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在华俄侨文化史研究述评
2014-11-25石金焕彭传勇
石金焕 彭传勇
[摘 要]30年来国内学者在民国时期在华俄侨文化史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涉猎领域众多、俄侨文学艺术研究比较深入和有些问题的研究走在了国际前沿等3个显著特点。俄侨文化史研究应在综合性俄侨文化史专著、专题史著作和其他薄弱领域有所突破。
[关键词]民国;俄侨;文化史
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重要阶段。其中,西方文化尤其俄侨文化助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是民国时期中国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化研究热的背景下,国内学者对俄侨文化给予了极大关注,出现了一批重要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学理梳理,将有利于俄侨文化史的深入研究。
一、代表成果
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围绕俄侨文化史共出版相关著作和发表论文80余部(篇)。现仅就代表性成果分类列举如下:
(一)俄侨文化的综合性成果:李兴耕等的《风雨飘萍——俄国侨民在中国(1917—1945)》(1)、石方等的《哈尔滨俄侨史》(2)、汪之成的《上海俄侨史》(3)、于湘琳的《民国时期哈尔滨的俄侨文化》(4)、李逸津的《近代俄罗斯侨民在天津的文化活动》(5),等等。
(二)俄侨文学:李萌的《缺失的一环:在华俄国侨民文学》(6)、王亚民的《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7)、刁邵华的《重放异彩的哈尔滨俄侨文学》和《中国(哈尔滨—上海)俄侨作家文献存目》(8)、李延龄的《论哈尔滨俄侨白银时代文学》和《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9),等等。
(三)俄侨教育:李树笑的《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史初探》(10)、王琦的《20世纪初俄侨在哈尔滨的音乐教学》(11)、陈晶的《哈尔滨俄侨西洋音乐教育特点研究》和《哈尔滨俄侨专业西洋音乐教育研究——以两所专业西洋音乐学校为例》(12)、何艺;宋立权的《哈尔滨20世纪早期(俄侨)手风琴教育探究》(13),等等。
(四)俄侨艺术:刘欣欣、刘学清的《哈尔滨西洋音乐史》(14)、汪之成的《俄侨音乐家在上海(1920s~1940s)》(15)、高延松的《19至20世纪中叶俄侨音乐家对中国音乐的贡献和影响》(16)、王艳莉的《俄侨音乐家与工部局乐队交往历史新探》(17)、林琳;王艳莉的《哈尔滨早期俄侨音乐活动研究》(18)、孙兆润的《俄侨声乐教师霍尔瓦特夫人身世考据》(19)、王亚民的《创建于中国的世界最悠久爵士乐队——兼忆俄侨音乐家伦德斯特列姆》(20)、牛蕊的《从漂泊的“无根者”到中国早期专业音乐的“拓荒者”——俄侨音乐家嘉祉、托诺夫在华音乐史料述评》(21),等等。
(五)俄侨学术:谭英杰的《解放前俄国人在黑龙江的学术团体及其考古活动简述》(22)、林军的《帝俄在哈尔滨的东方学家协会》(23)、徐雪吟的《俄国皇家东方学会与东省文物研究会》(24)、阎国栋的《俄国汉学史》(25)、彭传勇的《哈尔滨俄侨学者的中国东北研究述论》和《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研究初探》(26),等等。
(六)俄侨新闻出版:赵咏华的《在华俄文新闻传播活动(1898—1956)》(27)、张慧君的《哈沪之旅:一段特殊的历史—20世纪上半叶俄侨在华出版图书概述》和《一段特殊历史的见证—20世纪上半叶俄侨在华出版报刊概述》(28)、王迎胜的《1898—1949年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新闻报刊事业史研究》和《俄罗斯文化曾在这里繁荣——哈尔滨俄罗斯侨民图书事业回溯》(29),等等。
二、主要特点
综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涉猎领域众多。如上文所述,国内学者对民国时期俄侨文化史的研究领域覆盖面很广,涉及到文学、艺术、教育、学术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反映了俄侨文化的多元性。
第二,俄侨文学艺术研究比较深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国内学者在俄侨文学艺术领域出版了5部著作(含丛书),占俄侨文化史全部著作的5/6,其中文学著作3部,占文学艺术领域出版著作的2/3;发表了大约50篇论文(含学位论文),占俄侨文化史全部论文的2/3,其中文学论文30多篇,占文学艺术领域发表论文的2/3。从以上数字可以证明,国内学者在这两个领域尤其是文学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相对比较深入。
第三,有些问题的研究走在了国际前沿。国内学者在俄侨文学、学术等领域取得的成果站在了国际学术前沿。《中国(哈尔滨—上海)俄侨作家文献存目》[1]是中国出版的世界上唯一一部中国俄侨文学文献的著作。该书是作者研究、整理了解放前俄侨留下来的大量报刊书籍,录存文学作品和文艺论文的篇名和书目,同时又通过俄、美、法等国的学者友人,取得了各该国大图书馆中馆藏资料辑成。《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2](2005年该丛书出俄文版)收录了俄侨文学作品约800万字,填补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的空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世界文学园地里的一簇奇葩》[3]、《论哈尔滨俄罗斯侨民诗歌》[4]、《论哈尔滨俄侨白银时代文学》[5]等文章对俄侨文学进行了理论构建,提出了中国俄侨文学是“中俄合璧文学”、“半中国文学”、“哈尔滨俄侨白银时代文学”等学术观点。《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6]一文提出了“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组成部分”的重要论点。《哈尔滨俄侨学者的中国东北研究述论》[7]一文认为中国东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哈尔滨俄侨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并就其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列举,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其研究特点,肯定了哈尔滨俄侨学者的研究在中俄文化交流、俄罗斯中国学、文化遗产等方面所做出的历史贡献。《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研究初探》[8]一文首次提出了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的概念,并进行了概念界定,根据具体的历史环境划分了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的历史分期,列举了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总结了其主要发展特点,对其进行了历史评价,认为哈尔滨是俄罗斯域外中国学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最后提出了加强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研究力度的建议。
三、几点思考
尽管国内学者在俄侨文化史研究上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从俄侨文化史的研究内容上看,俄侨文化史的研究还有极大的研究空间。笔者试就该问题提点自己的几点思考,期待能有裨益于学界。
第一,应撰写出综合性的俄侨文化史专著。
从目前面世的俄侨史著作来看,国内学者既在全国性的俄侨史著作里论及了全国性俄侨文化,也在地域性的俄侨史著作里研究了地域性俄侨文化。然而,遗憾的是,学界至今既没有出版1部全国性的俄侨文化史著作,也没有出版1部地域性的俄侨文化史著作。因此,学界应从地域性俄侨文化史研究着手,尽早出版综合性的俄侨文化史专著。
第二,应撰写出更多专题史著作。
从目前出版的俄侨文化专题史著作来看,只出版了俄侨文学、新闻传播和音乐等领域的著作,这是远远不够的。它不利于撰写出综合性的俄侨文化史著作。所以,学界应在诸如俄侨教育史、俄侨艺术史、俄侨出版史、俄侨学术史、俄侨图书馆史、俄侨博物馆史等专题进行研究,争取早日撰写出更多专题史著作。
第三,在巩固现有研究优势上,其他领域的研究有待深入。
在上文中笔者指出了国内学者对俄侨文学艺术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因而相比较其他领域的研究就显得有些薄弱。笔者认为,在继续深入研究俄侨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加强诸如俄侨教育、俄侨学术、俄侨出版、俄侨图书馆、俄侨博物馆等领域的研究。在俄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挖掘史料,在哈尔滨俄侨文学与东北文学关系、上海俄侨文学与“孤岛”文学关系上给予关注;在俄侨艺术研究领域,应多研究一些俄侨绘画艺术问题;在俄侨教育、学术、图书馆、博物馆研究领域,应系统梳理;在俄侨出版研究领域,应对包括《远东报》、《亚细亚时报》、《东省杂志》等重要报刊进行重点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1]刁邵华.中国(哈尔滨—上海)俄侨作家文献存目[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
[2]李延龄.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
[3]李延龄.世界文学园地里的一簇奇葩[J].俄罗斯文艺,2002(6):8—15.
[4]李延龄.论哈尔滨俄罗斯侨民诗歌[J].俄罗斯文艺,1998(2):28—33.
[5]李延龄.论哈尔滨俄侨白银时代文学[J].俄罗斯文艺,2011(5):74-79.
[6]王亚民.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141—156.
[7]彭传勇.哈尔滨俄侨学者的中国东北研究述论[J].西伯利亚研究,2011(1):81—85.
[8]彭传勇.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研究初探[J].黑河学院学报,2013(5):14—16.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在华俄侨学术活动及价值研究”(13CZS041)阶段性成果。
注释:
(1)[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M].上海:三联书店,1993.
(4)[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J].寻根,2008(2).
(6)[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D].兰州:兰州大学,2007.
(8)[J].求是学刊,1992(5);[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
(9)[J].俄罗斯文艺,2011(5);[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
(10)[J].西伯利亚研究,2001(2).
(11)[J].黑河学院学报,2012(4).
(12)[J].戏文,2005(6);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2).
(13)人民音乐,2010(6).
(14)[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5)[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16)[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17)[J].人民音乐,2010(3).
(18)[J].北方音乐,2011(2).
(19)[J].歌唱艺术,2012(5);2013(4).
(20)[J].人民音乐,2012(6).
(21)[J].音乐研究,2013(1).
(22)[J].北方文物,1986(2).
(23)[J].北方文物,1987(1).
(24)[J].黑龙江史志,2010(12).
(2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6)[J].西伯利亚研究,2011(1);黑河学院学报,2013(5).
(27)[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8)[J].中国出版,1998(10);1999(7).
(29)[J].黑龙江史志,2006年(8);图书馆建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