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14-11-21王艳芬于晓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150040
王艳芬 于晓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150040)
慢性心衰是由于心肌损伤造成心功能减弱,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无法满足机体正常代谢的需要的一系列综合征,多由心肌梗塞、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1]。其病程长、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传统的西医治疗易产生耐受性,且副作用较大,影响疗效,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生脉饮为由古方研制而成,具有益气复脉、活血化瘀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脉饮治疗慢性心衰,取得满意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 将2012年8月~2013年9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57~84岁,平均年龄64.5±2.5岁,病程3~11年;对照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 65.5±2.5岁,病程3~15年;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Ⅱ级25例,Ⅲ级32例,Ⅳ级21例;原发病中,冠心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22例,肺心病19例,瓣膜性心脏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情况及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①出现端坐呼吸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②射血分数EF(%)<50%。③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第三心音奔马律,肺部啰音,急性肺水肿,肝颈回流征阳性。④静脉压增高 >1.57kPa,循环时间 >25s[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慢性心衰在中医证属“喘证”、“心悸”、“水肿”、“心痹”等范畴,辨证属阳虚水泛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脱证、心肺气虚证等[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方法:严格卧床休息,吸氧,改善心肌供血,降血压,纠正心律失常,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控制盐的摄入,药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止剂,必要时使用强心苷[4]。
治疗组采用生脉饮加西药治疗:生脉饮药用黄芪30g,麦冬20g,人参、五味子、丹参、茯苓、白术、车前子各15g,葶苈子、红花各10g,附子6g,甘草5g。喘甚者加贝母、白芥子、紫苏子各10g;水肿甚者加泽泻、大腹皮各10g;血瘀明显者加丹参、赤芍各10g;肾虚明显者加肉苁蓉、仙灵脾各15g;阴虚明显者加沙参、百合各10g;腹胀纳呆者加砂仁、枳壳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4周。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能进行正常活动;有效:症状及体征部分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能适量活动;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改善低于1级[5]。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及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组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 别例数 呼吸困难 乏力 下肢水肿治疗组 39 10.5 ±2.5 12.5 ±2.5 13.5 ±3.5▲对照组39 15.5 ±3.5 17.5 ±2.5 20.5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ΔP<0.05。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次/min)组 别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9 152.35 ±20.5 125.25 ±10.5 95.5 ±7.5 78.5 ±6.5 110.47 ±22.0971.35 ±10.2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9 153.42 ±20.1 129.75 ±11.5 94.5 ±8.5 79.5 ±7.5 111.28 ±21.8471.48 ±10.39Δ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4。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ΔP<0.05;对照组相比▲P<0.05。
LVEF(%)LVDd(mm)LVDs(mm)组 别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8 ±9 61 ±7 64.21 ±4.18 52.84 ±3.26 45.35 ±4.08 39.43 ±2.09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8 50 ±8 64.35 ±4.21 60.18 ±3.51 44.19 ±4.14 41.07 ±2.34Δ
讨 论 慢性心衰为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病理过程,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在我国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目前治疗以西医的长期综合治疗为主,改善心肌功能,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6]。但西医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大,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够取长补短,发挥中医特长,在治疗本病上有一定优势。
中医认为,慢性心衰病位在心,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起病以气虚为主,逐渐加重至气虚及阳、气虚及阴、气虚血瘀,病久则阳虚水泛、上凌心肺,导致心肾阳虚,心阳欲脱[7]。故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肾阳虚、气阴两虚为本,血瘀、水饮为标。本研究中采用生脉饮,人参大补元气,麦冬滋养心阴,五味子养阴利水,葶苈子泻肺降气、利水消肿,黄芪益气、行气,附子温壮肾阳、化气行水,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通络,茯苓、白术、车前子利水渗湿,甘草中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心、温阳利水、回阳救逆的功效[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具有抗应激能力,能够降低心率,增加心肌无氧能力;麦冬能够提升心肌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提高心肌收缩力;五味子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及血管张力的作用,可降低血压,而当循坏衰竭时又有明显升高血压的作用;丹参能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再灌注损伤[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31%,对照组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生脉饮在治疗本病方面疗效较单纯应用西药明显,可有效改善症状及体征,缩短疗程,提高心肌功能,且不反应较小。
[1]高 安.真武汤合生脉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2):23-24.
[2]乔文军.生脉饮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624-625.
[3]许绍信,梁昌年,刘劲松.强欣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4):318-319.
[4]张 希,胡松.生脉饮合炙甘草汤治疗慢性心衰气阴两虚证4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6):11-12.
[5]张守琳,齐德杰.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09,29(7):585-586.
[6]李克忠.生脉强心汤治疗慢性心衰4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88,116.
[7]乔德荣,陈淑霞.加味生脉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36例[J].河南中医,2006,26(2):35.
[8]马 莉.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生脉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9):1194-1197.
[9]潘蔼青.生脉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5):444-445.
[10]刘秀林,郭自强.生脉注射液加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