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MET: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现实选择
2014-11-24肖化移李中玲
□肖化移 李中玲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时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或结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加以评价,即便选用了如操行分与文化分相结合、实习成绩占一定比例等方式,也还是片面与欠缺的。在评价方法方面,传统的方式主要是以“成绩单”为评价依据,到后来劳动预备役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实行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被用人单位用来作为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依据。但是,仅以“成绩单”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来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几个问题,如: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如何测评?可以用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方法有哪些?哪种方法更可取?选取了具体方案后,如何将它应用于测评实践当中?等等。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及表征
(一)什么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目前,国内外关于职业能力的定义或做出的定义性解释繁多,若对其进行归类的话,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四类:(1)性质定义。从心理学角度界定,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个体心理特征[1]。(2)条件定义。借鉴CBE理论的思想,职业能力被定义为是完成某一任务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3)结构定义。职业能力是由完成某一职业活动任务时所需要的全部能力单元构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职业道德、思想品质以及身心素质。(4)过程定义。职业能力是相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能力,是在特定职业活动中,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类化迁移,而不断发展和整合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2]。
对于职业能力的众多定义,我们更倾向于“过程定义”,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可以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界定为:在典型工作任务中,处于能力发展特定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类化迁移,不断发展和整合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表征
上述职业能力的定义,为我们理解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表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以此为基准,我们结合高职学生的能力发展特点和典型工作任务,考察和分析得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如下几点表征。
1.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胜任典型工作任务的主观条件之一。为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工作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与职业活动任务相关的能力。凡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都可看作为职业能力。此层面上的职业能力是对工作任务效率、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如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由此看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囊括了从事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而不是所有能力的综合。
2.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从事典型工作任务的多层面、多角度能力单元的有机结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含义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专业能力”或“操作技能”,也不能将其局限于某一职业或某一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这一狭窄的范围之内。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要求其精通完成特定职业任务所需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求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可见,职业教育不再是普通的岗位技能培训,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备多方位、多领域的职业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有机结合。专业能力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日后从事特定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技术;关键能力则为未来职业活动的变化做准备,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离不开的能力。
(三)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定表征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从这一点来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涵盖所有的职业领域,而主要是指与生产、建设、管理或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业”,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角度研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不能将其适用范围无限制扩大,泛化到所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领域。高职教育的基准点是第一线产业服务,作用是把我国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再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因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含义应与典型工作任务相联系。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方法及其比较
(一)典型职业能力测评方法述评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典型的职业能力测评方法有:世界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试和KOMET测评。
1.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是目前世界技能组织唯一举办的、由来自世界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参加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技术工人的奥林匹克。比赛主要考察的是选手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当然焦虑、紧张情绪等会对选手的临场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一定意义上也考察了选手的心里承受能力。比赛遵循的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手们同台竞技,权威专家对各位选手的作品做出公开评价,所得平均分即是各选手职业技能评价的标准,得分越高的选手具有的职业技能水平越高。世界技能大赛向我们展示了技术人才们的风采,不仅为职业技能测评提供了方式、方法,而且体现了世界技能组织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以及技术人才在人才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还反映了参赛国的职业教育水平。
2.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又称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以职业技能水平为基准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具体指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定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等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相应教材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份。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考试通过后,考试者可获得由国家劳动行政部门鉴定并颁发的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两部份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3.KOMET测评。KOMET是“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项目”的缩写,它是一项由德国科委发起的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的计划。以高职的学生为测评对象,旨在对他们的职业能力及其发展、职业承诺等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评。KOMET让我们看到了能力测评研究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建立了自己的职业能力模型、设计了完善的职业能力测评方案、开发了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可谓“硕果”累累。能力测评实际中,KOMET测评技术使用的是建立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的开放性试题问卷,不但符合认知规律,而且满足职业发展规律和社会规范以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把它应用于实践,不仅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以及职业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也可为职业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实证基础,还能为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方法支持。
(二)三种职业能力测评方法的比较
1.测评对象不同。世界技能大赛以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为参赛选手,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种子选手,他们代表着国家的荣誉,世界技能大赛可以说是尖子生间的竞争;职业资格考试以预从事某一职业领域的劳动者为测评对象,参与考试的人员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是在岗职工,只要满足报考条件,都可以参加考试;KOMET测评技术以高职学生为测评对象,面向的是高职全体学生。
2.测评内容不同。世界技能大赛主要考察的是参赛选手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考试鉴定的是参考者从事某一职业时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KOMET测评技术旨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其发展、职业承诺等做出测量和评价。
3.测评方式不同。世界技能大赛是通过选手同台竞技进行的,权威专家现场评分,可以说类似于实训现场测试;职业资格考试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分别通过纸笔测验和实训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KOMET测评技术在实际测评中使用的是一套建立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的开放性试题问卷,问卷有具体的工作情景描述,开放性试题被试可以自由发挥,可以说是情景模拟测验的衍生,只是为了测评方便,把情景转化为了文字。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推知:要选用一定的测评方法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评研究,KOMET测评相比于世界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考试两种方法更为科学、合理。从测评对象看:它以高职全体学生为对象,不仅能对每个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出评价,而且可以反映所有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水平;从测评内容来看:它旨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作出评价;从测评方式来看:它类似于情景模拟测验,所开发的试题建立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更能客观、科学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作出评价。
三、KOMET职业能力测评的适切性
(一)KOMET职业能力模型及其建构
职业能力模型是开发职业能力测评技术的关键,它是在“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测试题目开发”和“利用测试结果为职业教育实践提高指导”三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前提。能力模型是对能力的内容及其结构的系统化表述,它描述了学习者应具备的认知条件[3]。在职业教育中,能力模型表述了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所应具备的认知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认知条件,才能完成职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来源的不同,可以把能力模型分为两类:一种是根据理论推导出来的,此类能力模型的能力维度是根据有关职业教学论理论确定的;另一种是建立在对实证测评数据的解释基础之上的,它的能力维度是通过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各能力要素进行数据分析后确定的,心理学中涉及的能力模型常属于此类。
KOMET职业能力模型的建构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1.确定能力维度。能力维度,是指一个能力模型所包括的结构性的组成元素。能力模型有一维和多维之分。在建构能力模型的过程中,首先应确定能力的维度。德国科委在对能力诊断领域中的关键概念进行具体解释后,确定了能力的组成元素。并利用这些元素,把能力模型确定为二维结构,称之为KOMET二维能力模型。组成该模型的两个维度分别为:要求维度和内容维度,要求维度,可显示能力要求,即“能力级别”;内容维度,可显示能力的内容结构,即“学习(任务)范围”。
2.划分能力级别。所谓能力级别,是指用逐渐增大的“能力值”来表示不同的能力水平,如第一级最低,第三级最高。与“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内容维度相对应,KOMET研究者们把职业教育的能力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4]:(1)名义能力。这是职业能力水平的第一层次,该层次的学生具备有表面的、概念性的知识。(2)功能性能力。这一级别的学生具备有使用专业工具所需的与情境无关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同一专业领域,完成不同难度的工作任务所体现的功能性能力不同。(3)过程性能力。这一能力涉及工作过程知识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要求,需要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具备考虑到经济性、顾客导向和过程导向等多方面要求,即职业的质量意识。(4)整体化的设计能力。该级别要求学生将工作任务放到整个系统中去认识,不仅要注意任务的复杂性,还要考虑多样化的企业和社会环境条件对工作过程和结果的不同要求。
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文确定的职业能力维度,一个跨职业的KOMET职业能力模型成型了,这就是所谓的“KOMET二维职业能力模型”(见图1)。
图1 KOMET二维职业能力模型图
3.建立能力指标。在确定了KOMET职业能力的水平级别后,用什么来衡量能力所达到的级别呢?这就需要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KOMET研究者们建立了用于设计测试题目以及对任务解决方案进行解释和评价的几个能力指标:(1)反映功能性能力的指标:直观性、功能性;(2)反映过程性能力的指标:使用价值导向、经济性、生产流程和过程导向;(3)反映整体化设计能力的指标:社会接受度、环保性、创造性。
(二)KOMET职业能力测评的适切性
如前所述,KOMET是一项新兴的测评技术,问世不过三四年。虽然存在所需测试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测评结果的效度、评分者信度难以把握等不足,但它是迄今为止继世界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考试等能力测评方法之后,专门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评技术。它建立了自己的职业能力模型,设计了完善的职业能力测评方案,开发了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其测评方法和技术之所以适合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测评,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
1.建立了科学、前沿、跨职业的职业能力模型,使不同专业、不同职业、不同职业教育体系间的比较成为可能。KOMET是在一个跨职业和跨职业领域的能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标准化的测试程序认识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对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的。这种方式下的比较,不仅可以在同一个专业或职业内进行,而且还可以在不同专业或职业间进行横向比较,甚至于可以使不同职业教育体系之间的比较成为可能。
2.开发的测试试题独具匠心,打破了传统测试问卷封闭的局限性。KOMET测评问卷中的测试题目,来源于工作实践中的某个现实问题,包含有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相应的情境描述,反映了真实的工作世界,“初学者——专家”的每一个学习范围有相应的“测试题目”,因而打破了传统测试问卷封闭的局限性;同时针对不同能力发展阶段的学生开发了相应的“测试题目”,符合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
3.测评内容广泛,利用恰当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学生做多方位的测量和评价。把KOMET测评技术应用于测评实践工作中,可以分别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等进行多方位的测量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多个能力发展维度进行评价,并发现每个维度间的联系。
4.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培养目标。KOMET可以为教师实施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以此为基础,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便可以开展以工作和经营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从而促进以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1]张燕逸,等.职业心理学[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47.
[2]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2(02):104.
[3][德]费利克斯﹒劳耐尔,等.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8.
[4][德]费利克斯﹒劳耐尔,等.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