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014-11-25翟玉红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防治大豆病虫害

摘要:大豆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得到广泛的种植,大豆生产要想夺高产创优质,除了加强水肥供应、田间管理外,还要注重品种选择、土地整理及耕作方式的正确选择,要狠抓细节,确保大豆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大豆病虫害也是影响大豆生长,造成大豆减产甚至绝收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大豆病虫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本文就大豆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进行分析,希望对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72

大豆的常见病虫害很多,在大豆各个生长阶段都有不同的病虫害发生,发病部位也不尽相同,有的侵害叶片,有的侵害茎秆,有的对大豆的根部产生危害。如大豆灰霉病、大豆霜霉病、立枯病、灰斑病、纹枯病、赤霉病、大豆蚜、大灰象、豆秆黑潜蝇、小地老虎、大豆食心虫、豆小卷叶蛾等,病害一旦发生,就会对大豆产生危害,要及时防治。

1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1.1 发病原因

此病也叫斑点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豆的叶片上,在大豆幼苗时期也可以发病,对幼苗产生危害。另外此病也可以对大豆茎、荚和种子产生侵害。发病初期,在大豆幼苗的叶子上先出现褐色病斑,形状为半圆或圆形,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褪绿圆斑,随着病情的加重,最后变成中间灰褐色或灰色斑点,有时也会出现不规则病斑,在潮湿的空气中,叶片背部分有病菌的分生孢子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会在叶背形成密生灰色霉层。严重时,整个叶面都会被病斑布满,致使叶片枯死。茎秆和豆荚也会有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出现,但因为豆荚上有毛,难以形成孢子附着,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此病的发病时间一般为每年6月开始,7月会达到发病高峰,因为此时天气高温多雨,为发病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在选择品种时,要选用无病种子,并且要选用抗病品种;在田间管理上,要把田间的一些病株残体清理干净,同时要进行秋翻,减少土壤带菌传播,实行轮作。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化学药剂进行拌种,可以有效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细菌,减少传播,常用药剂有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及甲多种衣剂或呋多福种衣剂。

化学防治:发病大豆感染此病,可以在大豆初荚期,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比如磷酸二氢钾混合多菌灵微粒或者用多菌灵胶悬剂等药剂进行田间喷雾。

2 大豆霜霉病

2.1发病原因

主要由于大豆感染了霜霉菌而发病,大豆的整个生育期都可以染发此病。大豆幼苗如果染上此病,叶片会大部分褪去绿色,甚至全部都褪绿,遇到空气潮湿,病害叶片背面就会有灰霉层,子叶一般不显此症状。大豆成株如果受害,叶片上会出现一些不规则形状或圆形的小斑点,斑点多为黄绿色,叶面背部也会有灰霉层出现,当病变继续发展,小的斑点就会连成一片,形成黄褐色大斑,使叶片衰落。

2.2 防治方法

品种选育:不同的大豆品种对于病害的抗性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选种和育种时,要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降低此病的发生概率。

加强田间管理:大豆生长阶段,要充足供应水肥,增施磷、钾肥,确保大豆生长良好,提高自身的抗病力。如遇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除,减轻发病程度。秋收过后,要进行秋翻,同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菌源;合理实行轮作,减少病菌的传播。

种子处理:在选种时,除选用抗病品种外,选好的种子,要进行精选,清除病粒,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用药剂拌种,减少种子带菌入田。

药剂防治:可在开始发病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成600~8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稀释成600~8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8096克霉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400~600倍液进行喷雾。每公顷用药液量525~750公斤。

3 大豆食心虫

3.1 发病原因

大豆食心虫是一种红色的小虫子,也叫小红虫,专食荚中的嫩豆,虫害严重会使大豆减产,降低品质。食心虫轻则吃掉半粒豆或把豆粒食得不完整,严重的会把豆粒吃光。此虫一般每年的7、8月份降雨多时容易发生,土壤湿度加大,为其繁殖发展提供了条件。该虫一年发生一代,老幼虫在豆地会结茧越冬,第二年7月变成蛹和蛾子,再飞到豆荚上产卵大量繁殖,产生危害。

3.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秋后成熟要及时采收,并拉回场院,不要在田间长时间堆放。另外要对收获后的豆茬及时秋翻,把土壤中的幼虫翻入土壤中,减少其越冬数量。

药剂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或者熏蒸,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熏蒸法,用玉米秆或高粱秆,一端去皮,吸足药液,然后把吸有药液的玉米秆按一定的间隔分布插到豆田中,如果封垄差,则可采用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溶液进行喷雾杀灭。

4 大豆蚜

4.1 发病原因

大豆蚜俗名蜜虫,腻虫。成蚜和幼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和嫩叶背面,嫩茎和嫩荚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叶片卷缩,形成不规则形的黄斑,枯黄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重的植株生长不良叶卷缩,发黄叶片早落,秆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小,百粒重下降,甚至整株死亡。此外,大豆蚜还能传播花叶病毒病。大豆蚜每年繁殖10几代,此虫6月上旬开始发生,7、8月份如遇高温天气,繁殖速度很快。

4.2 防治方法

早期防治,即大豆蚜呈点片发生时,有蚜株率达20%时进行防治,防止扩散蔓延;种子包衣处理。可防治早期大豆蚜。3%啶虫脒乳油每亩用15~20毫升,对水20公斤喷雾。25%辉丰快克乳油或25%快杀灵乳油每亩用量30毫升,对水20公斤喷雾。

作者简介:翟玉红,大专学历,九台市苇子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防治大豆病虫害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