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
2014-11-25黄雪琴
黄雪琴
随着电影《黄金时代》的上映,作家萧红渐为公众熟知。而小学语文教材中,节选自《呼兰河传》的那篇倍受学生喜爱的《祖父的园子》,是萧红悲凉命运中少有的一抹暖色。
身为教师的我,曾旁观学生对这片园子的无限向往,更有孩子恨不得幻化为那株长到天上也没人管的玉米。那一刻,孩子们的艳羡,使我真想拥有一座园子:在那里,无忧无虑地看云听风,逍遥悠然地观月赏花。一切都是慢的,舒缓中感受灵魂的润泽;一切都是静的,安静中体会生命的盛大;一切都是自由的,如风过麦浪,柴门犬吠,万物齐聚枝头发言,每一个话题,都指向自由;一切都是愉悦的,花笑着,鸟乐着,摩天轮的尖叫也输给我们恣情的嬉闹……一石一沙,记录我们童年的笑声;一草一叶,勾留彼此成长的年轮。庭院深深,深不过孩子们驰骋不羁的想象,生命蓬勃拔节的葳蕤……
可是,我们的孩子,早已失去了这样的园子,听取蛙声一片是没有的,汽笛喇叭声倒此起彼伏;星辰月牙早已销声匿迹,霓虹雾霾渐次粉墨登场。失去了鸣蝉流萤,失去了柳芽稻香,失去了纸鸢促织的孩子们,也早已失去了嬉戏的自由,失去了生命的诗意。他们,跟着分数指挥棒旋转,追随成功学跋涉,偶尔借助电子产品打发闲暇,宛如橡皮泥般任由父母师长锤炼塑造——“要听话”用来杀自由;“要孝顺”用来杀独立;“就你跟大家不一样”用来杀个性;“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用来杀想象力;“少管闲事”用来杀公德心;“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用来杀自尊;“我不许你跟他在一起”用来杀爱情……用种种控制,强占孩子们心田里最后一隅自由的园子。偏偏忘记了,教育的宗旨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意志。而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孩子们喜欢的不仅仅是园子,而是园子里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这样的乐园,与陶渊明误入的“桃花源”,曹雪芹搭建的“大观园”,周树人怀念的“百草园”,史铁生心系的“地坛”成了无数读书人心中旖旎唯美的梦,因为不能得之,只好在绝美的文字里流连辗转,徒留羡鱼情。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能给予学生这样一片成长的乐园?开垦学生心田里独立自由的一方乐园?师者给予自身一片乐园,让灵魂休憩、丰饶呢?
而又到什么时候,迎来我们教育的黄金时代?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三乡镇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