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井道气动噪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2014-11-22邱成东

机械工程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井道轿厢气动

邱成东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广州 511430)

0 引言

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噪声问题已成为目前影响最广的污染源和环境公害。伴随着城镇化不断建设,地价也越来越高涨、建筑物越来越高层化,所安装的电梯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为使土地有效利用,建筑物电梯井道尺寸不断减小,电梯轿厢与井道壁间隙随之变小;并且从减低建筑成本方面考虑,楼层板、墙壁的轻量化和壁厚的薄化,导致噪声在建筑物内部更容易传播,穿透地板、墙壁的噪声损失也有所降低。但生活水平和质素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却越来越高,由此,除电梯在井道中运行产生的振动噪声外,电梯井道气动噪声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有必要对电梯井道气动噪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噪声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存在,不仅以波的型式传播,还通过人们听觉器官聆听和感受,即:通过噪声发生源→传播途径→听者(受影响的人)这样的途径进行,噪声问题不能仅仅看作是单纯的物理现象,还会因为听者的状态而产生很大不同,对噪声问题的研究,应明确噪声控制需要达成的目标和控制水平。按照声学测试的统计情况,对噪声的接受水平尺度如表1。

乘坐电梯与临近电梯井道通常是人们的短期行为,且人们对可接受的短期噪声环境均具备一定的容忍度,结合表1,对电梯井道气动噪声一般建议控制在50~60dB较为合适,如条件允许则可以再进一步控制降低。按照电梯井道气动噪声控制目标,就要对电梯井道产生的超过该噪声水平的气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表1 噪声水平尺度表

电梯井道空气气动噪声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梯在井道内高速运行,迫使空气流动,形成噪声;另一类是电梯在井道内静止状态时,电梯井道内外空气自然流动,配合电梯设备结构,从而形成噪声。以下就分别对这两类气动噪声现象进行分析。

1 电梯运行产生气动噪声

图1

1)电梯运行风声。电梯在狭窄的井道内运行时,会因压迫周围空气产生带风声的气流,使轿厢内、井道厅门、传递到井道外的噪声都会增大,这是电梯井道气动噪声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低速电梯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但高速电梯,尤其超高速电梯就十分明显,该问题一旦产生就很不容易处理,因此,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结合电梯设备进行分析和控制,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进行判断,其计算模型如图1。

电梯运行压迫空气,轿厢与井道壁间隙空气流速为:

其中,S为井道截面积,S1为轿厢水平面积,S0为井道通风孔面积,β为井道通风孔效果等价系数,V1为电梯运行速度。

则电梯运行风噪声为:L1=10×log(V+V1)6。

其中,V为轿厢与井道壁间隙空气流速,V1为电梯运行速度。

考虑与实际测量修正值关系,则电梯运行噪声值为:

式中,L1为电梯运行风噪声,TL为测试位置噪声损失值,KL为设计噪声误差修正值。

通过以上公式运算,即可评估电梯井道气动噪声水平,反之,根据对电梯气动噪声要求,也可以运算电梯井道轿厢与井道间隙要求和井道通风面积要求等。

为避免电梯安装后存在气动噪声问题,在确定建筑电梯井道设计前,需进行核算和评估井道尺寸与选定电梯的匹配情况,确保轿厢与井道壁间留有合适的间隙距离,以及根据井道通风面积要求,预留好井道通风孔。

2)电梯轿厢运行经井道凹凸处的风啸声。由于电梯井道壁并不是全程平整的,如在厅门地坎位置,会向井道内伸出一定尺寸,使厅门地坎与轿厢间隙缩小,便于乘客安全进出;因建筑结构需要,井道内部存在凹凸的建筑横梁等等。就是这些凹凸部分,使电梯运行经过时产生局部风压变化,出现“嗖、呼”的声音,且此类噪声比较容易被感受到。

对此类由建筑结构引发的噪声,应从结构方面着手:设计井道之初尽可能保持井道壁平滑,减少井道内的凹凸部分;从改善井道结构角度,在已建成的井道横梁、厅门地坎等位置补充配置过渡板,使凸凹部位平滑过渡,减少电梯运行经过时气流的滞、窜现象,避免局部风压剧烈变化,从而降低或消除凹凸处的风啸声,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种后续弥补结构缺陷的方法对消除此类风啸声也较为有效。

2 电梯静止状态时井道内外空气自然流动的气流噪声

在建筑室外气温比建筑物内温度低的季节,会在电梯井道最底层电梯的厅门间隙处流入空气,经井道在建筑物上层减压层站井道候梯厅的厅门间隙,和电梯井道机房间的钢丝绳孔开口部到达机房换气口处流出,产生电梯井道特有的气流现象——“烟囱效应”,此类现象在建筑物井道提升高度大于60 m 和秋冬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北纬30°以上)较为常见。

井道气流产生的噪声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底层电梯的厅门的间隙,空气流入而产生风啸音;另一个是电梯轿厢在建筑底层关闭门时,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变小时,随着井道内上升气流的灌入速度加剧产生的噪声。此类噪声较前两点介绍的噪声不同,不是因电梯运行产生的,而是空气自然流动形成的。

应对此类电梯井道气流产生的噪声,可以从建筑物、井道、电梯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在建筑物内配备增加合适气量的换气设备,抵消室内外温差造成的气流影响;或者在建筑物出入口前增设隔挡设施,如多层门、除风室等,避免室外气流直吹厅门,形成“烟囱效应”。

2)在低层井道厅门处,在不影响厅门动作前提下,利用针织物或薄板,封堵厅门间隙,让间隙减至最小限度,从而抑制空气流入形成“烟囱效应”。

3)在电梯轿门、厅门结构设计方面,可采用梯级式设计,改善门与门关闭时的厅门、轿门缝隙形成先后次序和形式,来避免形成风啸声。

3 结语

通过对电梯井道气动噪声产生因素的分析,可以对电梯井道气动噪声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处理噪声问题一向是系统性工程,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判断其产生的具体因素,只有借鉴和运用导流、抑流、消声、隔声等技术原理,结合电梯井道、电梯设备实际使用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将电梯井道气动噪声进行有效抑制和减低,达到噪声允许范围之内。

[1]孙广荣,吴启学.环境声学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吕玉恒,王庭佛.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及材料选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日]福田基一,奥田襄介.噪声控制与消声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4]车世光,王炳麟.建筑声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曹孝振,姚安子.建筑中的噪声控制[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井道轿厢气动
中寰气动执行机构
关于电梯井道安全门常见问题探讨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电梯部分封闭井道的检验探讨
高层建筑电梯井道烟囱效应形成分析及解决措施
轿厢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研制及应用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RLV气动控制一体化设计
地铁出地面电梯井道选型分析及防水、散热优化设计
电梯轿厢报警装置失效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