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2014-11-23李国江宋英华尹柏双
李国江,刘 彪,郑 伟,宋英华,尹柏双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猪萎缩性鼻炎(AR)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以泪斑、喷嚏、鼻甲骨萎缩或消失、鼻骨变形扭曲等为特征,并造成猪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明显下降、继发感染增多,从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在我国分布亦相当广泛。
由于AR在临床上并不直接导致猪只死亡,因而目前在国内对该病所致危害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部分小规模猪场,流鼻血、歪鼻等典型的AR临床症状随处可见;而在较大规模的猪场,因饲养管理及环境的改善,典型症状较为少见或难于见到,但是泪斑、喷嚏、结膜炎等相关症状仍屡见不鲜[1]。大多数猪场对于猪群中的非典型症状均视而不见,即使是典型症状,也仅仅是加点抗菌药物处理,甚至只是在防制其他呼吸道病的同时“顺便”治疗该病。因而,AR所造成的损失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很少对其诊治作深入的探讨,鉴于此,本论文进行了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旨在说明进行猪萎缩性鼻炎免疫的必要性。
1 试验材料
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由上海海利生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凝集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PBS稀释液、96孔微量反应板、移液器等。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实验室提供。
试验用猪:选择除萎缩性鼻炎疫苗外,其他以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个体、膘情、胎次、配种日期差异不大,同一栋猪舍的15头怀孕母猪及其所产仔猪作参试,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神内猪场提供(试验期间所有的饲养管理均相同)。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分组 将15头怀孕母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头母猪(母猪本身不参与试验,同组母猪所产的仔猪均属于该组参与试验),随机设定猪萎缩性鼻炎免疫1组、免疫2组及对照组[2]。
免疫1组的母猪按预产期推算,均在产前30 d深部肌肉注射猪萎缩性鼻炎疫苗2 mL,检测其所产仔猪不同日龄血清抗体含量。
免疫2组的母猪未免疫猪萎缩性鼻炎疫苗,母猪所产的仔猪在产下7日龄和28日龄分别在颈部肌肉注射猪萎缩性鼻炎疫苗1 mL、2 mL、检测所有仔猪不同日龄血清抗体含量。
对照组母猪和其所生产的仔猪均不注射猪萎缩性鼻炎疫苗,检测所有仔猪不同日龄血清抗体含量。
猪血样的采集:分别在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采集所有仔猪血样。在6日龄、16日龄、26日龄、36日龄、46日龄采血。
2.2 待检血清的准备 每头猪从前腔静脉采集2~4 mL血液,室温静置2~6 h后,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置于灭菌小瓶内,4℃冰箱保存备用[3]。
2.3 测定项目 试验母猪本身不测定、只测定其所产的仔猪从1日龄至180日龄出栏的临床发病率、增重情况和抗体含量。
2.3.1 猪萎缩性鼻炎发病率 在临床上,将有常打喷嚏,鼻孔流化脓性、混有血丝的分泌物,鼻痒,鼻常摩擦硬物,鼻变短或扭曲,两侧鼻孔大小不一症状的判定为临床发病,反之,判定为正常[4]。
2.3.2 增重率 分别于1日龄(初生)、30日龄(断奶)、60日龄(转群)、180日龄(出栏),空腹称重,计算各阶段的平均体重[5]、试验期的增重率。
2.3.3 血清学检测 (1)取96孔微量反应板,第1~11孔加50 μL的无菌PBS;(2)于第1孔加50 μL 血清样品,混合均匀后,吸50 μL至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0孔,吸弃50 μL,第12孔加50 μL标阳血清为对照;(3)然后每孔加AR微量凝结反应抗原各50 μL微型振荡器上混匀后,第11孔为抗原对照,置37℃恒温箱静置l h,再4℃静置24 h,观察和判定结果[6];(4)判定标准:根据凝集反应试验比较确定,孔底有明显的凝集物,且孔内液体完全透明,可判为100%凝集(++++);凝集物明显,液体不甚透明,可判为75%凝集(+++);凝集物稍薄,液体略呈混浊,可判为50%凝集(++);凝集物较少,液体不透明,可判为25%凝集(+);孔底无凝集物,液体不透明,为无凝集现象(—);抗体水平达“++”以上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7]。
表1 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μL)
3 试验结果
3.1 临床发病率 对照组仔猪从哺乳15 d后开始,少量猪出现打喷嚏现象;从断奶前后开始,流泪、眼角分泌物增多,出现少量眼角泪斑,鼻痒、甩头、用鼻子摩擦地面或墙壁;断奶后半个月左右,打喷嚏的次数和比例增加;到保育中后期鼻腔分泌物增加、流鼻涕,咳嗽明显增多,有一定比例的猪有结膜炎,并伴有继发感染等现象;保育转栏后到育成早期生长发育受阻开始显露,均匀度差,有泪斑的猪的比例大约为35%;而试验组则打喷嚏、泪斑、结膜炎、咳嗽等症状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快,僵猪头数少,均匀度好,各种呼吸道疾病明显减少,死亡率也有一定降低。
表2 猪萎缩性鼻炎临床发病率
由表2可见,3组母猪所产仔猪养至180日龄时,存栏头数差异并不大,但免疫组猪萎缩性鼻炎的临床发病头数仅为3头和2头,占该组180日龄猪存栏头数的6.7%、4.3%,而对照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临床发病却达10头,占该组180日龄存栏头数的24.4%。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发病率免疫2组比对照组下降20.1%,差异极显著(P<0.01)。
3.2 免疫疫苗对增重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哺乳期间,注射疫苗对增重无明显影响。保育期间(断奶后),免疫组猪的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1组平均日增重增加0.O23 kg,免疫2组平均日增重增加0.037 kg;两组日增重提高率分别为5.8%和9.3%。育成期间,免疫猪的增重效果明显,两组免疫猪比对照组的日增重分别增加0.020 kg和0.028 kg,日增重提高率分别为4.0%和5.6%。
试验猪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免疫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634 kg、0.645 kg,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为0.610 kg,日增重提高率分别为3.9%、5.7%。按180日龄出栏,经计算对照组平均体重达到免疫组的水平,饲养时间至少要增加7 d、10.3 d。
注:对照组饲养增加天数=(免疫组增重—对照组增重)/对照组平均日增重
在180日龄个体平均增重,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2组与免疫1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平均个体体重比较 (kg)
表4 三组仔猪180日龄平均增重 (kg)
3.3 抗体检测结果 从表3~表4结果看,免疫1组仔猪出生后至30日龄左右抗体含量减少到保护临界值以下;免疫2组7日龄接种疫苗开始,10 d后产生的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保护值以上,而且二免之后至50日龄左右抗体含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抗体效价高出保护临界值较多,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对照组的抗体效价平均值一直低于保护值,且抗体含量极少。
表5 应用凝集抗原对血清样本检测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4.1 发病率与增重率 本试验结果表明,免疫AR疫苗使AR发病率下降20.1%,有效的降低了AR的发生,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试验中,180日龄出栏平均体重,免疫组比对照组平均体重增加多达3~5 kg,平均增重率提高5.7%,说明免疫AR疫苗可促进育肥猪增重。
4.2 免疫方法和效果 猪萎缩性鼻炎是条件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因此,除合理接种免疫预防外,通过降低饲养密度,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干燥,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消毒等对控制和预防本病也有一定的作用[9]。
免疫组与对照组增重率的差异极显著。以此说明免疫疫苗比未免疫效果好,免疫疫苗可以增加养殖利润。免疫母猪操作更方便些,但是其产仔猪抗体消失的要早于免疫仔猪。
推荐免疫程序:母猪不免疫,仔猪在7日龄和28日龄分别免疫1 mL、2 mL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发病率下降、增重率提高,免疫组比对照组至少早出栏7天(180 d出栏);仔猪体内抗体可持续至50日龄左右。
[1]薛金华.猪萎缩性鼻炎发病情况及免疫综合评估[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2]周绪斌,周克钢,雷健良,等.猪萎缩性鼻炎免疫和疫苗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09,6:35-39.
[3]申刚.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综合防制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3.
[4]耿照银,聂春.规模化猪场预防萎缩性鼻炎方法的比较试验[J].畜牧与兽医,2004,36(3):10-11.
[5]李永明,徐景峨,袁翠霞,等.应用凝集反应检测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J].畜牧与兽医,2007,39(8):53.
[6]赵坤,贾贝贝,杜娟,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特点及防制[J].中国畜牧兽医,2004,31(4):39-40.
[7]裴洁,吴斌,王大鹏,等.猪萎缩性鼻炎诊断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4):13-16.
[8]陈斌,耿照银,聂春,等.猪萎缩性鼻炎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苗应用效果[J].畜牧与兽医,2006,38(4):21-23.
[9]范玉霞.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对策[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