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艺谋电影中的音乐魅力解析

2014-11-25

电影评介 2014年21期
关键词:张艺谋抗争音乐

庄 妍

电影《十面埋伏》剧照

电影音乐是一部电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一部电影中气氛的渲染、主题的彰显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音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影画面与背景音乐的结合不仅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张艺谋从处女作《红高粱》开始就巧妙地将音乐元素运用到影片当中,而这些音乐大部分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如《十面埋伏》中的琵琶演奏、《红高粱》中的唢呐吹唱都极具地方和民间色彩。在电影音乐越来越被关注的形势下,怎样让音乐和电影完美结合、互相刺激走向市场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电影音乐存在的意义所在

音乐作为一种富有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除了在文字艺术中较为少见外,在其它众多艺术创作中都是重要的一部分。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在电影作品经历了无声无息的“默片”时代之后,20 世纪才出现了有声电影,而有声电影的出现就为电影音乐的出现提供了温床,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也在蓬勃发展。在电影作品中,不同的音乐曲风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是不同的,在一部影片中,音乐不仅能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氛围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塑造人物的性格以及升华主题的作用。

中国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导演亦是运用音乐的高手,像王家卫的“喃喃之音”、陈凯歌的“人间词话”、冯小刚的“历史回声”,张艺谋的电影音乐也是极具特色的,所发之声不仅有一种底层百姓尤其是妇女对命运的抗争诉求,还有男女之间唯美、纯真的初恋耳语,更有一种英雄犹在、永不屈服的悲壮呐喊,在这些主题的讲述之中,他将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和现代曲调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彰显音乐魅力的同时,突出了电影的主题。

二、张艺谋电影中的音乐魅力解析

张艺谋从《红高粱》开始,到今天成为一线导演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在这段时间中,他的十几部电影作品一经上映就会创造出票房奇迹,但是,观众对他的作品却是褒贬不一,影片主题从单纯的文艺片转向商业大片是争论的焦点,但是在电影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我想这是更主要的问题。在他的电影作品中,音乐的变化也是如此,就像当初《红高粱》中声声悠长的唢呐声到《十面埋伏》张艺谋首次邀请国际巨星凯瑟琳·巴特尔来演唱主题曲一样,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影片是不是成为商业片是市场的问题,但是,表达主题是否与观众达成了共鸣,那就是所有人的事了。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出几个鲜明的代表人物:在压抑和彷徨中不断抗争和呐喊的底层妇女、在爱情中执着和淳朴的青年男女、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追问的英雄,这些人物的塑造不仅是靠演员的演技来表现,有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背景音乐的出现让演员的形象更加有张力,下文就张艺谋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中看出他的影视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命运抗争题材中的音乐之美

张艺谋有很多反映命运抗争题材的电影,尤其是对旧社会农村女性形象的诠释。较为典型的影片有《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九儿、秋菊,都是有着反抗、叛逆的性格,虽然两个人的结局不同,但是,至少她们从不向命运低头,一直与世俗做抗争,两部影片都是由“谋女郎”巩俐出演,她的演技不容置疑,而音乐使她的人物性格更加饱满。

《红高粱》影片一开始就听到了阵阵唢呐声,画面中出现了坐在红红轿子中的我“奶奶”失望无助的脸,轿夫们颠轿时唱起了《轿夫曲》,诙谐的歌词与荒凉的山路对比,轿中女子的哭泣与轿外欢快的唢呐对比,这两个鲜明的对比更加烘托出电影中的荒凉之感。接着,在“奶奶”三天后回娘家的途中,被“爷爷”掳进一片高粱地中,两人互相喜欢,在“野合”时,片中响起了鼓与唢呐的合奏,画面被满满的高粱地充斥着,“野合”之后,“奶奶”整理着装出了高粱地,爷爷在地中唱起了“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这首歌重复唱了两遍,奶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此时,从音乐和人物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一个被压迫的妇女有了抗争的端倪。

影片中还有一首富有民间特色的歌曲就是《敬酒神》,在新酒出锅后,罗汉大哥带领众人唱起“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山东大汉的率真粗犷,高粱地酿酒男人特有的豪迈气质都通过这首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罗汉大哥被日本人残忍杀害后,大家在报仇前又唱起了这首歌,在红色火焰和红色高粱酒的映衬下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之感。

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大麻点翻翻眼”的唢呐曲,和九儿出嫁那天的曲子一样,日本人来时,鼓声、唢呐声响起,虽然显得凄凉,但是能感觉到那是一种顽强的悲壮。片尾又出现“爷爷”和“奶奶”野合时的交响乐曲,一大片红色的高粱给人希望,张艺谋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听觉上的盛宴。

《秋菊打官司》依然是一部反映农村妇女和世俗社会抗争题材的影片,影片的线索围绕秋菊打官司展开,其实最主要的是表现秋菊的性格和命运。影片中的音乐也是极富有民间特色的,作曲家赵季平将陕西“关中碗碗腔”安插在电影中的很多场面,从秋菊第一次告状到最后一次告状,每次在告状路上都会有音乐的响起,影片叙述的视角平淡、故事情节简单,音乐随之也有一种简洁干净的腔调,视听的结合,我们可以看出秋菊这个社会千千万万人群中最普通的一员的平凡生活和悲苦经历,往往最具有表现力的就是平凡人,而平凡人与命运的不断抗争才是电影的主旨所在,而朴实的秦腔秦调也起到了别致的渲染效果。

女性是社会上较为弱势的一个群体,张艺谋作品中的女性是闭锁世界和深宅大院中的抗争者,这些女性在电影中的表现力极强,尤其是影视音乐对人物性格刻画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唯美爱情题材中的音乐之美

张艺谋爱情题材的影片远离现代社会世俗的男女情感,大多讲述的是父母一辈的纯真的爱情故事,看他的影片,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青涩美好的年代。1999 年拍摄的《我的父亲母亲》和2010年的《山楂树之恋》就是这样的电影,相隔十年,他的爱情电影依然唯美纯情,可以说,老谋子内心就怀有单纯初恋的情愫。

《我的父亲母亲》讲述的是20 世纪50、60 年代“我”的父亲和母亲之间感人、唯美的爱情故事,这种爱情少了世俗的纠缠,更多的是一种纯净、平淡的生活爱情。这部影片是由著名作曲家三宝作曲,整部影片运用了18 段插曲,分别体现在影片中的马车出现、父母第一次相见、母亲给父亲送饭等镜头中,乐器主要有钢琴、琵琶以及笛子等,影片的结尾还有女声旷远空灵的哼唱,多种乐器合奏最终引领观众进入故事情景中,感受到男女主人公纯净的心灵和爱情。

2010 年拍摄的影片《山楂树之恋》可谓是给大众现有的爱情观一记重重的耳光,作曲家陈其钢为影片配乐,这是他的影视作品配乐处女作,他在张艺谋最近一部影片《归来》中的配乐荣获“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大奖。《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20 世纪70、80 年代静秋与老三一段纯洁和至死不渝的爱情。陈其钢为影片配了16 段音乐,分别是片头、静秋和老三初次相见、两人产生误会……生离死别,到片尾的《山楂树之恋》,配乐乐器主要有钢琴和古筝,间或提琴的演奏,这部影片没有男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片段,即使老三最后去世,影片依然是充满了青涩懵懂和阳光质感,他只是在悲情片段用音乐来稍加渲染,但又不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在筝和琴为主导的乐谱中,单音敲击的钢琴声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轻盈、简单的感觉,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音乐简单朴实地穿插于此,衬托出一段纯真凄美的爱情。

张艺谋的爱情题材电影也许只有用单音钢琴的敲击声和带有抒情意味的古筝才能谱写出来,不管是在画面的质感上还是音乐的质感上,都是对崇高人性、纯净和善良的内心的一种呼唤。

(三)历史英雄题材中的音乐之美

商业古装篇的出现看似是张艺谋创作风格的改变,但是如果深入其中就会发现,不管商业与否,影片的着力点还是对社会和历史过程中被压抑的人的关注。电影《英雄》和《十面埋伏》就是典型的代表,由于两部影片中的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在本文中着力介绍最具有代表性的《英雄》。

《英雄》是张艺谋的第一部武侠题材的作品,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战国末期三大侠客无名、残剑、飞雪欲刺秦王但最终惨败的故事。这部影片中配乐是影片的一个抢眼点而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铺垫。影片上映后获得多个奖项,在音乐方面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中的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原创歌曲奖,从所获的多个奖项中,就可以看出这部影片中音乐的魅力所在。

影片中的音乐主要是以北方大地为背景,全片给人一种苍凉、粗犷的情怀。谭盾将中国传统中特有的戈壁沙漠音乐、蒙古草原的壮阔音质以及东北二人转多种音乐结合起来,制造了一种空间上动静结合的音乐史诗。影片音乐涉及17 个阶段,由第一部分“苍”—序曲开篇,经过充满大地情怀的阳刚“天下”的摇滚音质、战国三套编钟的宏大声音、极富中国古老文化的交响曲“英雄”的演奏到最后王菲空灵婉转的《英雄》主题曲的结束,谭盾都有效地将这些低沉、高亢、强悍的音效结合起来,给人一种超现实的视听享受。

片中运用了气势磅礴的琵琶武曲、日本现代的鬼太鼓、具有震撼力的战国编钟声、伊扎克·帕尔曼的高音小提琴声以及在这部影片中首次出现的“水声”,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及打斗场面的出现,多种声音的组合营造出一种远古荒漠中的苍凉之感。

即使是武侠题材的影片,张艺谋也能让观众在观看打斗场面的同时享受到人文的情怀,他让音乐和电影相得益彰,共同走进人的内心,共同走向市场。

结语

“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开篇介绍:‘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1]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音乐是人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的发生一定是由于人心被外物所触动的。影片中音乐亦是如此,它在电影主题的升华、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画面、文字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才能让观众感受到电影所带来的视听享受。张艺谋的电影音乐正是具有了这样的一种效果,他的个性之处就在于懂得音乐在影片中的重要性,然后将其运用到影片中,赋予影片独特的魅力。

[1]黄菁.音乐的魅力——浅评《海上钢琴师》的声音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1):103-104.

猜你喜欢

张艺谋抗争音乐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