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探析

2014-11-22张训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发展

张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2

摘 要 高校体育应面向学生及社会开展体育多元化服务,为适应各方面的体育健身需要,充分发挥其体育场地器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拓宽服务范围,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良好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的体育服务。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多元化服务 发展

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生活的追求目标。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健身娱乐的重要手段,日益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人们对体育的理性思索也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深化,现代体育因此进入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多元格局,体育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利用高校体育的特点,通过各种活动的延伸,直接与社会体育接轨,把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发挥大学体育教育的优点,使学校体育向多元化发展。

一、多元化体育服务内涵

体育服务是指具有一定的体育专门知识、经验、技能的能够从事体育服务生产的人,为生产体育服务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提供场地设施和器材,进行锻炼指导,开设运动处方、体质监测、体育信息服务、体育活动的组织服务等。体育多元化服务就是针对不同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同需求而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2000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构建起面向大众的多元的体育服务系统”。2002年7月,中央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即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坚持体育服务的多元化。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在现有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框架基础之上,为社会各个层次的所有人群提供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满足人们的各种体育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基本保障我国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亲民、便民、利民的公益性社会服务系统。努力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体育健身需求不断增长的重大举措。

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人性特征。坚持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进程中要确认并保证人的主体地位。即重视人的需求,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服务的人选化。

(二)多元性特征。体育服务体系要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等各类群体的体育需求。服务主体要根据群众体育需求的多样性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三)趋异适应性特征。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全民健身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在优化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大众体育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发展的结果。

三、高校体育在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地资源丰富

高校场地充足、设备齐全,拥有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场馆设施。除了体育场地相对较为充足外,非体育专用的空地也相当多,而且环境优雅,绿化面积大,是进行体育活动、大众健身的重要场所资源。这样充足的资源除了平时的教学和训练外,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通过调查了解,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高峰期时间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清晨和晚间使用率不高,节假日与寒暑假则更低,而这个时间段恰好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健身锻炼的高峰期,在使用时间上,开放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影响不大,并且能有效提高学校的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在健身活动中参与人数较多的健身项目如:跑步、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这些项目需要的场地恰恰是高校体育场馆中数量较多比例较高的,这也为多元化体育服务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场地保证。

(二)高校体育人力资源丰富

高校体育人才济济,拥有数量多、水平高的体育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的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程度高,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也比较合理。且大多接受过体育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具备根据不同健身人群需要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并能正确评价活动者健身效果的能力。他们既是体育教师同时又是不同运动项目的裁判,有良好的条件可以从事全民健身锻炼的指导与组织工作,是最高层次的体育人力资源,是高校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中的专家和多面手,是目前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主力军。

(三)体育需求市场充足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社会生存生活环境比起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改变着现代人的生命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精神需求。娱乐与健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根本需求,另外,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人们花钱买健康的意识也被激发出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获得良好的健康机体,可以有效地降低居民医疗费用的支出,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前景非常广阔,每天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广场旁甚至单位空地,到处都能看到锻炼的人群,也由此体现出新世纪人类对体育的期盼。

(四)体育改革的深化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全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人民体质,改善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跨世纪体育发展战略规划为目标要求。《纲要》指出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体育改革。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满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框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体育科研单位和学校要以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为重点,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增加对群众体育科学研究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群众体育健身实践的转化,发挥体育科技队伍的作用。这无疑对高校体育的服务走向多元化指明一条道路。

四、高校体育多元化服务的意义

(一)在高校构建多元化群众性服务体系,既可以使高校体育更好的与社会体育接轨,又可以使高校将其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后转化为社区体育共享资源,拓展了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空间,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在高校建立多元化群众性服务体系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带动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维护社会安定,促进身心健康。当今社会生活紧张、竞争激烈,造成人们精神压力很大,如不及时释放压力,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起社会矛盾。健身活动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因得到充分供血及适宜刺激,产生舒适感,加上体育具有的轻松愉快氛围,人们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因此健身运动被称作调节身心健康的“安全阀”。

(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育活动因其有严格的秩序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手段。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学校体育、俱乐部体育等,几乎包含了人们的所有人际关系。活动时人们比较容易交流、沟通、合作,对改善亲子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同学关系、同志关系都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体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公众的个性化体育消费求规律,以科学化、目标多元化、一体化、终身化、社会化、开放化为走势,促进高校体育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N].中国体育报.2002.08.22(1).

[2] 袁伟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时期体育工作新局面[N].中国体育报.2002.08.26(1).

[3] 孙志清.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

[4]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N].中国体育报.2002.12.19.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