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 助推新农村建设

2014-11-25唐春梅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农业推广新农村建设对策

摘要:近些年来,农业科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如何把这些新的科技和农业产品转化为生产力,是农技推广人员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介绍了农技推广的现状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对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业推广;新农村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的能力,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更有效提高了科技转化率。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的转化方面相差甚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就是把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好,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而生产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认为必须优化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力度、创新农技推广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 我国农技推广的现状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已经向“效益农业, 绿色农业、信息农业、数字农业”的方向转变。但是,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已无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应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技推广力度。

2 优化农技管理机构

传统的农技推广机构比较分散、推广力度薄弱,无法形成合力,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多地方还存在部门职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更没有开通一站式问询服务平台。在很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受双重管理体制的制约,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农业技术无法有效传递到农民手中。

3 加强农技推广力量

农技推广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农业技术和前沿成果与技术的使用者联系在一起,把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我国的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相对偏低,还存在年龄断层、服务能力弱和经费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受经费短缺的影响,工作人员接受系统业务培训的机会较少,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科技知识更新缓慢。同时,有的农技推广人员思想守旧,没有积极主动服务农民的意识。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指导不到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 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

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之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一大批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劳动力转投其他产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认识不够,对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弱,无法将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到现实的生产当中。

5 农技推广机制亟待创新

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出每个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加快农技推广管理机制的改革工作。要从选人、用人、管人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开辟一条畅通的农技推广道路,架设起新农村建设与快速发展的农业科技有效融合的桥梁,加速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互通。

6 改革农技推广体系,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技推广是联系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增加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因此,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应该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技体制机制改革,绝不能简单地把农技推广机构直接推向市场。

7 加大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我国通过各种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研究的经费投入,使农业技术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因此,一是要解决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夯实农业科技传播和普及的人才基础,建设好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二是要保证基层农业推广队伍的稳定。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多多关心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当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8 结语

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就是要为农民送去更多更适用的科学技术和新品种,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因此,必须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加快改革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使新技术和新品种在农民手中形成实际生产力,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唐春梅,本科学历,公主岭市廿家子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农业推广新农村建设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