论电影音乐的叙事构建功能
2014-11-25田龙过
李 慧,田龙过
电影《教父》海报
一、电影音乐的叙事构建
电影音乐对于构建完整故事情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感作为电影的辅助诠释手段被电影作品广泛使用,音乐的强大艺术性与功能性相辅相成,电影中的音乐除了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之外,在电影中的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对电影叙事方面的构建具有独特的意义。[1]
如果说镜头语言是读图的艺术,那么电影音乐就是读心的艺术;音乐作为人类最早识别事物的本能之一,是最容易和创作者沟通的视听语言;也为电影情节的展开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和活力,使电影更加生动与具体。[2]
叙事情节、故事时空和观众心理是电影作品音乐构建叙事的三要素。
(一)电影作品中叙事情节的音乐构建
1.音乐在电影叙事情节构建中的地位
在电影情节叙事的构建中,故事发生时总会伴随音乐在特定的场景出现。譬如电影故事情节发生在咖啡馆、舞会等特定场合时,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就会根据这些不同的场合选择适合这些场合的音乐,可以说是以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对故事的背景进行交代。而这样的背景音乐称之为“微观背景音乐”更为恰当。
电影中的背景音乐而是将音乐作为整体对电影的叙事情节进行共同构建,避免零散音乐造成电影情节无法融入。因此,背景音乐可以增强观众对整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和其所处背景的认知。
2.音乐参与影片创作的叙事情节构建
电影情节与叙事是电影作品重要的构成要素。情节是电影故事发展中的单个细胞,多个情节可以构建电影曲折离奇的故事,而叙事是能够表达故事情节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因此,情节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的基本构架,而电影导演会有意识地将音乐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甚至电影中的音乐本身就可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音乐成为了重要的辅助表现方式;从画面理解而言,音乐将一维的平行叙事空间转化为多维的画面叙事空间。
专业的创作者甚至专门为一部电影创作音乐,让音乐更加贴近电影情节,更好的推动电影叙事情节的发展。[3]
3.音乐在电影叙事情节的构建中所表现出的特点
音乐用于电影叙事情节的构建时,相对于字幕与旁白等直接的叙事方式而言,音乐叙事情节构建具有以下特点:
(1)电影音乐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观众的理性思维,却会对观众的感性思维形成记忆冲击,并逐步转化为对电影理性的认识。
(2)电影音乐可以对电影情节中故事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以及主人公的情感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对观众产生真实的感受。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音乐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内涵、构成、特征、发展规律的一门艺术学科。研究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解读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具体而言,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分解为以下四大层面来研究与论述。
(一)抒情性
音乐艺术的抒情性:音乐艺术的整个艺术创造过程即“通感”的二度创作的情感体验过程,再通过“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表演,将情感传达给受众(听众、观众),并引起受众(听众、观众)的联想、想象,形成情感共鸣,完成“以情动情”的三度创作。音乐艺术的这一抒情性审美特征,同所有艺术的抒情性的本体审美特征是同步一体的。
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表达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情感。
(二)形象性
所有艺术都以形象思维塑造的艺术形象作为载体与支撑,形象性是所有艺术共同的本体审美特征之一。
音乐艺术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其形象性具有非直观性特点,也就是说,音乐艺术中的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象。音乐是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现实美作为音乐艺术的反映对象,非直接的再现,而是通过人的主观感觉的折射,间接得以表现,它只能凭借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在心中塑造出与视觉形象密切相关的听觉形象。如贝多芬所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因而是描写对农村生活的一些感觉。”[3]
音乐形象的这种特殊性,决定着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都必须凭借主体的联想、想象、情感来塑造各自心中的音乐形象;而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源于作曲家创作意识的模糊性。
情感是音乐形象创造中的动力之源与智力支撑。其特殊性在于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都以充沛饱满的情感全神贯注地投入情感,在激发的作用下,积极地进行联想与想象,创造出鲜活的各种音乐形象。
(三)音乐性
音乐性是音乐艺术的属性之一,是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音乐艺术的音乐性,集中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语言上面。音乐语言本身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旋律性
旋律是“音乐灵魂”,是主要的音乐语言,也是音乐艺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将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依照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关系等有机的组织起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情感、形象、体裁、或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
2.节奏性
节奏体现出音乐的时间感,它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旋律的骨干,也是音乐的重要语言之一。它主要通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表现乐曲的情感波动起伏,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节奏可以表现音乐的情感脉律,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形成音乐艺术特殊的审美效果。因此,节奏是音乐家内在情感的外化。
3.和声性
和声所体现的,是音乐的空间感。它是多声部音乐按一定关系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凸显出音乐艺术的结构感、色彩感、立体感,同样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
此外,音乐的艺术语言还有复调、曲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等,都各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功能。总而言之,音乐性是音乐艺术本体审美特征。
(四)表演性
表演性是音乐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众所周知,表演(演唱、演奏)是音乐艺术的中心,它也是连通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与桥梁。如果没有表演(演唱、演奏),只有纸上的乐谱而没有真正的音乐艺术——听觉艺术和声音艺术。
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间环节,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
滑带土(T1d)④(图2、图3):灰褐色,为粉质粘土和强风化泥灰岩碎石组成,可塑,很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40~0.50 m。岩土力学性质详见表1。
所谓“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指的是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的艺术再创造。也就是说,任何音乐表演者都是他所表演的音乐作品的创造者。不同的演唱者、演奏者,对同一部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诠释、不同的演绎、不同的表现。
三、电影音乐在电影情节中的叙事方法
与镜头蒙太奇手法相呼应,电影作品镜头语言和电影音乐同样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据此,我们也可以把电影音乐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电影音乐,表现电影音乐,理性电影音乐。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划分,具体如下:
(一)叙事电影音乐
叙事电影音乐是电影音乐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音乐宏观和微观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音乐脉络清楚,逻辑连贯,干净利落。电影音乐叙事方法又包含下述几种具体技巧:
1.平行化电影音乐
这种电影音乐常以不同风格(或同时异地)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音乐分割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平行电影音乐应用广泛,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如影片《教父》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的音乐表现手法,将教堂的电子钢琴音乐和洗礼与家族的复仇交织进行,把蒙太奇式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经典。
2.交叉电影音乐
交叉电影音乐将多段音乐合理的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音乐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如《黄土地》中,前一个镜头是夜间一只男人的黑手揭开红盖头,露出翠巧惊恐的脸,她怀着难以表达的恐惧无声地向后退去,音乐低沉。紧接着的镜头是以湛蓝的天空为衬底的撞击着的大钹,延安的庄稼汉们跳跃着敲击大钹,鼓起嘴巴吹着唢呐和腾跃着打着腰鼓的奔放欢腾场面,形成黑暗与光明、无声与喧腾、压抑与奔放、痛苦与欢乐的鲜明对比,令人思索封建与反封建的两种文化、两种制度、两种命运的反差。
3.颠倒电影音乐
打乱结构的音乐表达方式,先用音乐展现故事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时空关系仍需交代清楚,叙事仍应符合逻辑关系,事件的回顾和推理都以这种方式结构。
4.连续电影音乐
这种音乐表达方式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由于缺乏时空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概括,易有拖沓冗长,平铺直叙之感。因此,在一部影片中绝少单独使用,多与平行、交叉电影音乐交混使用,相辅相成。
(二)电影音乐表现手法
表现电影音乐是以音乐排序为基础,通过相连电影音乐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音乐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交响乐的方式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现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1.抒情电影音乐
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它的本意既是叙述故事的辅助,是绘声绘色的渲染,并且更偏重于后者。事件被音乐分解成一系列场景,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辅助阐释事物的本质含义,渲染事物的特征。如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和马尔蒂诺夫相爱了,马尔蒂诺夫试探地问她是否永远等待他。她一往深情地答道:“永远!”紧接着画面中切入两个盛开的花枝的镜头,音乐柔和婉转,体现出主人公互诉衷肠的炽烈。它本与剧情并无直接关系,但却恰当地抒发了作者与人物的情感。
2.心理电影音乐
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音乐组接或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这种电影音乐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怯,其特点是音乐的片段性、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音乐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3.隐喻电影音乐
通过音乐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如《投名状》里京剧与攻打南京的镜头交替呈呈现,镜头在战争场面和戏台上三人打斗的场面来回切换。音乐中鼓点紧促密集,既表现出现状的混乱与紧张气氛,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继续发展。隐喻音乐类型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不过,运用这种手法应当谨慎,隐喻与叙述应有机结合,避免生硬牵强。
4.对比类电影音乐
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电影音乐之间在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如景别大小、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三)理性音乐蒙太奇
它是通过音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理性电影音乐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按这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想象。
1.杂耍性电影音乐
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以造成情感的冲击。这种手法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
与表现音乐相比,这是一种更注重理性、更抽象的音乐表达形式。为了表达某种抽象的理性观念,往往硬插进某些与剧情完全不相干的音乐,譬如,影片《十月》中表现孟什维克代表居心叵测的发言时,插入了弹竖琴的镜头,竖琴属于色彩性乐器,它用划奏式的方式点睛,以说明其“老调重弹,迷惑听众”。
2.反射性电影音乐
所描述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同处一个空间,它们互为依存:或是为了与该事件形成对照,或是为了确定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反应,或是为了通过反射联想揭示剧情中包含的类似事件,以此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和意识。譬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微离开林静时,坐在了拖拉机里伸头看周围的山川大河,此时音乐悠扬畅快,与她的独白:“爱情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相呼应,反射出她此刻的释然与解脱之感。
3.思想性电影音乐
思想影视音乐的方法是象征化的音乐意境表达一个思想。这种音乐表现形式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因为它只表现一系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发的情感。观众冷眼旁观,在银幕和他们之间造成一定的“间离效果”,其参与完全是理性的。
结语
在电影中,音乐作品对于展现完整的叙事构建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构建故事完整理解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叙事情节、故事时空和观众心理等三个方面给出了电影作品中使音乐叙事生动具体的功能分类,并结合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将电影音乐在电影情节中的叙事方法按照叙事、表现、理性三个大类进行分类,综上特征相辅相成的为构建完整的影视音乐服务。
[1]张鸿.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探究[J].电影文学,2009(1).
[2][3]曾琳.电影音乐叙事能力探析[J].电影文学,2011(13):130-131.
[4]张熠.鸣奏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7(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