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感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2014-11-21李南
李南
内容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了以资源消耗为特点的经济发展与增长模式,但在经济建设与发展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遭遇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现实困境,造成了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继续推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等在西方国家不断普及。在此背景下,有关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理论与实践逐渐成为西方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成果较为丰富。随着国际学界交流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国内也涉猎了有关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相关理论。作为国内外学界较为前沿的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下,以个人感知因素为视角,构建模型,探究其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再从消费者、企业、政府、媒体为切入点,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提出新时期下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个人情感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消费行为 影响因素
引言
工业文明开启了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路程,在繁荣同时也出现负面声音,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消耗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当前,我们处于消费经济时代,有关消费主权的理论和实践盛行。在此发展背景下,加之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影响,人类面临资源短缺的环境,需要重新考虑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在消费经济时代,可能主要是由于消费的不负责行为,更具体来看,是政府、企业、消费者行为需要承担责任,但有关消费者行为的探索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利于消费者的措施,但消费者在消费中忽视了履行社会责任,一些不合理的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已逐渐引起企业、政府、消费者的重视。我国有关社会责任消费理念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普及,有关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研究不明晰,消费者的责任还处于无意识阶段。如何在我国消费领域推行社会责任消费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但基于现实,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和理念无法进一步普及、推广。
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中,作为买方市场主体,消费者地位日益突出,作用不断增强,由于消费者对消费价值观的认识扭曲,消费行为对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企业道德缺失等问题,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到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并注意权利、义务的履行—消费者社会责任。因此,消费者作为主体价值链的终端,逐渐受到学界、政府、企业、媒体的关注。
相关理论及概念分析
(一)理性行为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认为行为意向为认知的前提,对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性。阿吉增等(1975)提出理性行为理论,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意向由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影响和决定,引致特定行为,如图1所示。Ajzen(1988)认为行为意向是行为趋向意图,认为态度并非直接影响行为,行为意向起到调节作用。理性行为是一个人基于理性思考,从内部进行评价,以社会主观标准为权衡依据,形成意向后引致后续行为,如胡忠雄(2003)认为确定行为意向强度是预测具体行为的前提。
(二)计划行为理论
一个行为者不总是在理性后决策某种行为。Tesser(1990)认为习惯性行为是潜意识的指导,无需理性意向,理性行为意向或许在某种背景下才形成,情绪类反应大多是由于自发性、行为实现与个体期望、机遇、信息等非动机性因素的影响。如图2,源自理性行为理论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行为实施的决定性因素,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影响决定行为意向,行为态度是个体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程度评估,主观规范为决策是否执行某一行为时个体的社会压力,感知行为是执行某一行为时个体对难易的感知,因而,个体行为受意志、个体感知群体、机会等因素制约。理论揭示了个体一般行为产生及因素,但缺乏特定因素衡量。
(三)个人感知因素的概念及内涵
学者们认为,在考虑社会责任消费决策时,消费主体会从能力、效果等做出主观的预期判断,个人感知因素对消费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人感知因素由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和个人努力构成,感知消费者有效性是一种感知行为或自我效能。Osterhus(1997)指出感知效能是消费者感知收益。感知个人努力程度是消费者实施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时的感知障碍或控制力。社会责任消费行为要求个体在消费时需要克服不便,不排除在其中进行消费决策时倾向慎重选择。国内对于个人感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谭红玲(2010)研究了本国个人中心主义对营销的影响。本文便于研究,用个人感知因素代替感知行为控制,用感知消费者有效性代替感知效能,用感知个人努力程度代替感知障碍。个人感知因素分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和感知个人努力程度。
相关文献回顾及分析
有关社会责任消费概念。此方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学界对相关概念提法不一,如Crosby等(1980); Antil(1984)的社会责任消费;Fisk(1973)的“责任消费”;Anderson 等(1972)、Webster(1975)、余晓敏(2005)的社会意识消费、绿色消费;王惠、潘建国(2008)的可持续消费;俞金香(2012)的生态化消费等。基于不同研究视角提出的概念,对本文也有一定的启发。
有关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法律义务视角。一些学者从法律、义务视角明确社会责任消费的概念、内涵,传统法律行为理论从作为与不作为区分。刘晓霞(2010)认为消费者责任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许进杰(2010)认为个体消费是遵守资源节约,构建适度合理的消费模式,注重环境标志的产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整理、正确投放消费垃圾。
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伦理道德视角。一些学者从伦理道德方面研究了消费者社会责任,如作为个体化的行为对自身行为承担内部责任;何静(2006)认为基于信仰等,需要个人承担道德责任;Kantian(2001)认为消费者社会责任行为体现了道德责任;于阳春(2007)指出消费者的道义责任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推动长远社会利益的实现,聚焦环保责任等。相关研究关注消费主体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包括自然环境维护、道德维护等。endprint
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消费者行为学视角。OFisk(1973)提出责任消费是对全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Webb(2005)等从社会营销角度认为最大化积极影响的消费行为为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社会责任履行延伸至消费全过程,拓展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认知;李双龙(2005)认为消费过程满足个体身心需要时与商品、服务有连带责任;黄姣(2008)认为消费者社会责任是自我责任、社会责任、自然责任的统一;高会萍等(2009)认为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是个体消费者在消费各环节倾向于保护环境。王晓东(2009)认为消费者以货币投资等形式关注了企业产品,进行责任消费;辛杰(2011)认为消费者责任是购买过程中对社会整体负责任行为。
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测量。国外的理论和实践中大多有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测量。第一,一般社会性意识研究,Anderson(1972)认为具备一般社会责任的消费者显现社会意识倾向,购买行为会改善环境,早期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测量主要是一般社会性意识或一般社会责任态度,为以后消费领域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生态和环境责任行为研究,Brooker(1976)从无磷洗漆剂角度研究生态意识消费;Belch(1982)从生态、社会、健康、能源维度对社会意识消费做出研究,该时期的研究视角、内容延伸至生态、环境保护的针对性。第三,以社会问题为研究中心的多样性研究,Vitell(1992)从非法行为中获利、被动获利、主动从欺骗行为中获利、无害行为研究道德消费信念,Roberts(1995)研究时选取26个测项,从生态意识消费行为、社会意识消费行为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直接测量。Pepper等(2009)从对企业道德声誉、公平贸易、劳动保障权益、企业慈善行为构建了社会责任购买行为量表;Astous(2009)以经济理性、政府依赖性维度对不道德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周冰洋(2012)从法律、环保和道德责任研究了社会责任消费行为。
简评。从国外相关研究来看,个人感知因素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具有影响,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具有正影响;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具有负影响。国内关于个人感知因素研究大多体现在个人感知因素对绿色消费行为、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而并没有直接相关的实证研究,这也是本文所要弥补相关研究的缺憾,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以更好的揭示消费者个人感知因素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提出更好的发展政策。
理论模型与假设分析
(一)构建假设
基于相关文献,综合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个人感知因素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影响,HI:个人感知因素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有影响,H1-1: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H1-2: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有负向影响。
个人感知因素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影响,H2:个人感知因素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有影响,H2-1: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H2-2: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有负向影响。
个人感知因素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影响,H3:个人感知因素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有影响,H3-1: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H3-2: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有负向影响。
个人感知因素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影响,H4:个人感知因素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有影响,H4-1: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H4-2: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有负向影响。
个人感知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效应,H5: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6:知识认知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7:性别差异导致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关系的差异。
(二)模型构建
综合上述相关文献,借鉴了朱英兰(2013)等研究方法,结合本文研究视角和内容,构建如下模型:
Y1=β01+β1 X1+β2 X2 (1)
Y2=β02+β3 X1+β4 X2 (2)
Y3=β03+β5 X1+β6 X2 (3)
Y4=β04+β7 X1+β8 X2 (4)
Y5=β05+β9 X1+β10 X2+β11 X4+β12 X4* X1+β13 X4* X2 (5)
Y6=β06+β14 X1+β15 X2+β16 X5+β17 X5* X1+β18 X5* X2 (6)
其中,β01等为方程系数,β1等为偏回归系数;X1为感知消费者有效性,X2为感知个人努力程度,Y1为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Y2为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Y3为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Y4为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X1、X2统称为个人感知因素,Y1、Y2、Y3、Y4为统称为社会责任消费行为,X3为性别,X4为受教育程度,X5为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知识认知、了解程度。
(三)数据来源
本文釆用随机抽样调查和便利抽样调查相结合方式,首先确定三大区域,从各区随机选取5省作为调查范围,运用便利抽样调查方选取3个地级市作为问卷调研地。本研究调研对象是一般消费者,地点为大型商场和超市附近的公共休息区。
为了本文研究科学,需要进行数据品质检验,首先进行数据信度检验,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设计变量的Cronbach'sa系数、CITC指数进行计算,验证结果显示,前者的系数值分别为0.765、0.659、0.360、0.665、0.889、0.663,满足信度范围,这六个维度的量表具有可靠性。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感知消费者有效性、感知个人努力程度量表各个测项CITC系数均大于0.321,保留全部测量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量表中的SR3项小于0.3,予以删除,其余项均大于0.3,保留;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量表中的SH4项小于0.3,予以删除,其余项均大于0.3,保留。再进行效度检验,本研究应用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分析测量量表的效度,六项的KMO值大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endprint
(四)实证分析
进一步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回归模型,验证相关假设,基于数据的庞大性,本文实证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没有在文中进行列表显示,只列出根据数据最后实证分析的结果,如表1。
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第一,本文实证了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感知个人努力度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不发生作用。如一个消费主体感知消费行为有利于所处环境,对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责任消费行为,消费者一般会遵循正外部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人感知度才发挥作用,而习惯性行为等并未引起成本收益的改变,加之我国传统观文化影响,从形式上外在固化,而内在却成为一种价值观念。
第二,个人感知因素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集聚影响,伴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高水平感知消费者有效性不断促使消费者履行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持,维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具有负向影响,消费者履行责任消费行为时“经济人”会发挥主导,个人会寻求私利的最大化获得有利的外部效用,与消费者有限理性相符。
第三,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当消费者意识到履行监督维权责任行为,可以规制企业不正当行为,会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维权行为,不断提升积极效用,有利于企业的合规经营,但消费者的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受感知个人努力度影响,基于消费者以自身为出发点,目的是获得利益。
第四,个人感知因素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表明消费者认识到消费行为主体地位、个体所处环境的迫切性、重要性、个人力量发挥。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具有消极作用,消费者在消费时具有理性,会衡量自我成本收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五,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消费者的学历越高,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等具有影响,我国社会责任消费的推行应是从具有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开始,基于这些人具备信息能力、经济实力等,更容易和积极履行经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进行示范,然后再慢慢普及,带动普通大众接受社会责任消费理念,不断促进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平民化。
第六,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相关知识不普及,因而我国消费者关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知识认知程度深浅不会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第七,性别差异会影响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差异,我国传统文化和长期家庭格局的影响,感知个人努力程度的敏感度,女性高于男性;在感知消费者有效性的敏感度方面,男性高于女性。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相关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就企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方面,要积极降低消费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支持,构建社会责任履行激励机制。就企业来看,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责任感知,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履行相关的义务和行为,为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榜样;此外,企业应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减低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置方面的成本,使消费者获取最大化的收益,强化消费者选择权利,提升企业发展的机会利润,积极展开营销,企业制定社会责任营销策略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细分消费者市场,将社会责任营销内化,并将社会责任融入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积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就消费主体,首先,在推行消费策略中,要积极强化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加强消费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促使消费者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中,通过相关培训学习不断加强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内化相关意识和观念。其次,就消费主体,需要提升其个人素养,改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和提升个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能力,加强在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道德和价值理念,促使消费者转化为实际的“社会人”,以促成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树立正向的、积极的外部效用,提升消费者有效性,增强个体消费行为对外在环境感知的程度,促使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实践化。
第三,就政府和社会媒体,就我国来看,基于我国社会责任消费理念实行较晚,特别是在消费领域并不普及,理论与实践也不多的特点,我国相关政府和企业部门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在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制定和政策方面的做法,以法律、义务、制度的方式固定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在消费者社会责任方面,不断实现其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法制化、制度化,做到社会责任有规可循,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融入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就社会媒体来看,当前是多媒体化的时代,网络体系高度发达,引导了社会舆论,因而,社会媒体应结合我国消费者和我国国情,积极宣传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行为和意识,普及新的消费理念,在新的消费模式方面,积极进行传播和沟通,以各种媒体和渠道,发挥对消费者的舆论引导,促使消费者明确个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励消费者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曹凯.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1(2)
2.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朱英兰.个人感知因素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4.陶芳辉,谢子远,宝贡敏.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一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9)
5.武文珍,陈启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形成机制探讨—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
6.谭红玲.消费者本国中心主义和憎恶情感对外国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13)endprint
(四)实证分析
进一步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回归模型,验证相关假设,基于数据的庞大性,本文实证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没有在文中进行列表显示,只列出根据数据最后实证分析的结果,如表1。
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第一,本文实证了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感知个人努力度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不发生作用。如一个消费主体感知消费行为有利于所处环境,对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责任消费行为,消费者一般会遵循正外部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人感知度才发挥作用,而习惯性行为等并未引起成本收益的改变,加之我国传统观文化影响,从形式上外在固化,而内在却成为一种价值观念。
第二,个人感知因素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集聚影响,伴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高水平感知消费者有效性不断促使消费者履行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持,维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具有负向影响,消费者履行责任消费行为时“经济人”会发挥主导,个人会寻求私利的最大化获得有利的外部效用,与消费者有限理性相符。
第三,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当消费者意识到履行监督维权责任行为,可以规制企业不正当行为,会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维权行为,不断提升积极效用,有利于企业的合规经营,但消费者的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受感知个人努力度影响,基于消费者以自身为出发点,目的是获得利益。
第四,个人感知因素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表明消费者认识到消费行为主体地位、个体所处环境的迫切性、重要性、个人力量发挥。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具有消极作用,消费者在消费时具有理性,会衡量自我成本收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五,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消费者的学历越高,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等具有影响,我国社会责任消费的推行应是从具有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开始,基于这些人具备信息能力、经济实力等,更容易和积极履行经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进行示范,然后再慢慢普及,带动普通大众接受社会责任消费理念,不断促进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平民化。
第六,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相关知识不普及,因而我国消费者关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知识认知程度深浅不会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第七,性别差异会影响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差异,我国传统文化和长期家庭格局的影响,感知个人努力程度的敏感度,女性高于男性;在感知消费者有效性的敏感度方面,男性高于女性。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相关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就企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方面,要积极降低消费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支持,构建社会责任履行激励机制。就企业来看,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责任感知,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履行相关的义务和行为,为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榜样;此外,企业应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减低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置方面的成本,使消费者获取最大化的收益,强化消费者选择权利,提升企业发展的机会利润,积极展开营销,企业制定社会责任营销策略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细分消费者市场,将社会责任营销内化,并将社会责任融入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积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就消费主体,首先,在推行消费策略中,要积极强化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加强消费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促使消费者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中,通过相关培训学习不断加强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内化相关意识和观念。其次,就消费主体,需要提升其个人素养,改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和提升个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能力,加强在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道德和价值理念,促使消费者转化为实际的“社会人”,以促成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树立正向的、积极的外部效用,提升消费者有效性,增强个体消费行为对外在环境感知的程度,促使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实践化。
第三,就政府和社会媒体,就我国来看,基于我国社会责任消费理念实行较晚,特别是在消费领域并不普及,理论与实践也不多的特点,我国相关政府和企业部门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在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制定和政策方面的做法,以法律、义务、制度的方式固定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在消费者社会责任方面,不断实现其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法制化、制度化,做到社会责任有规可循,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融入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就社会媒体来看,当前是多媒体化的时代,网络体系高度发达,引导了社会舆论,因而,社会媒体应结合我国消费者和我国国情,积极宣传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行为和意识,普及新的消费理念,在新的消费模式方面,积极进行传播和沟通,以各种媒体和渠道,发挥对消费者的舆论引导,促使消费者明确个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励消费者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曹凯.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1(2)
2.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朱英兰.个人感知因素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4.陶芳辉,谢子远,宝贡敏.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一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9)
5.武文珍,陈启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形成机制探讨—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
6.谭红玲.消费者本国中心主义和憎恶情感对外国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13)endprint
(四)实证分析
进一步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回归模型,验证相关假设,基于数据的庞大性,本文实证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没有在文中进行列表显示,只列出根据数据最后实证分析的结果,如表1。
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第一,本文实证了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感知个人努力度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不发生作用。如一个消费主体感知消费行为有利于所处环境,对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责任消费行为,消费者一般会遵循正外部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人感知度才发挥作用,而习惯性行为等并未引起成本收益的改变,加之我国传统观文化影响,从形式上外在固化,而内在却成为一种价值观念。
第二,个人感知因素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集聚影响,伴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高水平感知消费者有效性不断促使消费者履行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持,维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具有负向影响,消费者履行责任消费行为时“经济人”会发挥主导,个人会寻求私利的最大化获得有利的外部效用,与消费者有限理性相符。
第三,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当消费者意识到履行监督维权责任行为,可以规制企业不正当行为,会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维权行为,不断提升积极效用,有利于企业的合规经营,但消费者的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受感知个人努力度影响,基于消费者以自身为出发点,目的是获得利益。
第四,个人感知因素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表明消费者认识到消费行为主体地位、个体所处环境的迫切性、重要性、个人力量发挥。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具有消极作用,消费者在消费时具有理性,会衡量自我成本收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五,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消费者的学历越高,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等具有影响,我国社会责任消费的推行应是从具有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开始,基于这些人具备信息能力、经济实力等,更容易和积极履行经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进行示范,然后再慢慢普及,带动普通大众接受社会责任消费理念,不断促进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平民化。
第六,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相关知识不普及,因而我国消费者关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知识认知程度深浅不会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第七,性别差异会影响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差异,我国传统文化和长期家庭格局的影响,感知个人努力程度的敏感度,女性高于男性;在感知消费者有效性的敏感度方面,男性高于女性。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相关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就企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方面,要积极降低消费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支持,构建社会责任履行激励机制。就企业来看,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责任感知,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履行相关的义务和行为,为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榜样;此外,企业应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减低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置方面的成本,使消费者获取最大化的收益,强化消费者选择权利,提升企业发展的机会利润,积极展开营销,企业制定社会责任营销策略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细分消费者市场,将社会责任营销内化,并将社会责任融入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积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就消费主体,首先,在推行消费策略中,要积极强化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加强消费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促使消费者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中,通过相关培训学习不断加强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内化相关意识和观念。其次,就消费主体,需要提升其个人素养,改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和提升个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能力,加强在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道德和价值理念,促使消费者转化为实际的“社会人”,以促成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树立正向的、积极的外部效用,提升消费者有效性,增强个体消费行为对外在环境感知的程度,促使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实践化。
第三,就政府和社会媒体,就我国来看,基于我国社会责任消费理念实行较晚,特别是在消费领域并不普及,理论与实践也不多的特点,我国相关政府和企业部门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在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制定和政策方面的做法,以法律、义务、制度的方式固定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在消费者社会责任方面,不断实现其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法制化、制度化,做到社会责任有规可循,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融入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就社会媒体来看,当前是多媒体化的时代,网络体系高度发达,引导了社会舆论,因而,社会媒体应结合我国消费者和我国国情,积极宣传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行为和意识,普及新的消费理念,在新的消费模式方面,积极进行传播和沟通,以各种媒体和渠道,发挥对消费者的舆论引导,促使消费者明确个体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励消费者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曹凯.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1(2)
2.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朱英兰.个人感知因素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4.陶芳辉,谢子远,宝贡敏.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一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9)
5.武文珍,陈启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形成机制探讨—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
6.谭红玲.消费者本国中心主义和憎恶情感对外国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