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之路径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2014-11-24孙卫东宋砚清

职教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办学高职

□孙卫东 宋砚清

年复一年,当我们回顾2013年江苏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情况时,我们会发现,在文理科类高职征求平等志愿计划里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赫然在目,并且占据相当大的数量比例,就连一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都没有能够在统招批次中完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录取名额,而在此前的统招批次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投挡线也往往是省教育厅划定的最低投挡线。这就折射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普招项目相比,处于竞争弱势地位,而其背后的原因,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以期找到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这一项目的顺利发展。

一、江苏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概况

江苏省是开展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比较早,开展合作项目和机构比较多,发展比较迅速的省份。特别是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到2010年,每一所高等学校要与国外至少一所同层次的优质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此,江苏省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在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一半以上,目前,江苏省共有81所高职院校,其中55所公办高职几乎全部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分民办高职也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达到近200个,参与合作的国家数量达到18个,有的高职院校同时与3、4个国家合作开展了多达8、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二、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模式及存在问题

(一)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

一般说来,高职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如果按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程度分类,则可以分为融合式、嫁接式和松散式;如果按学历分类,则可以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如果按颁发的文凭数目分类,则可以分为单文凭、双文凭;如果按办学机构主体分类,则可以分为单校园和双校园;如果按生源分类,则可以分为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1]

但是,总的来说,按中外高校合作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其它几种分类方法,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这种分类方法中的融合式、嫁接式或者松散式中的一种,所以,这里重点阐述一下这三种模式。

1.融合式。融合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中外两所高校的教学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通过引进国外合作高校的有关专业及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原版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聘请国外教师授课,派遣中方教师去国外进修等措施,全面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达到在国内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既可满足人们渴望接受国外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又可避免到国外学习需承受的巨大经济压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缓冲期,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国外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国外认可的教学质量。[2]

融合式是中外高校合作程度较高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当准备融入很多国外教学资源时,就更需要国外高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否则只能邯郸学步,不可能真正引进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

2.嫁接式。嫁接式就是中外合作高校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互认双方各自开设的课程和学分,学生在中外高校分别学习几年,实行“x+y”学制,即在国内学习x年,然后接着在国外高校学习y年。[3]学生修满双方高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常见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嫁接模式有“2+2”、“3+1”或“3+2”等。

嫁接式的优点是结合了双方的教育优势,能让学生直接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嫁接式是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程度最低的一种模式,常常被认为是中外高校之间根本就没有进行合作,只是双方互认学分、共同分享学生的学费而已。但实际上,成功的嫁接式模式需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之间进行深度的了解、沟通和合作,特别是在合作初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中期的两校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双方高校共同商量和密切配合。这就好比一场接力赛,前半场和后半场任何半场的失利都会导致整场比赛的失利,学生在国内或国外任何一个阶段不顺利都会影响到他的学业。

3.松散式。松散式就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中国讲学,或者中国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或者通过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松散式是一种渐进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这对一般高职的教学改革都具有普遍意义和可操作性。[4]松散式是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程度介于融合式和嫁接式之间的一种模式,它与融合式和嫁接式之间的最大区别点是它合作的灵活性、低束缚性和低风险性,双方高校的合作可以是短期型、一次性的,这对双方的束缚都比较少。

除了以上三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外,国内高职还经常创新一些灵活的、介于这三种模式之间的模式,如:2008年江苏高职开展了“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它的灵活之处就是学历、学制都是弹性的,它兼容并蓄了融合式和嫁接式两种模式的优点。如果学生在国内高职3年学习期间能够完成相应学分,同时满足国外合作高校相应的雅思考试等级,那么,他就可以直接到国外高校再上2年,可以同时拿到国内高职学历和国外本科学历。如果学生在国内高职3年学习期间能够完成相应学分,但达不到国外合作高校相应的雅思考试等级,那么他就不能继续到国外学习,但可以拿到国内高职学历,不影响他正常毕业和就业。

(二)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的问题

1.缺少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理念不正确或者不合适,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或者南辕北辙。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都认为必须要走中外合作办学之路,但有相当一部份高职并不是基于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理念,有的是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倡导、催促和应付检查评估的需要,有的是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而跟风,有的是把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宣传学校而走的一种形式,还有的是把中外合作看作是一块创收的自留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想而知,在这些肤浅的理念驱使下,中外合作项目必然乱象丛生,名不符实,办学质量难以达到家长和上级部门的期望。

2.缺少战略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总体规划。由于中国高校长期形成的惯性的行政化倾向,许多高职领导还习惯于紧跟着上层领导的主张、旨意、观念而行事,加之开展中外合作项目困难之大,因此,许多高职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前,根本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瞎子摸象,随意地开展起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不管项目的好坏、开展的成效、是否有实力开展,等等,结果到头来往往是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没有上,不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反而赶鸭子上轿上了,但最终却成了“烂尾工程”。

3.缺少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除了需要首先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总体规划外,还需要进一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包括对合作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优势专业、合作意愿与目的、师资条件、愿意承担的责任,以及本校的师资、教学实施、生源质量、家长经济实力、家长与学生愿望,等等。而不少高职,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前,没有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就匆忙上马,结果中途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合作院校实力不强,责任感差,与中方高校发生理念冲突,配合不好,等等,但却要价很高,只为利润而合作;还有的高职因为自身师资不足,办学条件不济,外方高校经常突然提出中途退出,导致项目夭折;还有的高职在招生录取的时候,没有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和家长与学生的愿望进行沟通与了解,结果录取的学生思想不稳定,或者没有经济实力完成学业。显然,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当初计划不周全、项目论证不充分的原因所致。

4.缺少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的遴选。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有很多,但并不是任何一种办学模式都适合于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两者之间应该有一个匹配与对应的关系。例如:刚刚准备进行国际化的普通高职,一下子就选择双校园、双学历的嫁接式合作模式肯定困难重重,而有多年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的高职总是停留在松散式的模式上也没有充分利用国外优质资源,所以,在遴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时候,需要了解各种办学模式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阶段、中外合作院校之间的合作程度、资源匹配关系,等等。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随意地选择一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难免会出现合作不畅或管理阻隔的问题。

5.缺少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足够投入。与其它办学项目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耗资巨大的“公益性”项目,因为没有规模经济性和像国外高校那样的强势地位,所以,在短期内,这个项目经常是需要国内高职“倒贴钱”的。但不少高职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把投资计划定得很高,但到真正实施该项目时,又总是省之又省,原来预算的投入经费、交流经费、培训经费、管理经费等建设经费整体大缩水,结果很难保证项目质量。[5]

三、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路径设计

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首先要求管理者高瞻远瞩,确立先进的工作理念;然后在此理念指导下,制定正确的战略;此后,根据战略,考察、研究和确定合适的项目,并遴选合适的运作模式作为项目实施的载体;最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标准进行及时控制,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功运作。这个过程同样也是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遵循的路径。

(一)确立先进的中外合作办学理念

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引进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是为了创收和营利?是为了扩大名气和提高学校竞争力?[6]都不对。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终极目标只能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只有树立这样的先进理念,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之路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中文、中医、餐饮、美容美发等外向型经济程度比较低的专业暂时就可以不考虑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样可以把高职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搞其它建设项目,而像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工商管理、财务会计等外向型经济程度很高的专业则迫切需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此,高职应该想方设法和创造条件开展这些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且仔细权衡比较开展这些项目的收益和成本,在能够承受的压力和代价下,高职都应该接受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显然,在当前,如果按照“利润导向型”的办学理念,高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绝大多数都应该停办,因为大多数高职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相对于外方都处于弱势地位,其付出的代价一般比获得的利益高。但如果按照“公益性”和“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理念,高职开展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则是一种短期利益受损、长期利益无限的必然举措。

(二)制定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战略

理念先行,战略引导,策略呼应,方可行之有效。毫无疑问,因为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原因,长远来看,所有的高职院都应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高职都应该执行相同的中外合作办学战略,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高职都应该按照同一时间表、同一进程和同一模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时间、进程、项目内容、开展模式等,这些都需要明确的中外合作办学战略来规定。而中外合作办学战略的制定只能根据高职自身的情况,如学校的历史沉淀、所在区域、办学实力、专业情况、师资情况,以及学校各专业所面向的产业经济情况而定。例如:某一高职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毕业生的面向岗位是当地的现代制造业,而学校的强势专业是工科专业,那么,它的短期战略(1年之内)应该是最强工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期战略(1-5年)应该是其它工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长远战略(5年以上)可以是相对弱势的文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当地的另一所高职可能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制定另一套完全不同的中外合作办学战略。

(三)选择合适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有了先进的中外合作办学理念和量身定制的发展战略,高职就可以选择开展与战略相吻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项目的实施模式同样需要仔细遴选,需要比较各种办学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从而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如表1所示:如果一所高职院刚刚涉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则采用松散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较为稳妥,这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多积累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和规避许多中外合作办学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为合作双方了解各自情况并为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提供一个准备的时间。

相反,如果一所高职院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很高的专业品牌度,那么,它就有实力与国外高校采用嫁接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合作培养本校学生或者留学生。

此外,对于具有一定专业品牌度和一定的学校品牌度的高职,采用融合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则较为合理。

总之,随着国内高职办学实力强弱和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多寡的变化,由“松散式→融合式→嫁接式”是一条合理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发展路径。

表1 三种主要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比较

(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控制

好的项目不代表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完整的计划”加上“有效的控制”才是项目成功的保障,而完整的计划又是有效控制的前提,因为质量控制的标准来源于计划,粗糙的计划使得再负责任的质控员也靡计可施。[7]审视目前国内高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情况,不少项目都是虎头蛇尾的,这不仅偏离了“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的初衷,而且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给学校和家长都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追究这其中的原因,办学过程失控是一条重要原因,而高职从一开始制定出的粗线条、不具体、不详细的计划,是过程失控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高职在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前不能制定一个完整的、详细的计划呢?因为大多数高职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都处于谈判的弱势地位,因此,为了保证合作项目的推进,许多高职只能一再退让,给追求经济利益的外方高校以更多的利益和较少的责任,而给自己身上揽了过多的责任,而在执行过程中当这些责任重得担不起来的时候,又只能得过且过,降低标准,而最终倒霉的只能是学生及学生家长。[8]

实际上,在中外合作办学谈判方面,国内高职没有必要过于悲观,已经走向世界的中国,其国际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国外高校在与国内高职的合作中,也不仅仅只看重经济利益,抢占中国教育市场、了解中国教育、提高国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能力、提升国外高校的知名度同样也是它们追求的目标,不少国外高校已经把本校学生到国外游学作为其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这些都是国内高职在寻找国外合作高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平等共赢、找到双方合作的切合点才是好的合作项目和有效控制运作的前提,一味地追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一味地迁就国外高校的要求,是不会达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目标的。

总之,虽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高职教育大势所趋,但一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不代表它跟上了时代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衡量一所高职的国际化水平,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清晰的中外合作办学理念、是否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是否选择了合适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相匹配的模式,以及是否有效地保证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从而达到合作双方高校和家长的满意。

[1]施余兵.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其完善[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3):111-115.

[2]陶书中,沈佩琼.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与引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80-82.

[3]张丽.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99-201.

[4]朱向华,彭姗姗.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3(3):178-180.

[5]刘伟.衡量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的八维坐标体系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65-68.

[6]夏丽萍,韩曾俊.四川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6):85-86.

[7]姚军.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路径探讨[J].江苏高教,2012(3):117-118.

[8]张晓雁.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问题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3(6):21-23.

猜你喜欢

办学高职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江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周年办学成就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境外办学如何走得更稳——以铁路高职院校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反思和探索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