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的否定等级

2014-11-22李彦凤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0期

摘 要:“什么”可以在语用上对对象进行否定,“什么”既可以强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强烈,色彩更鲜明,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情感或态度,还可以弱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加委婉、含蓄。“什么”的这种否定具有不同的等级,利用【获益】和【受损】这两个语义特征,可以区分“什么”的强式否定与弱式否定。

关键词:“什么” 否定 语用 等级

现代汉语中,“什么”的使用频率极高,但对“什么”的研究多集中于它能表示疑问、任指和虚指这样的用法上,而忽略了它的一类特殊用法——表示否定,如:

(1)这事有什么难办?

(2)A.这人太高了。

B.高什么,才一米八。

说话人只是提及对方话语中的某些成分,所提及的成分在语义上密闭,“什么”只对其风格、色彩、表达方式等隐含义进行否定,“什么”的这种否定用法又被称为“语用否定”或“元语否定”[1]。语用否定并不是对否定成分的语义进行真值否定,而是否定语句的适宜条件。否定语句的适宜条件就是否定语句的隐含意义。如:

(3)A.昨天和你在一起的是你爱人吧?

B.什么呀,我还没结婚呢。

(4)A.那是我第一次作弊啊。

B.什么“你”第一次作弊,是“咱们”第一次作弊。

(5)A.你这么说就是不信任我。

B.什么我不信任你,是你不信任我。

说话人的话语可以分前后两个分句,前一分句由“什么”和引述性成分构成,其中“什么”可以与“呀”“啊”等语气词共现,后一分句是说话人申辩或解释的内容。“什么”否定对方话语中的成分就是“什么”对引述性成分的否定。语用学上,把两个说话者各说一次所形成的对子叫相邻对[2],本文的分析主要就是在相邻对这种相对狭小的语境中进行的。

一、“什么”的强式否定

“什么”的否定对象对说话人能够造成某种损害,“什么”表达的这种否定是一种强式否定,否定的力度增强,语气也因此更加强烈,可以表示反对、愤恨、贬斥等情感态度[3]。

(一)如果说话人自身受到某种损害,说话人的态度自然会强硬,否定的力度会增强,因此受损害的对象以说话人自身为主。如:

(6)A.咱们去图书馆吧。

B.去什么,一会还有课呢。

(7)A.这么晚了该去睡觉了。

B.睡什么觉,作业还没写呢。

(8)A.妈妈,我要吃冰淇淋。

B.吃什么冰淇淋,快走。

例(6)中说话人的受损情况可以通过说话人的后续分句“一会还有课呢”推知,如果说话人去图书馆就意味着他无法去上课,这无疑是对说话人造成了损害。因此,说话人采用的是强式否定,“什么”的否定力度增强。例(7)中说话人的受损情况也通过后续分句推知,如果说话人去睡觉,就会对说话人造成无法写完作业的损害。因此,说话人采用强式否定。例(8)中吃冰淇淋意味着说话人金钱或者时间等方面的损失,总之说话人受到了某种损害。因此,说话人采用强式否定。

以上是“什么”的否定对象直接对说话人造成了损害,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话语中“什么”的否定对象对说话人来说具有一种贬义的倾向,带有斥责、贬低等意味,这对说话人也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损害,因此,说话人也采用强式否定,用以增强否定的力度。如:

(9)A.这种过河拆桥的事你也干得出来!

B.什么过河拆桥,我是按合同办事。

(10)A.你就知道玩,也不学习。

B.什么就知道玩,我现在就学呢!

(11)A.昨天和你一起的那个女人是谁呀?

B.什么“女人”,那是我老婆。

例(9)中“过河拆桥”明显具有贬义的倾向,说话人难以接受,因此使用强式否定,否定的力度增强。例(10)中对方斥责说话人,说话人不能接受,因此使用强式否定,并在后续分句中进行了辩解。例(11)中按照我们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及经验,对方使用“女人”一词具有特定的隐含意义,这对说话人来说构成了损害,因此,说话人采用强式否定。

(二)虽然说话人自身没有受到任何损害,但说话人是站在受损者的立场上发表意见,因此,“什么”所表达的否定仍然是强式否定,否定的力度得以增强。如:

(12)A.我真想出去溜达一会。

B.溜达什么溜达,这么冷的天。

(13)A.听说小张的爱人生病住院了。

B.什么呀,他还没结婚呢。

(14)什么哥哥,还跟弟弟打架!

例(12)中通过后续分句可以得知天冷不适宜外出,虽然外出不会对说话人造成损害,但是说话人站在受损者的立场上,认为这会对对方造成损害,因此,说话人使用的仍然是强式否定。例(13)中通过后续分句可以得知小张还没有结婚,而对方话语的预设中包含有小张已经结婚的信息,说话人站在小张的立场上,认为这会对小张造成损害,因此,说话人使用了强式否定。例(14)中通过后续分句可以得知,弟弟是受损害的一方,说话人站在弟弟的立场上,因此使用了强式否定。

二、“什么”的弱式否定

如果“什么”的否定对象没有对说话人造成损害,相反使说话人获得了某种益处,这时,“什么”所表达的否定就是一种弱式否定,否定的力度弱化,语气也委婉含蓄起来。委婉色彩能减轻否定的程度,所以委婉色彩只在外在的、虚化的、表层的一面起作用,而不具备深层的意思[4]。运用委婉的否定形式,多是为了把话语说得柔和,体现出语言的社会性。如:

(15)A.几年没见,你怎么还这么年轻呀!

B.年轻什么,早都老了。

(16)A.你儿子学习挺认真的。

B.认什么真,马虎着呢。

(17)A.你这表挺不错的呀!endprint

B.不错什么,款式都过时了。

例(15)中对方夸奖的正是说话人,说话人能够从中获益,因此,说话人采用的是“什么”的弱式否定,否定的力度得以减弱。例(16)中对方夸奖的虽然不是说话自身,但作为与说话人密切相关的人,说话人仍能获益,因此,说话人采用弱式否定。例(17)中对方夸奖的虽然是某件物品,但是作为领有者的说话人确实获益了,因此,仍然采用弱式否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否定弱化的情况多发生在对方通过言语对说话人表示称赞、夸奖等情形下,使用的多是褒义的、积极正面的词语。而说话人通过对对方话语中的称赞之词的弱式否定,表达一种谦虚客气的态度。其实,“什么”的这种弱式否定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说话人并没有想否定对方的称赞之词,只是一种自谦罢了。

本文的分析大多是在相邻对这种相对狭小的语境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否定的强化与弱化能够在相邻对这样的小语境中依据对说话人的损益情况判断出来。但在小语境中,也存在着似乎无法判断“什么”的否定对象对说话人是损还是益的情况。如:

(18)A.今天是周日。

B.什么周日,才周六。

(19)A.德国的首都是柏(bǎi)林吧?

B.什么呀,是柏(bó)林。

例(15)(16)中“什么”的否定对象表面上看既没有对说话人造成损害,也没有给说话人带来益处,但“什么”具有隐性否定、有标记否定这样的特殊否定性质,这使“什么”的否定区别于一般的使用“没(有)”“不”等专职否定成分所表达的单纯否定。如:

(20)A.今天是周日。

B.不是周日,是周六。

(21)A.德国的首都是柏(bǎi)林吧?

B.不是柏(bǎi)林,是柏(bó)林。

例(18)与(19)、(20)与(21)对比,可以发现与单纯否定相比,“什么”的否定力度相对较强,可以表达说话人主观不情愿的态度。如果把单纯否定作为否定等级的中间值,这种与说话人没有直接损益关系的否定在位置上更倾向于强式否定。

当然,“什么”对非引述性成分的否定并不都是在相邻对中进行的,但是,这种否定的强弱程度仍然可以依赖诸如交际的背景、目的以及即时的环境等大语境因素进行判断,判断的依据仍然是“什么”的否定对象对说话人的损益情况。如:

(22)虽然闹过病,犯过见不起人的症候,有什么关系呢。

(23)这是什么书呀,全都是错字!

例(22)中说话人是站在受损者的立场上为其辩护,使受损者获得一定的益处,因此,使用的是弱式否定,否定力度弱化。例(23)中由于书的质量差,会使说话人受到了损害,因此,说话人使用的是强式否定,否定力度增强。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语用上,“什么”的否定对象具有不同的语用价值,表现在:“什么”既可以强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强烈,色彩更鲜明,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情感或态度,还可以弱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加委婉、含蓄。

我们根据“什么”的否定对象使说话人“获益”还是“受损”可以测试出“什么”的否定强度。【获益】和【受损】是“什么”的否定对象在语境中针对说话人而产生的一对对立的语义特征。所谓“获益”是指说话人在语境中通过“什么”的否定对象可以得到某种益处,所谓“受损”是指“什么”的否定对象在语境中对说话人造成了某种损害。无论“获益”还是“受损”,都是一种广义性质上的概念。

注释:

[1]沈家煊:《“语用否定”考察》,中国语文,1993年,第5期。

[2]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魏丽君:《“什么”的意义和用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4]马清华:《现代汉语的委婉否定格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

(李彦凤 广东湛江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 5240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