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探讨
2014-11-22代淑静代建云
代淑静 代建云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病发生率逐渐升高。心脏介入手术是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方法,具有微创、危险小、痛苦少以及康复快等优点[1]。但毕竟心脏介入手术属于有创手术,费用昂贵,有一部分还需要将医用材料植入患者体内,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2],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是依据患者心理水平,有序、有系统性的程序化心理护理流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能接受此模式的护理服务。近年来,我科对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分级,探讨合适的护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治疗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9岁,平均(48.16±9.50)岁。心脏介入类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30例,射频消融术14例,起搏器置入术11例。纳入标准:(1)均为择期手术。(2)术前无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3)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4)均无精神病史,智力、表达无障碍。(5)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按照患者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心理分级及护理措施 患者入院当天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五指疼痛评分表[3]对患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心理分级护理。(1)一级心理护理。患者PSQI<8分,疼痛<2分,主要采取共性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环境舒适护理、手术疾病信息支持、健康宣教。(2)二级心理护理。8分≤PSQI<15分,2分≤疼痛<4分,重点进行手术疾病认知重建,如病友现身交流、手术相关图片、资料讲解;加强社会支持,主动与家属探讨治疗护理方案,鼓励其对患者的陪伴、倾听;采用精神松弛疗法,如音乐、冥想、腹式呼吸等缓解患者精神压力;着重解决患者现存问题。(3)三级心理护理。PSQI≥15分,疼痛≥4分,密切关注患者言行,医护人员与家属一起陪伴患者,避免患者独处;指导患者尽快建立积极应对方式,采用积极性语言鼓励、开导患者,对疾病愈后情况、手术的基本过程、手术医师专业水平详细讲解,消除患者对手术不确定感;提供专业帮助,如请临床心理专家为其治疗;调动一切社会支持系统,从家人、朋友、同事各方面给予患者关心,为其提供精神支持。
1.2.2 术后心理分级及措施 于术后7 d采用PSQI、五指疼痛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心理分级护理,(1)一级心理护理。PSQI<8分,疼痛<2分,同术前一级心理护理,及时将手术结果、手术效果告诉患者;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减少病房内光线、声音、温湿度的刺激。(2)二级心理护理。8分≤PSQI<15分,2分≤疼痛<4分,同术前二级心理护理,对患者想要了解的信息及时反馈;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配合放松技术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采用解热镇痛药缓解患者疼痛;协助患者进行术后恢复训练。(3)三级心理护理。PSQI≥15分,疼痛≥4分,同术前三级心理护理,首要解决危及生命问题,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发生发展情况;稳定患者情绪,及时向家属反馈病情及情绪变化,遵医嘱给予镇痛剂,术后24 h内每2 h 1次观察患者用药反应。
1.3 评价指标
1.3.1 主观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术后7 d填写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及五指疼痛评分表。
1.3.2 护理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总天数及住院费作为护理效果评价指标。
1.3.3 工作满意度 采用艾瑞克森编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4]对患者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1个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评价两部分,各条目均采用7级评分制,0分表示与期望值相差极大,1分表示低于期望值较多,2分表示稍低于期望值,3分表示与期望相同,4分表示高于期望值,5分表示高于期望值较多,6分表示高出期望值极多,总分0~72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该量表信度为0.98,效度为 0.9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SQI、疼痛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SQI、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SQI、疼痛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SQI、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组间、不同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组别 例数 PSQI评分术前 术后疼痛评分术前 术后45 7.08 ±0.72 7.64 ±2.14 3.38 ±0.81 4.58 ±0.62 45 6.50 ±3.04 5.74 ±2.62 3.39 ±0.45 3.48 ±0.53对照组观察组
2.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工作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及工作满意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及工作满意度比较(±s)
注:1)为 t'值,2)为 t值
组别 例数 住院总天数(d)住院费用(元)工作满意度(分)45 15.52 ±3.46 35027.11 ±5027.37 46.82 ±11.95对照组 45 22.82 ±5.18 48540.28 ±6105.91 21.47 ±9.50统计量 7.86121) 11.46112) 11.13932)观察组P值 <0.05 <0.001 <0.001
3 讨论
3.1 心理分级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心脏介入手术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变化,导致患者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应对生活的无自主性。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其睡眠质量、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说明本研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水平采取的心理分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反应。通过护理人员全程持续一对一模式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如心理分级标准、术前术后影响睡眠的不同因素、疼痛的不同程度、心理负性情绪变化,尤其对于二级护理以上患者一般性护理难以奏效,采取心理级别干预能保证心理护理的彻底执行,从而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其对手术过程、术后功能变化的恐惧程度,提高了他们对疾病治疗、手术及身体康复的信心。
3.2 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做好心理护理,协调护患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互相理解,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顺利地开展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本研究数据显示,接受心理分级护理的心脏介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分级护理从护理内容和护理级别两方面规范护理人员每日心理护理工作,要求其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接触沟通,在实施每项护理工作中贯彻心理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增加经济效益 住院时间是影响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要缩减医疗费用,应当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无效住院时间[5],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住院平均天数短于对照组,总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提示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通过制定围手术期心理分级护理,实施更加系统、全面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其健康状况、健康恢复保持乐观自信,心理上能有充分的准备,能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康复护理,患者能较快恢复健康,因而切实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 张皎平.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全程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6):793 -794.
[2] 刘华芬,王晓红,刘秀娟.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术前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8,22(12B):3253 -3254.
[3] 戴文英.“五指疼痛评分模型”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B):11 -13.
[4] 王 晶,赵瑞洁,徐丽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0):1059-1060.
[5] 余 萌,刘溢思,吴 瑛,等.中青年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理特征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B):113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