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固定式可调脑内血肿定向引流管的设计及应用
2014-11-23何黎民冀建文
何黎民,王 兵,冀建文,马 骏,许 光
0 引言
血肿穿刺引流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3],但目前常用的脑内血肿引流管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缺陷:(1)引流管前端为多孔设计,孔径较小,易出现血凝块阻塞;(2)由于引流管置于血肿中心区域[4-5],高于引流管水平位置的血肿因血肿自身重力作用易于引出,低于引流管水平的血肿不能充分引流,常出现血肿残留;(3)引流孔分布于引流管的不同方向,开口无方向性,无法定向引流;(4)引流管固定不可靠,易发生术后置管深度变化,术后调整引流管后的固定也不稳固。
为弥补上述不足,设计皮肤固定式可调脑内血肿定向引流管(简称“引流管”),其采用通用医疗高分子塑料。引流管外径5mm、内径3mm、长度250mm,前端开有单引流孔。引流孔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5 mm、短轴3mm,引流孔开口方向由引流管长度刻度标志线指示。用配套的皮肤固定器固定,可将引流管稳固固定于皮肤,保证引流管固定开口指向特定引流方向,并可在术后随时调整引流孔方向。该设计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已生产并投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1 皮肤固定式可调脑内血肿定向引流管的构造
引流管包括单孔引流管、皮肤固定器、方向控制夹、穿刺导丝。引流管的前端为单引流孔,引流孔呈椭圆形,引流孔开口方向由引流管长度刻度标志线指示,当引流管置入脑内血肿腔内后,根据颅外段刻度标志线即可判定引流管开口方向;当引流管置入深度确定后,用皮肤固定器可将引流管稳固固定于皮肤,并保证引流管开口指向特定引流方向。在术后需要调整引流方向时,可随时调整方向控制夹,方向控制夹可以多次用手术缝线结扎,适于术后反复调整引流管口方向,如图1所示。
图1 皮肤固定式可调脑内血肿定向引流管构造
2 优点
(1)引流管开口为单孔,孔径等于引流管直径的引流孔,刻度标志可准确指示穿刺深度,刻度线可指示引流孔开口方向;
(2)引流管管径可与立体定向头架相匹配,可选择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精确穿刺;
(3)可充分利于血肿自身重力作用,便于完全引流血肿,引流过程中可通过旋转引流管改变孔口方向,解决不同方位的残余血肿[7-8];
(4)皮肤固定器可充分固定引流管,避免单纯缝线固定引起的引流管深度的变化;
(5)皮肤固定器为可调型设计,术中、术后可使用10号手术缝线结扎方向控制夹,多次反复固定。
3 皮肤固定式可调脑内血肿定向引流管的使用
利用术前CT图像或在CT辅助定位下[9-10]确定脑内血肿的空间位置和形态,选择患者平卧体位血肿重力低点作为血肿穿刺目标点,在穿刺导丝辅助下实施血肿穿刺,依据引流管刻度、引流管开口方向指示线,使定向引流孔指向血肿的反重力方向。引流管头端位于患者平卧位时血肿的下极,引流孔朝向血肿主体区[7-8]。缝合固定皮肤固定器,使引流孔始终保持反重力方向。若术后需要调整引流管口方向,放松皮肤固定器的方向固定夹,调整后用手术缝线再次结扎固定即可。
4 结论
通过临床应用,研发的引流管具有定向引流、引流充分、固定牢固、方便可调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1] 翟勇,夏冰.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时机及术式选择[J].医学综述,2008,14(1):110-111.
[2] 郑兆聪,赵琳,陈宏颉,等.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微创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6,11(6):275-276.
[3] 苏东金,黄镕林,温乃祥.导尿管定位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 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5,10(8):384.
[4] 刘利,林志国,沈红,等.三维重建单(双)靶点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2):62-64.
[5] 骆锦标,孙树杰,曹志恺,等.长方体定位排空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5):213-215.
[6] 何黎民.脑内血肿定向引流管:中国,201120101672.3[P].2011-12-14.
[7] 何黎民,冀建文,马骏.计算机辅助设计低重力位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2):69.
[8] 冀建文,何黎民,马骏,等.低重力位血肿穿刺定向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1):503-504.
[9] 简国庆.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2):111-113.
[10] 包频.螺旋CT定位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