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氯化磷生产过程中五氯化磷的处置

2014-11-22韩曙东朱晓斌孟长春

中国氯碱 2014年1期
关键词:氯化本例流量

韩曙东,朱晓斌,刘 玮,孟长春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17)

三氯化磷是重要的氯产品,是有机磷农药的基础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二甲酯、亚磷酸和三氯氧磷等农药中间体。导致在氯化反应中,偶而产生五氯化磷,安全处置五氯化磷是值得研究和总结的课题。

1 三氯化磷生成反应原理

目前,国内主要三氯化磷生产厂家都采用釜式氯化工艺。首次开车时,氯化釜加入适量的三氯化磷作为母液和一定量的黄磷作为底磷,黄磷与氯气在母液中反应生成三氯化磷并放出大量热,氯化釜中保持黄磷过量,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一部分由三氯化磷气化带走,另一部分由夹套降温水带走,反应温度控制为80~90 ℃,压力控制为2~15 kPa。氯化反应式为:4P+6Cl2⇌4PCl3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底磷不足和三氯化磷的氧化性,三氯化磷进一步氯化,生成呈正方形白色结晶的五氯化磷[1],反应式为:PCl3+Cl2⇌PCl5

五氯化磷遇黄磷可被还原成三氯化磷,此反应极其迅猛,并放出大量热,极易引起着火爆炸,反应式为:6PCl5+4P⇌10PCl3

2 案例

2.1 五氯化磷的生成过程

装置回流视筒中物料呈黄红色,在处置中发生误判,将系统底磷少判断为底磷多,从而采取了停止加黄磷,继续通氯的操作(以下称吃底磷),生成了大量的五氯化磷。

整个过程有以下显著特征:(1)回流液呈黄红色;(2)氯化釜的温度在吃底磷过程中先下降,然后不断升高;(3)氯化釜压力吃底磷前较高,之后快速下降到一定值后没有太大变化;(4)塔回流量减少;(5)停车后,氯化釜内温度下降缓慢。五氯化磷生成过程中主要参数变化见表1。回流量反映氯化釜三氯化磷的气化量。

2.2 处置过程

处置氯化釜中五氯化磷方法,一般采用在氯化釜内物料处于沸腾或回流液搅动下,试探性地间歇加黄磷,将五氯化磷还原为三氯化磷。随着氯化釜向着大型化发展,规格从2 000 L 逐步升级到10 000 L,本例中的氯化釜规格为10 000 L,有近十吨的三氯化磷被氯化成五氯化磷,五氯化磷体积占氯化釜容积2/3,相比2 000 L 的氯化釜,能量危险大了近五倍。具体处置步骤如下。

表1 五氯化磷生成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变化一览表

(1)检查DCS 历史资料。根据氯化釜液相温度、压力、塔顶回流量、通氯量、加黄磷量和时间等参数,初步计算出过氯时间和五氯化磷生成量。

(2)检查主要参数仪表。对氯化釜的液相温度和氯化釜压力等主要参数仪表,安排仪表人员检查确认准确度。本例中,氯化釜液相温度停车后48 h 仍不能降至60 ℃以下,主要原因是氯化釜内大量的固体影响了散热效果。

(3)检查釜内物料情况。打开氯化釜上封头的检查孔,插入自制液位杆,测量釜内五氯化磷固体的相对位置和上部三氯化磷的液位,根据有关参数,换算出液相和固相的量;取适量固体样品分析,检测为五氯化磷,排除漏水生成亚磷酸的可能。

(4)回加适量的三氯化磷。使蒸料时系统有足够的三氯化磷在氯化釜、洗磷塔和冷凝器间循环,一是可以移走热量,二是可以将洗磷塔和冷凝器中吸附的五氯化磷洗到氯化釜;另外,在回加黄磷时,可以充分混合黄磷和五氯化磷,使反应均匀进行。但是三氯化磷过多,气化量会增加,造成系统在定容状态下压力升高,所以,三氯化磷的回加量是关键,行业经验认为以能覆盖五氯化磷为限。本例根据上步测算的氯化釜内五氯化磷晶体上三氯化磷的液位,和查询DCS 历史资料发现,在吃底磷过程中有几次试加黄磷,氯化釜的压力都升高,但未失控,最高为10 kPa,说明了即使在大量五氯化磷存在下,只要氯化釜内三氯化磷适量,氯化釜压力是可控的。这一发现为回加黄磷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可以通过控制三氯化磷气化量来控制还原五氯化磷反应的压力。根据这一结论,从DCS 历史资料中,查询试加黄磷时间的有关参数,反推当时氯化釜内三氯化磷的量为2 t,于是回加了等量的三氯化磷。

(5)蒸料。打开氯化釜加热蒸汽阀门,阀门开度比平时开车保温时要小,防止冲料。由于氯化釜中物料起始温度高,保温到塔顶有回流,只需1 h,此时,氯化釜的液相温度为91 ℃,压力为1.4 kPa,回流量为1.5 m3/h。保持全回流1 h 以上,确保洗磷塔和冷凝器中的五氯化磷被洗到氯化釜。在此过程,要密切关注蒸料过程中参数的变化,防止磷渣中残余的黄磷与五氯化磷发生反应,造成跑气事故。氯化釜的主要参数平稳运行1 h 以上,即可进入加黄磷程序。

(6)加黄磷。加黄磷之前要确保近氯化釜处有切断措施,有条件的厂家可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在氯化釜上安装加黄磷切断阀。加黄磷初期,加黄磷量以200 kg/h 为宜。由于黄磷管的保温特殊性,黄磷管道在局部保温不良时,会使黄磷加不进氯化釜,所以,从加黄磷操作开始到黄磷进氯化釜会有延时,处置人员要精神高度集中,当氯化釜压力升高和回流量变大时,立即停止加黄磷,观察压力的上升情况,待压力平稳后再加磷。本例氯化釜压力最高升至11 kPa,整个过程和DCS 历史资料中的试加黄磷过程基本相同,共试探性间歇加黄磷3次,之后氯化釜压力没有太大变化,开始连续加黄磷。为了有足够的回流量搅动氯化釜中物料,氯化釜继续保温。

(7)出料。随着反应的进行,五氯化磷被还原为大量的三氯化磷,氯化釜内压力会升高,必须及时出料,移走三氯化磷。出料量可以根据加黄磷量来确定,保持氯化釜三氯化磷液位稳定,从而控制氯化釜内压力稳定,本例控制在15 kPa 以下。

(8)通氯。在处置后期,随着五氯化磷大部分被还原,氯化釜的温度呈下降趋势,回流量减少,釜内五氯化磷与黄磷的混合效果降低。为防止局部反应不完全,造成未反应的黄磷积聚,当再次与五氯化磷接触时,发生剧烈反应,本例开始通氯来增加混合效果,氯气流量控制为70 m3/h 以内,2 h 后,氯化釜液相温度下降到81.5 ℃。

(9)终点判断。方法一,逐步将通氯量提高到正常反应时的值,观察氯化釜压力和温度,接近正常值,可确认处置结束。方法二,停止加黄磷,观察氯化釜压力、温度和回流量无变化时,可确认处置结束。

3 结语

大量五氯化磷的处置,虽然能量危险大,但是整个处置过程没有发生超压、爆炸和燃烧等危险事件,值得总结,以供同行参考。在发现生成大量五氯化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处置方案,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检查历史资料、现场测量等方法,准确计算氯化釜中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的存量;(2)确认仪表的准确性;(3)回加三氯化磷的量,以回加后三氯化磷与五氯化磷质量比为1∶5为宜;(4)蒸料全回流时间不少于1 h;(5)必须有加黄磷调节和切断措施;(6)在加黄磷期间,氯化釜内必须有搅动措施;(7)初期加黄磷应试探性间歇加入;(8)以10 000 L 的釜为例,加黄磷流量不宜超过200 kg/h;(9)及时移走还原五氯化磷生成的三氯化磷。

[1]李华光.三氯化磷的安全技术.化工安全与环境,2009,(25):16-17.

猜你喜欢

氯化本例流量
氯化法钛白粉的生产工艺与技术经济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低镍锍氯化浸出试验研究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寻找书业新流量
“1”的加减乘除
疼痛护理在氯化锶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分析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