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在校园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4-11-21廖彩慧
廖彩慧
【摘 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现身于校园。本文从“网络语言及其构成和特点、校园里应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对策分析”三方面浅谈看法。
【关键词】网络语言 校园 应用现状 对策 分析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校园里网络语言暗潮涌动。到底什么是网络语言?它有怎样的构成与特点?校园里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怎样?该怎样应对这个不速之客?就这些问题我试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网络语言及其构成与特点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网络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专有词语及网络交际用语。狭义的仅指网络交际用语。本文指的是网络交际用语,从其诞生那刻起,它搞笑滑稽来路不明,却独具一格又有章可循。
网络语言主要由符号、谐音、缩略、混搭、借喻等手法构成,例如7456(气死我了)、IS(I see 我明白) 、+U(加油)、土豪(网络上无脑消费的人)……就是这些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网络语言,却别有风味。
网络语言以其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风格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形象生动。网民通过键盘创造出一些如“^_^”(微笑)、∧(挤眉弄眼)等符号来表达人的情感,形象、生动、活泼、传神,让虚拟的网络顿生几分调皮和真实。
2. 幽默诙谐。网络语言五彩缤纷、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又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3. 简洁明了。网民为了便捷高速交流信息,常创造出一些喜闻乐见、言简意赅的新字新词,如网蝶(女网民)、网蜂(男网民),让网络充满愉悦,也满足了网民猎奇的心理。
4. 标新立异。在确保交流通畅的情况下,拼音、汉字、数字、英语、符号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标新立异,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是对网络语言最好的诠释。
5. 轻佻粗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网络上骂人的、粗俗的、轻佻的语言随处可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网络污染。
二、校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生通过网络聊天、阅读、游戏以及影视作品、流行杂志认识并使用网络语言。
很多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幽默、潮人,或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个性,在课余交谈、收发短信、日记作文以及课堂上都爱使用到网络语言。比如,课堂提问,学生们爱异口同声:“元芳,你怎么看”。有事向他们了解,就表情夸张:“老师,我是打酱油的(路过的,什么都不知道)。”在一次课堂提问中,一同学开小差,站起来支吾半天说不出来,另一同学大声说:“老师,他286(智力低下)一个,别理他。”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个男生有点尴尬但也瞧着你笑了。这些莫名其妙的火星文让老师家长云里来雾里去,甚至有些恼火,而孩子们却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静心想想,孩子们使用网络语言很多时候是为了追追风,赶赶时髦,显示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罢了。如昨天流行“神马”(什么),挂在嘴上的就是“神马”,而今天流行“土豪”,就寻找机会说“土豪”,跟着流行走,并不太深究其意。网络语言只不过是他们学习之余的调味品,并不当作一回事,被调侃的同学很多也只是一笑而过。多数校园网络语言流行一阵,便销声匿迹,所以我们用不着如临大敌。
三、网络语言应用的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的出现极大彰显了青少年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创造欲和被认同感,所以得到他们的青睐。家长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一新生事物,不是顶与不顶那样简单,作为一名中职语文老师,我朝夕与学生们相处,深有感触,家长老师的所谓权威不能滥用在这上面,而应该:
第一,有一颗理解包容之心。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老师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可给孩子们上纲上线贴标签。网络语言确实不如传统语言那样规范、典雅、语意明确,但是它生动活泼、清新自然,有一定的亲和力及生命力,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如一句“美眉”、一个“GG”给予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一声“吃大户了”,调侃嬉笑,学会分享加深友谊。正是这些真实的活生生的网络语言,让青少年少了一份束缚,多了一份自由,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宣泄情绪,减缓压力。因此,老师、家长们应多理解孩子们的Q言Q语,多些包容,少点指责。另外,有些网络语言流传广了、久了,自然而然补充进现代汉语中来,如“给力”“囧”等。因此,对待网络语言不能一棍子打死,应用包容理解之心,搭建一座通向孩子们的桥梁。
第二,正确引导选择吸收。网络语言中汉字、拼音、英语、数字符号,随意混合,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病句成灾。比如,有些学生不分场合爱说“神马”,不分对象就爱Y(为什么),盲目模仿,一味追风,把网络语言从网上搬到网下,最后只能自食其果,影响学业,影响生活。另外,部分网络语言轻佻粗俗,黑话脏话横行霸道。所以,家长老师们要经常更新语言库,多多关注学生的用语变化,及时给予正确的疏导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观,合理使用网络,恰当使用网络语言。
第三,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学习风气,高雅的艺术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对网络语言的甄别能力。而丰富的社团活动,精彩的文艺会演,又为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减负解压,发展爱好、展示自我提供一个很好平台。这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就会失去诱惑力,网络语言的影响自然也会有所减弱。正可谓,“芝兰入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习惯。唐诗、宋词、名家名作,无不是语言规范的典范,其语言精练、典雅、简洁规范,是学习语言最好的范文,语文教师一定要坚守阵地,不盲从流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经典,认识汉语的独特魅力,体会传统语言的典雅美、韵律美、内涵美,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引导学生说规范话、写规范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