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检测及其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

2014-11-21刘海霞郑洋罗祥军王鹏彭萍蒋志军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45006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长沙40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22期
关键词:百分比类风湿外周血

刘海霞,郑洋,罗祥军,王鹏,彭萍,蒋志军(.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45006;.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长沙 40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进行性和对称性关节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患者未能有效诊断与系统规范治疗,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该病的发病机制与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密不可分,尤其是T 细胞功能异常,而CD4+Th细胞一般可以分为Th1、Th2以及Th17等细胞亚群,并且该类细胞均参与细胞的免疫应答,且在该病的发病中具有调控作用[2]。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重点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Th2细胞,并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从而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3~77岁,平均(54.2±4.6)岁。依据患者肿胀关节数和压痛关节数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计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依据其值分为高度活动(DAS28≥5.1)、中度活动(3.2≤DAS28<5.1)、低度活动(2.6≤DAS28<3.2)、病情缓解(DAS28≤2.6)。将其分为活动组18例和稳定组22例。4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中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伴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柱炎以及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系统与呼吸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伴有肿瘤和其他传染性疾病以及各种急慢性感染等患者。并且选取同期的40例在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男16名,女24名,年龄33~78岁,平均(53.9±4.2)岁。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均经过家族遗传史和既往病史以及常规化验检查正常,排除有风湿病和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血液系统和肝肾功能障碍以及传染与急性感染性疾病。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源性抑制细胞、Th1细胞、Th2细胞的百分比,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且详细记录[3]。

1.3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独立样本采取t进行检验,而髓源性抑制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采取Spearman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细胞、Th2细胞的百分比对比分析(,%)

表1 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细胞、Th2细胞的百分比对比分析(,%)

2.2 研究组中两亚组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对比分析活动组患者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稳定组,而Th2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中两个亚组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对比分析(,%)

表2 研究组中两个亚组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对比分析(,%)

2.3 髓源性抑制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组、稳定组、活动组的髓源性抑制细胞百分比与Th1细胞百分比呈现负相关性(P<0.05),而与Th2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稳定组、活动组的髓源性抑制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认为是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4]。

髓源性抑制细胞是一种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急慢性炎症与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常见细胞。在健康的状况下,该细胞主要是存在于骨髓中,且能够较快地分化为成熟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临床中很少表现免疫抑制作用[5]。但是在病理的状况下,该细胞很容易受到其他各种可溶性因子的影响,导致整个细胞分化过程受阻,并在外周血与淋巴器官以及炎症发生部位呈现大量的表达[6]。临床中髓源性抑制细胞主要是通过分泌精氨酸酶1(Arg-1)和肌醇以及活性氧等产物而抑制T 细胞的活性与功能,最终促使T 细胞的凋亡,达到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7]。虽然,临床中显示髓源性抑制细胞能够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促进肿瘤细胞的不断生长。但是,髓源性抑制细胞依然会参与细菌与寄生虫感染和急慢性炎症等疾病。且临床中也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髓源性抑制细胞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一种慢性滑膜炎症累及多个关节结构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该病的发生常常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及Th1/Th2细胞平衡以及基因与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8]。虽然临床中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CD4+T 细胞发生弥漫性浸润,且活化的CD4+T 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促炎性细胞因子,促进该病的发生、发展[9]。临床中相关的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其Th1亚群呈现明显优势,且有学者提出Th1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10]。主要是由于Th1能够分泌白细胞介素(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γ干扰素(IFN-γ)等因子,从而促使其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存在Th1细胞极化的情况,且这种研究与临床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1]。主要是由于异常增加的Th1细胞能够通过血液循环而达到关节局部,并且活化其增值。另外大量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也可与其他的效应T 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发展。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还显示,活动组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稳定组,而Th2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Th1细胞的增殖与免疫学功能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说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缓解中,其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Th1细胞与髓源性抑制细胞呈现负相关性,而与Th2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相关报道显示,髓源性抑制细胞与Th17细胞呈现负相关性。主要是由于Th1和Th17细胞均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由Th1细胞介导而产生的一种慢性炎性反应,一般Th1细胞的数量增加,其活性也明显增加,很容易导致Th1/Th2平衡失调。同时,Th1的高表达会抑制CD4+T 细胞逐渐向Th2细胞分化,会阻碍Th2细胞分泌其他炎性因子,最终抑制Th2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的慢性炎性过程中,关节局部的炎性细胞发生浸润,很容易促使保护性细胞因子降低,使得外周血中Th2细胞分泌的IL-4和IL-10明显增加。文献[12]报道,活动组Th2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稳定组。进一步说明为类风湿关节炎不同阶段其Th1/Th2平衡也会发生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发展的过程中,其Th细胞的比例也会随炎性的发生而改变,尤其在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主要是以Th1细胞为主。稳定期主要是以Th2为主。进一步体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性发生变化时,其Th细胞的数量也会发生改变,且髓源性抑制细胞也会随之改变。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呈现高表达,且与Th1细胞百分比呈现负相关性,而与Th2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临床中可以将其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的标志物。同时,外周血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细胞可能呈相互拮抗作用,并且共同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1]周洁如,金敏,陈海燕,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 细胞亚群上CD137的表达变化[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2):245-248.

[2]王小冬,孙博,王菁华,等.辅助性CD4~+T 细胞亚群失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9):930-934.

[3]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等.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6):602-604.

[4]庞爱梅,刘凤霞,凌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变化的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8(4):52-53.

[5]许为民,龚爱华,王慧,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检测及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3(2):140-143.

[6]Bobat S,Flores-Langarica A,Hitchcock J,et al.Soluble flagellin,FliC,induces an Ag-specific Th2response,yet promotes T-bet-regulated Th1clearance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fection[J].Eur J Immunol,2011,41(6):1606-1618.

[7]李景怡,方勇飞,邹丽云,等.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和关节积液中的表达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8):1921-1924.

[8]Tosolini M,Kirilovsky A,Mlecnik B,et al.Clinical impact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infiltrating T cytotoxic and helper cells(Th1,th2,treg,th17)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Cancer Res,2011,71(4):1263-1271.

[9]董兴高.Th1/Th2、Th17/Treg细胞的平衡与临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1):67-69.

[10]Koch L,Fritzsching B,Frommhold D,et al.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expression of Th1/Th2 cytokines in whole neonatal cord and adult blood:role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and p38 MAPK[J].Neonatology,2011,99(2):140-145.

[11]陈海燕,韩捷,华咏,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272-1274.

[12]王娟,刘瑞洪,肖红波,等.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Th1/Th2水平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246-247.

猜你喜欢

百分比类风湿外周血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