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2014-11-25思诺何子芳
思诺++何子芳
提起《水浒传》,不得不提起宋江。宋江这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有人赞他是忠义之士,夸他为英雄豪杰,而有人却又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说他阴险狡诈,实乃伪君子一个。那么在《水浒》一传中,宋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看梁山首领——宋江具有怎样的形象。
一、宋江的性格——忠孝仁义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民族尚来推崇事君为忠,事亲为孝,知书达理,明德善性,忠孝仁义尚来是流淌在国人心中的硬梆梆的骨血。阅读《水浒传》一书,宋江身上不难发现这四个字的影子。
(一)忠:忠者,诚恳厚道、尽心尽力也。在封建社会则主要表现为忠君报国。宋江性格中的“忠”表现得最为明显:首先是他一直不愿意上梁山,屡请屡拒。他当时的想法是:“此做法不是在抬举我宋江,而是置我于不忠不孝”。后上了梁山,坐了第一把交椅,他先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但凡捕得朝廷命官,他都“纳头便拜”,“亲自释放”,表明自己“并无异心”,希望尽快“归顺朝廷”,“与国家出力”,说明“忠”字始终是他行为处世的根本。招安后,他带领梁山好汉征辽国,败方腊,充分展现了忠心。到临死,他还哄骗李逵喝下致命的毒酒,“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此时宋江的忠心达到崇高的境界:为坚守人生信念与道德理想,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包括和自己亲如骨肉的义兄的生命。
(二)孝:事亲为孝。在《水浒传》中,宋江被称为“于家大孝”,人称“孝义黑三郎”。书中多处提到宋江的孝心。如第二十一回写他杀了阎婆惜之后在逃亡中,明知危险却以身犯险,两次都因回家探望父亲而被捕。第三十四回,写宋江收到家书被告知父亲病故,他第一反应是“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捶将起来”,然后谩骂自己“不孝逆子,老父身亡,不能尽孝道”,放声大哭,直至“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登上梁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接父亲过来,防止“老父存亡不保”。从这些行为中,我们都能读出宋江的孝心。
(三)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宋江长得其貌不扬,又黑又矮,也没什么社会背景,只是山东郓城县的一名押司,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文书,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务员,然而他能够名播天下,江湖好汉,只要一听是宋江,便翻身拜倒,原因就在于他的“仁”。上梁山前,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上梁山后,他的“仁”则突出表现在爱民,即关心人民。他明令梁山泊队伍攻破一个地方以后,“不许杀害百姓,放火烧人房屋”。他还经常打开仓库,救济贫苦居民。正因为如此,梁山泊的部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的欢迎。
(四)“义”,主要是说人和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同生共死、意气相投的思想和行为。宋江的“义”主要表现在他与梁山泊兄弟间的情感上,即所谓的兄弟义气。“八方共城,异姓一家。”因为重义,宋江冒着生命危险告知晁盖等人;因为重义,宋江不惜杀死小妾阎婆惜;因为重义,宋江不惜兴师动众大动干戈……整个小说“义”是宋江的个性,更是整部小说的基础,因而他又有“山东呼保义”,“及时雨”之称。
二、宋江性格的矛盾性
细品《水浒》,不难发现宋江性格又有极其复杂的矛盾性:
(一)与自己志向不符。宋江一生志在博得个封妻荫子,“忘生报国,万死不辞”。然而他作为郓城县的一名押司,他却私传讯息,放跑了黄泥岗劫取生辰纲的“劫匪”晁盖等人;他处处谨小慎微,但却在浔阳楼上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敢笑黄巢不丈夫”,将心志展露无遗;他不愿上梁山,极不愿同那班杀人放火的弟兄们为伍,然而他却坐到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
(二)与英雄形象不符。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坐第一把交椅的自当是最大的英雄。然而我们审视宋江,却发现他名不副实。论武艺,他不如武松、林冲,甚至可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论气度,英雄大多豪爽,抱拳施礼不拘小节,然而宋江却是奴颜卑膝,磕头如捣蒜。作品中多处写他在降将面前“纳头便拜”,在江州劫法场他下跪;在天门山路遇好汉劫路,他下跪……整个作品,宋江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这些怎能称得上是英雄?
(三)与领袖形象不符。领袖有领袖的魄力,有组织领导才能、有胆识、有智慧。然而宋江作为梁山领袖,却给人的印象不咋地。他号称“及时雨”,可除了施舍给阎婆惜一具棺材外,并未有超人处;李逵对之感恩戴德,把他当作人生偶像,也仅仅是因为他给了“十两银子”。作品说他“有养济万人之度量,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可他却屡战屡败、无计可施。所以,金圣叹曾批道:“此书一百七人,未有如宋江权诈不定者也。初无青天之旷荡,明月之皎洁,春雨之太和,夏庭之径直,惟一银子而已矣。”
三、宋江矛盾性格成因
宋江矛盾性格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儒家文化影响。宋江自幼熟读经书,儒家思想深植于他的脑海,希望建功立业,渴望远大前程是他的毕生所求。做押司时,他办事谨小慎微,尽忠朝廷。发生变故后,几经周折,他还是不想与朝廷决裂。最终迫不得已上了梁山,成了梁山的首领,他依然渴望被朝廷诏安,在主流社会建功立业,梁山只不过是他在万般无奈之下的临时栖身之所,根本不想终身落草为寇。招安之后他唯唯诺诺,占据思想主流的,始终是儒家“君为上”、“正统是主流”思想,这也是他性格中妥协性的思想根源。
(二)小农阶级限制。宋江出身低微,称其量算得上是一个小农、小吏阶层。这个阶层不同于农民一无所有,又不同于封建官吏无所不有,他们渴望改变现状,向社会上层靠拢,因而在这种理想的驱使下,他们不满现实,有反抗的精神,但又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宋江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特别突出,在革命还是招安问题上,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最终造成了宋江个人的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三)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统治者大都宣扬“忠”、“义”思想,然而这两者又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宋江一方面竭力想表明对皇帝的“忠”,标举“替天行道”,另一方面,他又特别看重对梁山兄弟们的“义”,希望为他们谋一个好出路。这样脚踏两只船,企图实现所谓的“忠义双全”,但他的“忠”既没能赢得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信任,他践行的“义”也没能为兄弟们开辟一条光明大道,最终酿成了整个梁山的悲剧。
四、宋江性格的积极意义
前世之事后事之师。阅读经典名著,贵在用批判的思想汲取成长的营养。理解宋江这一人物,我们也可以从他身上,获取许多有益的东西。
(一)与人为善。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却领导着一群杀人放火的“绿林好汉”,与人为善,仗义疏财,是他赢得众兄弟拥戴的“第一把刷子”。生活中,我们要想树威望,赢得众人的尊重,也需要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心,心里装着他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虽做不到“及时雨”,但与人为善,心有他人,还是必要的。
(二)珍重情义。宋江“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宋江不同于王伦,心胸狭小,容不得兄弟,他与人交往,尊重人格,珍重情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兄弟们看得到,记在心,自然能为之卖命。“交友当学宋公明”,从他的成功中,你也许能获得交友的真谛。
(三)凝结团队。一个拼凑的班子,何以能有坚强的战斗力?从宋江组织领导梁山好汉中,不难看出扬起每个人的生活信念,是形成团队向心力的无形力量。宋江走向梁山,变“聚义厅”为“忠义堂”,把“打家劫舍”变为“替天行道”,把草寇的形象转变为英雄,招安的前景,更是梁山好汉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幸福的憧憬,这极大地调动了梁山好汉的积极性。作为领导阶层或有志于凝聚集体力量者,从宋江的成功经验中,该有所启迪。
例1.(2014年浙江省舟山市卷)阅读下列片段,完成“阅读积累卡”。
【甲】三人大惊道:“莫不走了消息,这件事发了?”晁盖道:“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原来白胜已自捉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我等七人。本州差个缉捕何观察将带若干人,奉着太师钧帖来,着落郓城县立等要拿我们七个。亏了他稳住那公人在茶坊里俟候,他飞马先来报知我们。如今回去下了公文,少刻便差人连夜到来捕获我们。却是怎地好?”
【乙】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丙】“这么说,现在你对‘牛虻的评价改变了?”
“不, A ,我没有改变!我否定的只是那种无意义的、带着做作和矫情的以苦行考验意志的悲剧成分。但我永远赞赏牛虻的勇敢和他的毅力。他忍受巨大痛苦、不为任何压力所折服,这是一个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保尔,这番话你为什么不在三年前说呢,现在说出来,只有使人感到遗憾了。”
阅读积累卡
此题考查考生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对名著知识熟悉,且不能张冠李戴。解答此种题型,考生除认真阅读名著外,一定要掌握书中关键人物的重要情节。本题【甲】考查的是宋江通风报信,这是宋江人生的转折点,考生只要能熟读《水浒》,抓住晁盖、“七人”及联系九年级(上)所学,能轻松作答。
①宋江;②智取生辰纲;③周树人;④看五猖会(看迎神赛会);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⑥丽达。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
A.三顾茅庐 B.三进大观园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E.三败高太尉 F.三英战吕布
G.三入死囚牢 H.桃园三结义
2.下列关于宋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指的是宋江。
B.“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宋江,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C.梁山泊好汉连战连捷,被活捉的高俅答应请朝廷前来招安。宿太尉奏明情况,几经周折,宋江率军迎战辽军,走上了为朝廷出力的道路。
D.宋江征讨方腊归来,梁山兄弟所剩无几,看到宋江再无实力,蔡京、童贯、高俅等人便放过了宋江,宋江得以颐养天年。
1.C和E。2.D。宋江被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