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分析
2014-11-21唐亚芳王芳康文兰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急诊科405400
唐亚芳,王芳,康文兰(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405400)
高血压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和神经系统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目前,随着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在临床各科室中的广泛应用,为及时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提供了可靠依据[1]。本研究通过对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的24h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从而总结出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规律,并且提出进一步的诊疗计划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本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其中男79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53.2±2.1)岁。本研究中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1)患者已经通过各项检查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入院时患者的GCS评分大于8。(2)患者血压状况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学会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3)患者除颅脑损伤和高血压外,无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和疾病。(4)在病史调查过程中,患者无既往高血压病史(即高血压由颅脑损伤所导致)。
1.2 监测方法采用德国Mobi-O-Graph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入院后第1、2、3、5天和第7天的血压情况。检测仪的袖带规格为22cm×12cm。将袖带固定于患者的右臂,测量过程中,要保证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限制,且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分别在白天夜晚进行血压的测定。白天:06:00~21:59,每30min测量1次血压;夜晚:22:00~05:59,1次/小时。每名患者进行血压测定的总时间不应少于24h,在检测过程中患者进行的有效血压监测的百分率(有效测压数/实测压数)应大于80%。
1.3 研究指标记录患者24h内血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各时段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包括日间、夜间以及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动态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负荷,即白天或者夜间血压监测过程中记录的血压超过正常髙界所占的百分比。夜间血压下降率=(白昼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100%。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AS9.1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不同时间血压均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治疗不同时间收缩压ABPM 监测值比较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本研究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治疗不同时间收缩压ABPM 参数(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24h血压均值、动态血压负荷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各时间点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1、3.94、3.80、4.09、4.76,均P<0.05)。伤后1周内患者收缩压ABPM 监测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24h血压均值、动态血压负荷均有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趋势,夜间血压下降率逐渐上升,见表1。
2.2 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治疗不同时间舒张压ABPM 监测值比较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本研究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治疗不同时间舒张压ABPM 参数(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24h血压均值、动态血压负荷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各时间点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9、3.74、3.78、4.12、4.51,均P<0.05)。伤后一周内患者舒张压ABPM 监测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24h血压均值、动态血压负荷均有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趋势,夜间血压下降率逐渐上升,见表2。
表1 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治疗不同时间收缩压ABPM 监测值比较(mm Hg,)
表1 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治疗不同时间收缩压ABPM 监测值比较(mm Hg,)
表2 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治疗不同时间舒张压ABPM 监测值比较(mm Hg,)
表2 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治疗不同时间舒张压ABPM 监测值比较(mm Hg,)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伤后治疗第1、2、3、5、7天ABPM 监测各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一周内患者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24h血压均值以及血压负荷均有逐渐下降趋势,夜间血压下降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对于血压正常的人和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典型的血压昼夜模式表现为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白天下降10%,即称为杓型血压[3-5],变化不明显的少数则为非杓型血压[6]。有研究证实人体的这种血压变化与日常活动、睡眠以及体内特殊物质的变化规律相关[7-9]。而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负荷增大,且患者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颅脑损伤后的前3 d患者血压均出现显著下降,第5天之后趋于平稳,第7天基本接近正常水平。本研究揭示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自身的一种血压自主恢复机制,与相关报道一致[10-12]。
为保证患者及时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给予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完善的护理。总体的护理策略一是加强常规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1)鼓励患者战胜恐惧,树立康复的信心;(2)针对躯体移动出现障碍的患者,防止出现感染;(3)针对自理能力出现缺陷患者,加强口腔护理以及肛周、会阴的清洁,保持呼吸道畅通等;(4)针对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鼓励并教其使用手语,以便患者表达需要,增强医患沟通;(5)针对意识障碍患者,积极进行神经意识状况检测和评价,同时,加强口腔及呼吸道清理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二是实施特殊护理。具体措施就是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人体血压的调控是依靠患者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而出现的节律性改变[13-14]。伴随着颅脑损伤后患者血压应激性升高,同样会出现机体方面的一些病理生理的变化,进而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脑、肾等脏器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引起器官损伤[15]。采用ABPM 对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动态变化的监测,可以更准确、直观地对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提早分析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器官损伤风险,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吴丽阳.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620.
[2]宫桂英,王文礼.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9):186.
[3]舒孝春,江势军,徐少勇,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7-18,22.
[4]刘利宏.302例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9):1347-1348.
[5]贾秀丽.夜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616-1618.
[6]李新玲.非杓型血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1,31(2):250-254.
[7]雷昆,胡浉波,陈春阳,等.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脑损伤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6):101-102.
[8]林来鹏,周美珍,阮立新,等.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36-537.
[9]岳秀玲.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影响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041-1042.
[10]田军,席连英,熊敏,等.应用ABPM 对40例高血压病进行时间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100-101.
[11]李泽,宋炳军,张志银,等.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80例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0):81-82.
[12]柯莲蔚,师蔚,田传勇,等.高血压病患者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8):499-500.
[13]王静,张小丽,赵雅宁,等.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2):137-139.
[14]章东,金国良,王晓明,等.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53-54.
[15]姚天才,赵东升,徐恭达,等.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方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