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习生活化是学习的助燃剂

2014-11-22蒋敏华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习生活语文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把语文教学植根在生活之中,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学习;生活

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是认知、体验和感悟。我们有些教师习惯于在“学科知识”的范围中规划一切教学活动,教育日益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语文学科教学变得越来越孤立,不受学生喜爱,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唯有语文与生活相连,才能焕发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

一、立足课堂,融进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字里行间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处处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空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学生创建舞台,使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再由生活进入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百花齐放,形成鲜明的个性。

1.放飞想象,运用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

例如,在教学拼音字母“O”时,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它吗?它像什么?教室里立刻举起无数只小手,有的说,O就像我平时爱吃的棒棒糖;有的说,O就像爸爸汽车里的方向盘;有的说,O就像解放军叔叔射击时用的靶;还有的说,O就像我们的家园——地球……此时,生活即成了学生学习的源泉,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放飞心灵的权利,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还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2008,北京》一文,借助多媒体,播放北京申奥成功时的录像,让学生作为庆祝人员纵情欢呼,使学生入境动情,得到了感情的升华。

课堂表演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它不仅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还将想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真切地体会到作者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大大激活了孩子的语言智力。如,《蚂蚁和蝈蝈》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让学生表演蚂蚁辛勤劳作的场面,学生有的擦汗,有的弯着腰,有的“嘿哟,嘿哟”地在模拟着劳动的场景……这样的表演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唤起经验,体验生活

阅读教学生活化,不是教师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有同样的感受、理解和体验的。教学不应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引导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让“碰撞”去产生它本身必然的效应。如,在教学《沉香救母》一文时,为了体验沉香在解救母亲路途中的艰辛,体会沉香救母心切的心情。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脚上或手上磨出血泡,或被小刀划破时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手上有了泡连碰都不能碰,疼得钻心;有的说,有一次,我的脚上被开水烫了一个泡,连路都不能走,“是啊!沉香的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不止一个啊,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不是一道啊,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依然翻山越岭,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教师的语言有效地强化了与学生原有体验间的联系,在随后的朗读中,学生都饱含深情,读得真切感人。

二、实践活动,回归生活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1.拓展活动,学习向纵深发展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在这舞台上发生的许多故事都可以引入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学校大队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及学校建筑、环境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如,苏教版教材《秋姑娘的信》一课的教学可以设计实践性的作业。比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园里采集落叶,然后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说说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颜色是怎样的,联系前段时间的观察,说说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成落叶标本,剪贴画成书签进行展出,让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再如,结合科学课的养蚕活动,和孩子们一起采桑叶、喂蚕、清理粪便等,引导孩子观察在这其中蚕的变化过程,感受生命成长的不易,懂得要珍爱生命。结合大队部的“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开展集体生日、“护蛋宝宝”活动、“跳蚤市场”等,感受人间至亲至情。

2.走进生活,学习语文育人懂理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小商店使用错误的字,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到社会上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其实,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学完一组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让学生走进幼儿园给弟弟妹妹讲故事,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到用语文的乐趣,体会到语文的使用价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活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开展各项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让学生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觅食粮,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求知与做人结合起来。

叶澜老师所著的《“新基础教育”论》的核心理念: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学科教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才能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主动健康的、会生活的人,语文学习生活化是学习的助燃剂,只有这样,我们新一代人才才具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9.

作者简介:蒋敏华,女,出生于1972年11月,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