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工程机械行业年度关键词
2014-11-24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2013年,工程机械行业在转型升级的呼声与实践中重归理性;“盛宴”之后,应收账款、去库存成为不少大型企业最为头痛的事情,资金链吃紧考验着工程机械企业的承压能力;产品营销另辟蹊径,结合公益活动企业纷纷举办各类赛事营销;庞大的二手设备流通需求让无底价拍卖风生水起;2013年,持续的雾霾天气、一路攀升的油价让节能减排产品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眼球,排放标准升级迫在眉睫;雨后春笋般的超高层建筑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新型城镇化建设蓝图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无限遐想,企业加紧布局;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让租赁业面临着极大考验。2013年岁末,我们在信心中迎来充满希望的2014年。
《建筑机械化》编辑从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梳理2013年工程机械行业重大事件,盘点2013年行业年度十大关键词,通过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规划新一年的发展之路。
1 转型升级
已习惯于井喷市场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2014年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早在2008年,经济寒流来袭,但4万亿投资使得工程机械行业寒冬着陆时间推迟了整整3年。“盛宴”之后工程机械市场面临需求下降和社会存量增大、产品同质化严重、关键配套件仍依赖进口,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利润下降,营业成本增加,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居于高位,资金压力明显加大,工程机械企业面临发展困境。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需要走转型升级之路,企业适应经济调整积极应变,是中国工程机械突破发展瓶颈的选择。2013年,各企业抓住市场调整时机,苦练内功、创新发展。一些企业不再片面地追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是积极调结构,转方式,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品牌价值。以高质量、高技术为特征的高端装备获得新突破;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再制造和一批产品大型化、轻量化、节能型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成果;同时积极变革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和商业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努力实现在规模、内力、产品、市场、核心板块的有效突破,成为行业排头兵企业的发展共识。
2 重归理性
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持续下滑,促使一些盲目追求企业规模扩张的企业开始理性回归。无论是厂家、用户还是媒体,都不再过多的追究渲染涨跌幅,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认清形势后的重归理性。大起大落之后,行业人士普遍认识到过去的疯狂,同时做了反思。这种反思不仅停留在了思想层面,也贯彻到企业的运营中、深入到行业的发展中。厂家不再以规模博市场,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的同时,更加重对后市场服务的力度;用户也不再因为低首付轻易购机,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成本的情况下,他们会在新机和二手设备之间做出选择。在整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更多的人开始理性思考。
行业要理性发展,企业首先要自律,不再以价格冲销量,同时也不能再盲目跟风市场。企业追求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后市场服务,树立良好的用户口碑,这些是产品回归价值,行业重归理性的根本。
3 节能减排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雾霾治理和节能环保概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们将目光锁定在“绿色”、“智能”两大关键词上,纷纷推出节能环保型产品,采用LNG发动机的装载机等产品也形成批量销售。同时,在我国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背景下,绿色施工机械研究与评价工作正在展开。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制取得新的成绩,一批骨干企业利用其强大的研发优势,创新研发了包括轻量化在内的节能减排产品,成为引领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工程机械产品的先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的通知》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新申报重型柴油车产品均应符合国IV排放标准,并停止受理国三重型柴油车新产品。但迫于符合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供应不到位,停止销售国三产品的时间节点迟迟未定,让国IV标准始终难以“落地”。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率先实施柴油车国IV排放标准,预计其他城市和地区也将迅速跟进。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重型车用国IV柴油将于2015年开始执行。
4 新型城镇化
2012年以来,城镇化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更加清晰。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带来积极的发展动力,其中涌现的房屋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将对相关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2013年,得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工程机械从中受益,小型挖掘机和小型道路养护机械等获得逆势增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瞄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市场机遇,加紧布局,开发了一批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的新产品,市场表现良好,既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受益者。
5 应收账款
近几年,工程机械企业为了抢夺市场占有率,竞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低首付、零首付等非理性促销手段频频上演。如今工程机械行业告别高速发展时期,步入理性回归和调整阶段,此时快速增长的销量与利润背后掩盖的市场风险也接踵而至,零首付、低首付成为工程机械企业的痛处所在,疯狂营销也为行业带了巨大的风险,应收账款激增、债务风险高企。2013年,应收账款产生呆坏账的风险愈加明显,应收回款成为企业最为头痛的事情,资金链普遍吃紧甚至濒临断裂等现象严重考验着工程机械企业的承压能力。根据上市公司财报显示,A股12家主要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三季度末的应收账款总额约为852亿元(仅前四家公司就超过了735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116亿元,前两年透支市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进入集中爆发期。加上银行为了控制风险采取收紧的贷款政策,对工程机械企业的融资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面对行业需求不景气和应收账款激增的现实,工程机械各企业纷纷采取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加紧资金回流,控制坏账风险的继续蔓延。业内企业“降薪、裁员”新闻不断,“锁机、拖机”事件频频发生。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收回设备款或许比卖出新机器显得更加紧迫。
6 去库存
作为一个投资驱动型的行业,工程机械直接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4万亿投资拉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迅速膨胀,产能不断加大,严重超过实际需求。当盛宴戛然而止,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库存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不仅是整机生产厂家的库存,也包括代理商、供应商、关键零部件的库存。激进的销售方式过度透支了市场,巨额的应收账款,不断加大的库存压力,严重影响了上下游、厂家、代理商及用户的利益。2013年,厂家和代理商为了去库存展开更惨烈的竞争,以旧换新成为最常见的销售方式,但随着新机去库存的同时,旧机的库存却不断加大,严重影响了代理商的资金流动性,如何处理旧机的库存随之成为市场焦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方面政策相继明朗,在很大程度提振了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信心。同时,从已公布的2013年部分行业数据可以看出,行业发展呈止跌企稳之势,2013年去库存初见成效。
7 无底价拍卖
二手设备的流通和交易方式不规范之间的矛盾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不断激化。一方面是市场上产生的大量二手设备急需变现处理,另一方面是用户对二手设备有一定需求,而这中间由于缺乏一个透明规范的交易体系,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市场不规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事情防不胜防。二手设备的流通渠道能否规范通畅、代理商如何迅速消化旧机库存并合理利用以旧换新促进新机销售成为主机厂和代理商面临的关键问题。此种情况下,相对具有公信力的集体拍卖的方式受到厂家和用户的青睐。
2013年1月,易极拍卖公司举办了开年首场大规模无底价拍卖会,针对各种类型及型号的土方机械进行拍卖。随后易极相继与临工及其代理商举办了临工专场、亚华专场、通冠专场拍卖会,9月在长沙的拍卖会及10月在河南的展销拍卖会,全新的二手设备械流通形式已经为业内所热议。2013年4月18日,利氏兄弟在北京顺义天竺保税区成功举办了在中国首场工程机械无底价拍卖会。11月21日,利氏兄弟再次举行拍卖会,参拍的101款设备全部成功拍卖。
无底价拍卖只是拍卖形式的一种,工程机械无底价拍卖给中国用户和企业带来了二手设备交易新的选择,也促进了我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朝着便捷、透明、规范的方向发展。
8 赛事营销
面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境况,各家企业为了能抢占市场先机,极尽所能开拓市场。相较于往年较为单调的产品营销,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展开了“曲线救企”的战略,操作手技能比赛和赞助体育赛事等营销手段在2013年达到了高峰。
山东临工举办的“中国好司机”加强了操作手技能与思维上的转变,通过技能考试、持证上岗,强化安全意识,保障从业者权益,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由沃尔沃建筑设备举办的“掘战达人”全国挖掘机操作手绿色节油挑战赛,历时三年,数万名操作手通过比赛和在线网络参与了沃尔沃节油驾驶技能培训。柳工“直通极限”—首届全国土方机械操作技能大赛,为中国南北极科考选拔、培育和输送人才。此外,合力杯”全国第二届工程机械修理工(叉车)职业技能竞赛、“徐工杯”中电建协第三届吊装技能竞赛等,为行业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也为与企业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体育赛事方面,几年来,山东临工共组织了200场次的品牌体验活动,并赞助中超赛事,参与的工程机械用户达5万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程机械的营销活动,越来越具有创意、越来越紧扣新闻关注点。
9 营改增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结构性减税改革中,各地对建筑机械租赁定位的分歧很大,征收增值税税率也不一致。有些地区把建筑机械租赁划为“有形动产租赁”,拟征收17%增值税。但目前租赁业利润率普遍低于17%增值税率,租赁企业显然无利可图,必然放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将已经做大的企业化整为零,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体户,只缴纳3%的增值税。一旦租赁业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施工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将势必减少,从而加大施工企业实际纳税额,增加建筑业税负和税改难度。
多数租赁业从业者认为,建筑机械租赁是建筑施工行业的一部分,税率应执行建筑业企业标准,以6%的增值税为宜。也有专家认为,起重机械租赁应属于提供现代服务业的搬运服务,税率也是6%。税制改革对租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种挑战。税负增加让厂商系融资租赁也面临着极大考验。
10 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成或开建。目前,全球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前100栋中有61栋在中国。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超高层建筑将达到1000多栋,为美国同期的4倍。不止是一线城市,众多二、三线城市大楼的高度也在不断寻求新的超越。2013年国内高度超过600米的超高层建筑就有3座在建,超过500米高度的更有10座以上在建。
超高层建筑施工对基础施工机械、混凝土机械、大型起重机械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施工机械的可靠性提高、大型化发展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提供了质量保障,也明显加快了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