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法构式“X比N还A”到修辞构式“X比N还N”

2014-11-22孙彦博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0期

摘 要:本文以“X比N还A”和“X比N还N”两个构式为例探讨了二者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这一连续统的演变。文章认为“X比N还N”是由一定修辞动因在语法构式“X比N还A”基础上衍生的一种修辞构式。并以此为据,尝试论证了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之间的某种转化关系。

关键词:“X比N还N” “X比N还A” 语法构式 修辞构式

一、引言

现代汉语口语中,“X比N还A”和“X比N还N”两种句式都是常用的比较范畴的表达式。如:“他比女人还温柔”“他比女人还女人”。二者在格式上的区别主要是副词“还”后面的成分由形容词变为名词。本文尝试运用构式语法相关理论分析“X比N还A”和“X比N还N”的性质与演变。

Adele E.Goldberg(1995)提出的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一种自身具有独立意义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其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也不是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刘大为(2010)认为语言中既存在不可推导的构式,也存在可推导的构式,语言中的简单句构式都是可推导的,不可推导性不是构式的唯一性质。在此基础上,刘先生进一步把构式分为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他认为语法构式是指任何一种可从构成成分推导其构式义的构式,以及虽有不可推导的构式义,但己经完全语法化了的构式;修辞构式是指所有带有不可推导性的构式,只要这种不可推导性还没有完全在构式中语法化。

笔者分析“X比N还A”发现这种句式有比较和比拟两种意义,如:

(1)他比葛朗台还小气。

(2)武汉比火炉还热。

例(1)中“他”与“葛朗台”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他更小气”,例(2)中“武汉”和“火炉”相比“更热”用夸张的手法说明武汉极端的热。因此,“X比N还A”能从词语中直接推导出“由X和N相比得出X具有N一样的属性A”的构式义。显然,“X比N还A”是一种语法构式。而在“X比N还N”中,如:

(3)他比葛朗台还葛朗台。

(4)武汉比火炉还火炉。

以上两例中,比较项和结论项是同一个名词,前一个N表达的是指称意义,后一个N表达的则是属性意义,“葛朗台”“火炉”有很多属性,在没有其他语境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推导出要表达的是哪种属性,由于无法从词语中直接推导出“X比N还N”所具有的表示“X非常A或者X像N一样A”强调夸张的构式义,因此笔者认为“X比N还N”是一种修辞构式。

二、从语法构式“X比N还A”到修辞构式“X比N还N”的演变

刘大为(2010)认为“修辞动因与语法功能一样都是人们意图通过语言实现的功能,只不过加进了更多的认知或交互的变量。因而语法功能是提取掉这些变量的修辞动因,而修辞动因则是加进了这些变量的语法功能。修辞动因都是在已有的构式上得以实现的。它带来的意义既然是依托这些变量而形成的,那就必定会超出原先的结构编码范围,游离在推导关系之外”。“X比N还N”中的修辞动因就是在“X比N还A”的基础上用“N”直接替换了“A”,从而使“N”具有了事物———特征的双重意义,继而使“X比N还N”具有了强调夸张“极化”的构式义,造成了整个构式的不可推导性。

“X比N还A”是一种表示比较意义的构式,在此基础上,“X比N还N”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语言在语法上的可能性,把结构中的A更换成一个在形式上与比较后项N相同的词语,从而使“X比N还N”能够满足人们表达较为特殊或者只在某种具体语境中才为人们所关注的功能要求。“X比N还A”结构中,与X比较的参照标准是N,A是比较的结果,整个构式具有“比较”义,“X比N还N”基本承继了这种结构义,但结构中的N要同时具有参照标准和比较结果的双重身份,这一构式不仅具有“X比N还A”构式的“由X和N相比得出X具有N一样的属性A”的语义内涵,还能表达“X非常A或极端A”的“极比”的意义。因此,虽然两个构式同处于“比……还……”这一半实体构式的子系统中,“X比N还N”构式具有更强的不可推导性。此外,转喻是“X比N还N”不可推导性得以消除的必要条件。由于N具有比较物和比较物特征的双重身份,利用转喻激活了事物N所具有的相关特征,于是“X比N还N”变得可以理解,因此可以说“比葛朗台还葛朗台”“比冰窖还冰窖”“比和珅还和珅”,这是因为“葛朗台”可以转喻“吝啬”,“冰窖”可以转喻“寒冷”,“和珅”可以转喻“贪财”。总之,“X比N还N”构式是从“X比N还A”构式发展而来的,构式义主要表示比喻,是对“X比N还A”构式中的比较和比拟的进一步抽象;句法形式上直接用“N”来替代“A”,从而使前面N的某些属性特征得以强调和凸显;进一步丰富了现代汉语“比”字句系统“比……还……”的表达效果。

三、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的转化关系

修辞构式“X比N还N”产生的最直接的动因是,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语法构式“X比N还A”在原有的概念框架下,对很多复杂的现象已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X比N还N”在“X比N还A”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语言在语法上的可能性,把结构中的A更换成一个在形式上与比较后项N相同的词语,从而能够满足人们表达较为特殊或者只在某种具体语境中才为人们所关注的功能要求。然而语言是动态发展的,构式“X比N还N”也不例外,随着构式“X比N还N”在语言中的大量应用,笔者发现在此基础上也出现了新的变体,并不断出现在语言应用中。我们暂且把这一变体归结为“X比N1还N2”构式,前N和后N不再是同一个名词,而是两个属于同一范畴、同一性质、属性相近的名词。例如:

(5)一菲,你真厉害,徒手毙老鼠,真是比李连杰还甄子丹!(《爱情公寓2》)

(6)“恩,不错,很大牌。”琳娜美人最会说话:“那是,绝对大牌啊,比GUCCI还PRADA,比PRADA还ARMANI呢!”(“赏心悦目”博文)

例(5)中N1“李连杰”和N2“甄子丹”都是著名武打巨星,套在“比N还N”构式中听感上具有更强的冲击性、更强的不可推导性,同样也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同样例(6)中GUCCI、PRADA、ARMANI都是著名的一线品牌,琳娜赞美买裙子的人有眼光、有品位,效果比用“比N还N”更加突出。endprint

刘大为先生(2010)认为: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是一个连续统,这一连续统的一端是可推导的构式(语法构式),另一端是不可推导的构式(修辞构式),随着不可推导的意义完全凝固在构式上,构式也就渐渐呈现出语法的性质。待到这种意义完全凝固成构式的一部分,修辞构式也就转化为语法构式。语法的变化往往起源于修辞,而修辞的归宿也有可能是语法。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刘先生认为语法构式来源于修辞构式,修辞构式最终在使用中逐渐变为语法构式,却没有明确论述修辞构式来源于何处。

回到本文讨论的“X比N还N”和“X比N还A”中,通过上文的大量论证我们已经得出结论,修辞构式“X比N还N”是在“X比N还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修辞构式“X比N还N”来源于语法构式“X比N还A”,并且笔者发现,随着现在“X比N还N”构式的大量运用,其具有的不可推导的意义有逐渐凝固在构式上的趋势,或者说构式本身正逐渐向语法构式过渡,而通过笔者的观察,新出现的修辞构式“X比N1还N2”正是来源于“X比N还N”构式,是这种构式的新的变异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推导式:

X比N还A X比N还N X比N1还N2

(语法构式)(正在向语法构式过渡的修辞构式)(修辞构式)

从上面的推导式中笔者大胆的推测,修辞构式来源于语法构式,在应用的过程中随着能产性的增强,规则性也不断得以强化,其不可推导性不断的淡化,构式义逐渐凝固成构式的一部分,从而逐渐转变为语法构式,随着语言修辞动因的需要,在其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修辞构式,而这一构式的变化又会再次重复上一周期,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从而推动语言不断地向前发展。

四、结语

本文在刘大为先生提出的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理论的基础上,以“X比N还A”和“X比N还N”两个构式为例,探讨了二者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演变过程,通过对以上具体的两个构式的分析,笔者认为不仅修辞构式的最终归宿是演变为语法构式,而且修辞构式也是在语法构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正是这两种构式的不断循环转化才推动了语言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J].当代修辞学,2010,(3-4).

[2]程亚恒.“比x还X”构式的衍生机制与动因[J].汉语学习,2013,(01).

[3]尤庆学.“比N还N”的结构特点和修辞功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4]董成如,杨才元.构式对词项压制的探索[J].外语学刊,2009,(5).

[5]Adele E.Goldberg,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孙彦博 宁夏银川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750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