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2014-11-24常青
常青
摘 要: 在同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得非常明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因势利导、分层教育、求同存异等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 教学策略 构建手段 和谐课堂
高三我给学生选修了《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教完后,感觉良好,课外导入了好多资料,又让学生阅读了《合欢树》、《我遥远的清平湾》等文章,教学中学生学习很投入,我想可能没啥问题了,就让他们写一段自己的读后感,然而,看了学生的读后感,颇让我失望。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大体分为以下几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意了故事情节,感兴趣“地坛”中那几个饱受苦难的很有趣的人:“我交了好运气”的小伙子,卓尔不群的饮者,一个捕鸟的汉子,最有天赋的长跑家,受人欺负的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等,对他们的苦难却显得非常麻木,只注意了故事的趣味性。有些学生不理解文章中对母亲的描写,他们没有痛彻心扉的切身感受,感到莫名其妙,就像不明白朱自清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流泪一样。有些学生无法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没由来的六个“譬如”无感。还有一些学生对一方面理解得非常深刻,而对另一方面却一窍不通。这引起了我的重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真反思,终于想明白了,应该是学生的个性特点导致的理解上的差异。
由此可知,教学模式一定要加以改变,教学中一定要考虑教育主体的接受能力,包括认知、分析、情感、思维差异和性格差异,也就是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加以区别对待。
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理念的是大教育家孔子,他在认识和分析学生的个性之后,认为应区别对待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应如何做,以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学生个性,尊重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氛围。
关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等物质基础而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各自不同素质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这些后天不同因素的影响,使每个学生具有不同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后天的影响因素可以理解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三方面。学校教育是学生个性提高和发展的阶段,从他和学生的交往、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的生活中可以了解他的个性。在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之后,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粗暴地干涉,而应以尊重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实现师生的和谐相处,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尊重和理解学生个性,默认或支持学生个性,使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在学习中,对学生做到因势利导、分层教育,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途径。
对这些个性差异明显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实施分层立体化教学模式,可分为叙事层面、抒情层面、写作特色层面、整体欣赏层面等,解决和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学生的疑难;也可以实施目标分层达标教学模式,即根据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目标要求,达到不同的要求层面即可算实现目标;还可以分层预设期望值目标,在保证一个基本层面后,不设立最高目标,以求有可持续努力的目标,有提升空间,形成一个可不断突破的层面。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说,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自主抉择的,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广泛参与学习,方式主要为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看,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完整全面落实目标教学,而是了解学情,给予个别化指导和讲析;是一对一的交流和答疑,教师由以前的按自己的预设目标教学,变为现在的按学生的预设目标教学,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这样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和谐课堂氛围就形成了。
三、在教学效果评估中,做到求同存异、不拘一格、全面发展,表现为“百花盛开春满园”的景况,体现出学生的自我肯定、自我和谐。
追求和谐课堂,是多层面的综合性发展,和谐本身就是一个发展性概念,因为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差异才谋求和谐。“求同”是提出共同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使之趋向于和谐与统一,“存异”是承认差异的现实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立重点培养目标,结合个性,培养特长,发展特长,使之得到重点发展。如上文中擅长理解抒情的学生就让他们多学习抒情性文章,多写抒情类文章,擅长推理的就让他们多思考推理类文章,还可以设立兴趣自选目标,自我寻找和发现目标,确立努力方向。这就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形成自我价值的过程,树立信心,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实现自我和谐,促进和谐课堂构建步伐加快。
尊重个性、因势利导是保证和促进和谐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分层教育、求同存异是促进和谐课堂构建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最终目标。可以说是以美文陶冶性情,以理性反思教学,实现教学的和谐创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深入学习,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就像前面提到的,能够认识和理解史铁生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学习他的一系列写作手法,实现教学目标,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构建和谐课堂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