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
2014-11-22赵云燕
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应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分支。就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要积极引领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增强阅读感,积极引邻学生加强阅读延伸丰富阅读量,以培育积极性为引领浓厚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加强阅读训练,着力培育他们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体验能力、欣赏能力、知识探究能力、评价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促使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阅读内容,促使阅读思维更加活跃,逐步拓展阅读思维空间,提升阅读质量与层次,构建良好的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
一、积极引领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增强阅读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有力的动机就是积极引领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源于朗读是最为有形、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阅读训练方式方法,同时还是有效增强他们体会课文思想情感、理解与感悟课文内涵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领学生进入到琅琅的书声当中,和他们一起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一起体验课文所刻画的丰富思想内涵,一起获得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思想,从而加强朗读训练增强阅读感,来激发他们产生喜欢阅读的热情,让他们在课前通读中感知课文的概要内容,让他们在课堂精读中感受课文作者的良苦用心,让他们在课后多讀中回味反思课文所折射的多面深刻内涵,让他们感触教师范读中的魅力,体悟自己自读的心得。
例如,对于《穷人》这篇课文的阅读,当引领学生朗读到“揍我一顿也好”之时,学生的朗读语气用力显得是那么的简短而有力,那份决心已定的心情表达显得是那么的淋漓尽致、干净利索。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切实能够非常深刻地体会到桑娜对亲人的那份深深的挚爱,非常深沉地体验到桑娜对别人的那份同情,两种感情不能兼容时的矛盾,以及在思想深处产生那份激动、那份紧张、那份担忧、那份责备、那一份复杂的心情与心境。由此加深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认同和感情体会。
二、积极引领学生加强阅读延伸丰富阅读量
常言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于小学语言阅读来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课堂内获得阅读方式、策略与技能,并将这些阅读技能应用于他们课外日常生活的阅读中,比如,报刊阅读、杂志阅读、文学书刊与专业学科知识的阅读等,有助于更加有效拓展阅读空间,巩固、丰富和创新阅读方式、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还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对阅读产生“粘连性”,从而促使他们自主构建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引领学生进行《草船借箭》一文的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诸葛亮这一著名人物产生兴趣,诱导他们对其神机妙算的能力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在课外时间去寻求相关知识,加强对诸葛亮这一神秘人物的了解,从而促使他们一头扎入《三国演义》这一经典名著的阅读之中,大大丰富他们的阅读量,促使他们养成积极主动地阅读的习惯。
三、以培育积极性为引领浓厚学生的阅读兴趣
积极性是人类各项实践活动的强劲动力,是促使成功得以实现的良好动机。同样,对于阅读来说,有了积极性便可以激发学生更主动、更加自觉地阅读,从而喜欢上阅读,将日常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因此,教师在培育学生阅读自觉的过程中,切实要通过自身的真情去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多方施策去拨动学生的动力琴弦,以各种活动点燃他们的阅读火苗,从而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可以引入朗读比赛、故事表演、剧情编演等活动,将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将相和》的阅读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表演“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些剧情,让他们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增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和文学艺术性,并促使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有效提升,并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美文字,体验到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底蕴与魅力,并在阅读中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哲理。
参考文献:
廖小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J].吉林教育,2014(1).
作者简介:赵云燕,女,1975年1月出生,本科,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