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

2014-11-25洪沪津徐枝楼叶鑫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1期
关键词:苯丙胺精神障碍

洪沪津+徐枝楼+叶鑫武

[摘要] 目的 探讨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24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数值,并同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照,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病情变化。 结果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时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且与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各项指标都逐渐下降并转为正常。 结论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的活性明显增高,且与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检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谱对其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心肌酶;苯丙胺;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 R74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1-0004-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yocardial enzymogram in patients with benzedrine-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HONG Hujin1 XU Zhilou2 YE Xinwu1

1.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Wen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Wenzhou Kangning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of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in patients with benzedrine-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Methods The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of 24 patients with benzedrine-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were detected by 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cases in 25 schizophrenics. 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te of the illness changes. Results All indexes of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benzedrine-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1), 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e severity of psychotic symptoms. All indexes declined and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the condition was under satisfaction control. Conclusion The activity of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psychotic symptoms. Measurement of 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has clinical value for assessing the condition caused by benzedrine-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Key words] Myocardial enzyme;Benzedrine;Psychotic disorder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是近年来被国际上广泛采纳用来描述苯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甲基苯丙胺(冰毒)、摇头丸等兴奋剂的术语[1]。受国际ATS泛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人员呈逐年增加趋势,导致精神障碍患者也随之增多。苯丙胺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强烈的兴奋或抑制作用,长期反复滥用可使学习、记忆、运动功能受损并产生依赖[2]。心肌酶属于胞浆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肌肉、骨骼、肝脏、肺以及心肌细胞组织中[3]。当这些器官组织受到损伤时,器官组织的细胞膜的完整性受损,细胞内的物质和酶被释放到血液当中。临床实践中检测心肌酶谱的水平可反映心肌功能的状态,是病情监测和诊断有无早期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3-5]。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通过检测心肌酶谱发现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很多,呈现异常增高现象,为了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以及是否与病情有关系,现对24例患者进行心肌酶谱的重点观察,并同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组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2年5月~2013年4月入院的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4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第1版中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6];②排除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等;③排除合并心肌、骨骼、肌肉及代谢性、免疫性疾病等躯体疾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0~53岁,平均(30.8±11.6)岁,病程0.2~14年,平均(7.5±4.1)年。

1.1.2 精神分裂症组 选取同时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8~54岁,平均(29.2±9.3)岁,病程0.2~16年,平均(8.5±3.7)年。两组间的性别及年龄构成比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的次日清晨6时前常规空腹采血,检查标本无溶血,即送我院检验科采用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酸磷酸激酶(CK),运用速率法,使用的试剂及质控品均为四川迈克公司生产,操作按说明进行。两组患者在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对症治疗后的第2周、第4周、第6周后采用同样方法再次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动态观察心肌酶谱的变化过程,同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 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适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病患者,其结果说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由思维障碍、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激活性等五个因子组成,因子分为0~7分,对应为无、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7]。

1.3检测人员

由1名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检验师对患者的心肌酶谱进行测定,量表由1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先行方差齐性检验。两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法,方差齐性检验用Bartlett法,两两比较用scheffe法。如无特殊说明,显著性水准α=0.05,所有的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酶谱监测结果

入院次日清晨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CK、LDH、AST、CK-MB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排除心脏疾病,随着治疗的进程,两组患者CK、AST、LDH、CK-MB均有下降,4周后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心肌酶各指标也趋于正常范围,但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CK和CKMB仍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后两组间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入院时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患者不同时点心肌酶谱one-way ANOVA分析显示,CK值:在入院次日、2、4、6周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305.31,F时间=19.31,P<0.01);AST值:精神分裂症组在4、6周相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内各时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94.04,F时间=5.34,P<0.01);LDH值:苯丙胺组在6周,而精神分裂症组在4、6周相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内各时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81.22,F时间=6.38,P<0.01);CK-MB值:在入院次日、2、4、6周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89.61,F时间=3.23,P<0.0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值随时间均逐步下降,尽管部分指标在不同时点下降不明显,但在观察的第6周均降至正常。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定结果比较

在入院时及入院治疗2周后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BPRS评分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治疗4周和6周后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BPRS评分与精神分裂症组基本无差别。患者不同时点BPRS评分one-way ANOVA分析显示:两组在入院次日、2、4、6周的BPRS评分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18.26,F时间=3.89,P<0.01),提示两组患者精神症状均逐步好转。见表2。

2.3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治疗过程中病情程度与心肌酶指标的关系

治疗第2周末时,BPRS总分为(49.89±6.21)与入院时(71.21±21.2)相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中CK、CK-MB、AST、LDH的临床检测结果与BPRS的总分呈正性相关(CK:r=0.311、LDH:r=0.403、P<0.01;AST:r=0.310、CK-MB:r=0.256,P<0.05)。治疗的第4周、第6周后心肌酶谱和BPRS的总分没有相关性(P>0.05)。其结果说明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组的心肌酶谱的数值随着精神症状的控制好转也逐渐下降至正常,并且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3 讨论

有报道表明,心肌酶谱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8,9]。本研究结果显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谱数值在其精神症状发作时升高明显,是患者发病期间生物学改变的标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肌酶谱也有高于正常人群的现象,但临床上仅多见CK升高,有关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全部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的报道不多。CK有三种同工酶,CK-BB存在于脑组织中,CK-MB和CK-MM存在于各种组织肌肉中,心肌中CK-MB占CK总量的15%~25%[10],临床显示,入院次日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CK、LDH、AST、CK-MB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排除心脏疾病,随着治疗的进程,两组患者CK、AST、LDH、CK-MB均有所下降,4周后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心肌酶各指标也趋于正常范围,但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CK和CK-MB仍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后两组间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入院时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含量可能对精神疾病有辅助诊断的作用,尤其是检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含量可能更有助于早期识别及临床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兴奋症状与血清心肌酶数值呈正性相关,BPRS量表中的激越因子分与CK、LDH、AST检测数值升高平行,随着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控制,其数值也随着下降,提示CK、LDH、AST等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数值可以成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有关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可以导致心肌酶谱的改变的机制目前并没有完全清楚。胡红霞等[11]认为,精神症状发作时交感神经功能的活动性增高,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也升高,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使脑细胞和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CK从细胞内进入血液中而引起血清中CK值升高。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冲动、偏执、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有的会出现自杀或杀人行为[12],主要是由于苯丙胺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13],苯丙胺也可导致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功能亢进[14]。表2显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时BPRS评分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BPRS评分明显下降,到第4周BPRS评分与精神分裂症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

本研究表明,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和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并随着病情的控制及好转,患者的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逐步恢复至正常,提示这种变化的可逆性,与文献[15]的报道是相符的。本研究提示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精神性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检测指标,对患者病情的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对研究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病机理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海. 毛发中苯丙胺类相关物质的检测[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3,19(6):346-351.

[2] 周林丽,朱栋梁,江滢,等. 心肌酶水平检测在成人颅内感染并发癫痫患者中的意义[J]. 广东医学,2013,34(21):3298-3300.

[3] 卢国辉.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155-156.

[4] 张忠明,赵艳明,朱波,等. 甲基苯丙胺依赖相关神经递质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22(5):329-333.

[5] 张文喜. 不同类型热性惊厥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143-144.

[6] 范肖东,汪向东,许又新.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6-69.

[7] 高赛男,占建华,何国琪. 全科医疗服务模式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6(49):69-72.

[8] 沈颉.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心肌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12,11(9):26-27.

[9] 干朝晖,苏伟,臧国尧,等. 严重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8):607-608.

[10] 芮球红,戴金华,陈燕敏,等. 副波长选择对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108-109.

[11] 胡红霞,赵倩,白天山,等. 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血清心肌酶异常增高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9):162-163.

[12] 周芳珍,陆金进,程琳. 氯丙嗪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5):317-318.

[13] 姚刚. 齐拉西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11(8):126-128.

[14] Kuroki T,Nagao N,Nakahara T. Neuropharmacology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validity of the serotonin-dopamine hypothesis[J]. Prog Brain Res,2008, 172(1):199.

[15] 肖敏,杜辉. 精神疾病对心肌酶谱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2012,18(2):64-66.

(收稿日期:2014-06-20)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冲动、偏执、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有的会出现自杀或杀人行为[12],主要是由于苯丙胺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13],苯丙胺也可导致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功能亢进[14]。表2显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时BPRS评分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BPRS评分明显下降,到第4周BPRS评分与精神分裂症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

本研究表明,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和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并随着病情的控制及好转,患者的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逐步恢复至正常,提示这种变化的可逆性,与文献[15]的报道是相符的。本研究提示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精神性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检测指标,对患者病情的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对研究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病机理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海. 毛发中苯丙胺类相关物质的检测[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3,19(6):346-351.

[2] 周林丽,朱栋梁,江滢,等. 心肌酶水平检测在成人颅内感染并发癫痫患者中的意义[J]. 广东医学,2013,34(21):3298-3300.

[3] 卢国辉.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155-156.

[4] 张忠明,赵艳明,朱波,等. 甲基苯丙胺依赖相关神经递质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22(5):329-333.

[5] 张文喜. 不同类型热性惊厥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143-144.

[6] 范肖东,汪向东,许又新.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6-69.

[7] 高赛男,占建华,何国琪. 全科医疗服务模式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6(49):69-72.

[8] 沈颉.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心肌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12,11(9):26-27.

[9] 干朝晖,苏伟,臧国尧,等. 严重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8):607-608.

[10] 芮球红,戴金华,陈燕敏,等. 副波长选择对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108-109.

[11] 胡红霞,赵倩,白天山,等. 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血清心肌酶异常增高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9):162-163.

[12] 周芳珍,陆金进,程琳. 氯丙嗪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5):317-318.

[13] 姚刚. 齐拉西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11(8):126-128.

[14] Kuroki T,Nagao N,Nakahara T. Neuropharmacology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validity of the serotonin-dopamine hypothesis[J]. Prog Brain Res,2008, 172(1):199.

[15] 肖敏,杜辉. 精神疾病对心肌酶谱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2012,18(2):64-66.

(收稿日期:2014-06-20)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冲动、偏执、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有的会出现自杀或杀人行为[12],主要是由于苯丙胺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13],苯丙胺也可导致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功能亢进[14]。表2显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时BPRS评分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BPRS评分明显下降,到第4周BPRS评分与精神分裂症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

本研究表明,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和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并随着病情的控制及好转,患者的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逐步恢复至正常,提示这种变化的可逆性,与文献[15]的报道是相符的。本研究提示心肌酶谱临床检测指标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精神性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检测指标,对患者病情的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对研究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病机理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海. 毛发中苯丙胺类相关物质的检测[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3,19(6):346-351.

[2] 周林丽,朱栋梁,江滢,等. 心肌酶水平检测在成人颅内感染并发癫痫患者中的意义[J]. 广东医学,2013,34(21):3298-3300.

[3] 卢国辉.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155-156.

[4] 张忠明,赵艳明,朱波,等. 甲基苯丙胺依赖相关神经递质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22(5):329-333.

[5] 张文喜. 不同类型热性惊厥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143-144.

[6] 范肖东,汪向东,许又新.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6-69.

[7] 高赛男,占建华,何国琪. 全科医疗服务模式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6(49):69-72.

[8] 沈颉.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心肌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12,11(9):26-27.

[9] 干朝晖,苏伟,臧国尧,等. 严重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8):607-608.

[10] 芮球红,戴金华,陈燕敏,等. 副波长选择对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108-109.

[11] 胡红霞,赵倩,白天山,等. 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血清心肌酶异常增高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9):162-163.

[12] 周芳珍,陆金进,程琳. 氯丙嗪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5):317-318.

[13] 姚刚. 齐拉西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11(8):126-128.

[14] Kuroki T,Nagao N,Nakahara T. Neuropharmacology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validity of the serotonin-dopamine hypothesis[J]. Prog Brain Res,2008, 172(1):199.

[15] 肖敏,杜辉. 精神疾病对心肌酶谱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2012,18(2):64-66.

(收稿日期:2014-06-20)

猜你喜欢

苯丙胺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修订暨《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疗指南》编写工作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毒品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
中文版苯丙胺渴求量表信效度检验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m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大鼠纹状体损伤中的变化*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老年骨折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躁狂型精神障碍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