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马:母狼的乳汁是台伯河水

2014-11-21编辑罗婧奇

中国三峡 2014年2期
关键词:角斗士斗兽场母狼

文/荆 潇 编辑/罗婧奇

寻常春日的首都机场,因为雾霾,白色机翼后的天空是灰蓝色的,我抬手将画面定格,接着发了一条内容是图片配上简单一句“下一站,罗马”的微博,这一系列举动在登机过程的碎片时间里便已完成。其实此行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离开国土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胆怯、兴奋、期待等各种情绪在心中交织,但我早已习惯了简短快速的信息表达与交流,藏在微博里的这些复杂心情在比用来编写它的更短的时间里就已经被巨大的信息流消解。至于目的地,我觉得将罗马作为欧洲之行的首站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是一座充满故事的永恒之城。如果用意语来读罗马(Roma)会有一个语调上的顿挫,这让我想起纳博科夫关于“洛丽塔”这个名字的读音的描写,仅是口头品读就仿佛已经产生了某种情感在其中,每一个音节都会激起内心的波澜。

整个飞行过程是顺利的,没有遇到气流没有颠簸,人在巨大的机舱里感觉几乎是静止的。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航程,我终于到达罗马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机场,浪漫的意大利人用画家的名字来命名机场,对于这个拥有极为辉煌的艺术史的国度来说,艺术不仅在高贵华美的殿堂中,更在寻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时欧洲已进入夏令时,所以午后时分飞至罗马上空天光依然明亮,我打开飞机遮光板眺望,从俯视的角度看,亚平宁半岛的陆地和蔚蓝的地中海组成一个类似摇篮的形状,美丽并且安详,只一眼就美到让人沉醉,我一边暗暗惊叹一边贪婪遥望,想要把这美景永远印在脑海里。

夜宿罗马城

乘坐机场大巴到罗马市区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以前在一篇文章里读到,罗马晚上的路灯是很暗的,因为罗马人觉得他们的城市已经够美了,根本没有必要再用辉煌灯火来装饰。我从车窗望出去发现的确是这样的,街道上只有一两盏暗黄色的路灯,撩拨着寂静的夜。另外,市区是没有高楼的,据说因为市区范围内建的所有楼房都不允许超过三大教堂的高度。作为首都的繁荣城市,既没有华灯也没有摩天大楼,这也许就是永恒之城的骄傲和坚守。

入住火车站附近街区的民居式旅馆,路人和鸽子都会停留在旅馆门前的水龙头处饮水,厚重高大的木头门和黄铜色的古典钥匙,每个小细节都像是欧洲艺术电影里的情节。房间也是简单整洁的,掀开纯白色的窗帘望出去,看得见对面住户阳台的黑色铁艺栅栏和绽放着红色花朵的盆栽,还看得见昏黄灯光下已经没有多少行人的影影绰绰的街道,我雀跃地想,这也是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呢。旅途劳顿再加上时差的影响,强烈的困意袭来,只身前往欧洲的第一夜,我便在这千年罗马城的一间小房间里安然入眠。

以狼为图腾的城市

意大利版域内被认为最具意大利风情的地区是托斯卡纳大区,那里有大片金色的向日葵田,夕阳西下时美得令人窒息的中世纪广场和喷泉,美术馆里文艺复兴时期温软丰腴的美人,就连天气也是时雨时晴潮湿氤氲的。托斯卡纳区的大多数城市都像它的首府佛罗伦萨一样,以花朵为城市标识,譬如佛罗伦萨的市徽就是百合花图案,温柔,美丽,高雅。

但是罗马的图腾却是截然不同的气质和态度,这是一座以母狼乳婴为标识的城市。国土如一只高筒靴状的意大利和中国一样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其文化必然是整体划一中又具有多元性,罗马和佛罗伦萨的一狼一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既有角斗士的野蛮粗砺,也有拉斐尔的善感多情。

罗马博物馆里母狼乳婴的黑色铜质雕塑,健壮的母狼高昂着头,四肢挺立,神情警觉,两个男婴在它的庇护下吮吸着乳汁,给人一种粗犷、兽性却又饱含母性的感觉。传说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被其胞弟阿穆里乌斯篡位驱逐,他的儿子也被杀死了,幸存下来的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婚后生下一对孪生兄弟。阿穆里乌斯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处死了西尔维娅,并下令将孪生兄弟放入篮筐扔进台伯河里淹死。谁知篮筐不但没有沉没,而且漂到河边,一只母狼将两个孩子衔走,并用狼奶喂养他们,后来被一位猎人捡到,并带回去抚养。两兄弟长大成人后,智勇双全,力大无穷,终于杀死了阿穆里乌斯,为母报仇雪恨。后来兄弟俩在众人帮助下,在母狼喂养他们的台伯河畔大兴土木,建起一座城市,并以他们的名字“罗慕洛”命名,后来慢慢演化成“罗马”这个名称。

从传说便知,是母狼的乳汁孕育了罗马这个城市。我在想,也许这母狼就是西尔维娅幻化而来,本来柔弱的母亲会在自己的孩子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刻瞬间爆发出能量巨大的母性力量,西尔维娅变成彪悍强健的母狼在两个儿子危在旦夕的时候勇猛地拯救他们。这样想来,以母狼乳婴为图腾的罗马作为一国的首都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在每个人心中,祖国如母亲一般,而且是这样洋溢着强大坚毅力量的母亲。

如今,母狼的子孙世代在台伯河边繁衍生息,母狼已化作保护神守护着这座永恒之城,它甘甜的乳汁也已化作流淌不息的台伯河水。

千年风霜斗兽场

春天是罗马最适宜出游的季节。复活节刚过的罗马城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我穿着一件姜黄色风衣轻便出行。罗马之旅的第一站当然是斗兽场,这座壮观的建筑无数次出现在各种画册上,它已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历经千年风霜洗礼的永恒之城。

由于是自由行,所有行程都要自己来安排和执行,查询交通路线是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做好准备的我胸有成竹。像当地人一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往目的地,能够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是自由行的优点之一。试想旅游团的游玩方式,大巴载着游客在景点间来回穿梭,“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形式没有办法触摸到城市生活的本来面目,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平面化的景点叠加。

只有亲自悉心安排行程,做好周密计划,查询每一条原本陌生的路线,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是步行来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才能使旅行的回忆饱满而鲜活。如果途中经历迷路也不必惊慌,因为热情的意大利人很乐意帮助你,而且也许在迷途之后会有计划外惊喜的新发现,我就曾在迷路时赚到了额外的美景,耗费时间和脚力也颇值得。

左:斗兽场的一处通道,有光穿过。摄影/荆潇

右:斗兽场沟壑纵横的内部,烽火狼烟已然消逝。摄影/荆潇

斗兽场外部,以蓝天为背景的宏伟废墟。摄影/荆潇

游览一个城市一定要乘坐地铁,在这个独特的封闭空间里可以看到这个城市与地面景致迥异的一面,使人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这个城市。罗马交通便利,A、B、C三条地铁线路贯通全城,A线路可以直达斗兽场。意大利城市地铁站的标识是一个红色的M,通常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牌子之外就没有更多的地标指示了,这显然是很多年前的样子,却一直没有改变,某种程度上这是滞后和懈怠,但这种老派却也能勾起一种复古情结,那是一种不愿意一味追逐潮流的骄矜。

路途并不长,没几站斗兽场(意语Colosseo)已经到了。人在心情激动的时候,对平日里寻常肢体动作的知觉会变得更加灵敏,我走出地铁站即将亲眼看到斗兽场时的情形就是如此,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自己行走的每一步。虽然无数次看过了图片上的斗兽场,但在真正看到本尊的瞬间还是被震撼了:一座宏伟的椭圆形建筑展现在眼前,土黄色废墟的背景是湛蓝无云的天空,正午的阳光穿越每个孔洞投射出暗影,排着长龙等候入内参观的游人全部被吞没在这巨型建筑的阴影里,而这建筑本身却整个暴露于阳光之下,如此强烈的明暗对比使人瞬间产生肃穆的情绪,阴影中的游人沉默着,准备进入废墟,直面千年风霜。

罗马斗兽场的历史充斥着血腥统治和顽强反抗的彪悍故事。它曾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公元72年,罗马皇帝韦帕芗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驱使沦为奴隶的八万犹太和阿拉伯俘虏修建斗兽场;另有一种说法是他将俘虏来的奴隶卖给当地的罗马人,获得了巨大收入以支持斗兽场建造的庞大支出。真正建造这座建筑的人,更多的是拥有精湛技艺的建筑师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人。

斗兽场大约能容纳观众九万余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供人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女人、奴隶和穷人准备的。在其他楼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特殊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次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都有专属席位。

斗兽场墙垣前走过身着角斗士服装的演员。摄影/邓启耀/FOTOE

斗兽场的进出通道的设计非常科学,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处,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快速疏散,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完全被清空,现代的大型体育场都是效仿它的设计。

角斗是这个血腥圣殿的主要节目,也是一天中娱乐的高峰。为此,当时还出现了专门培训角斗士的角斗学校,由斗兽场来为四所角斗学校提供资金,这四所学校可以容纳两千名角斗士,实际上这些角斗学校不过是训练营和监狱的组合体,因为绝大多数的角斗士都来自于罗马帝国各个地方的奴隶和俘虏,他们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对于当时的贵族来说,最残酷的格斗是最刺激和精彩的节目,看着场上的角斗士搏命厮杀血流如注,看台上的他们兴奋地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参与打斗的角斗士带着戟或短剑,大部分都是奴隶和犯人,也有为了挣钱而自愿前来格斗的,都受过专门训练。格斗分许多种,最有名的是决斗,这种决斗的形式是一方为持三叉戟和网的角斗士,他的对手则是带刀和盾的罗马武士,带网的角斗士要用网缠住对手再用三叉戟把他杀死,对手则带着头盔,手持短剑盾牌,拼命搏斗试图战胜对方。而最残酷在于,决斗结束后,失败的一方要恳求看台上的人大发慈悲,由这些看客决定他的命运。假如他们挥舞着手巾,他就能被免死;假如这些人拇指向下,那就意味着他即将死亡。

再没有哪座剧场比斗兽场更加血腥和残酷了,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真实的流血厮杀和死亡。公元80年斗兽场竣工之时,统治者在其中举行庆祝典礼,他们驱使五千头猛兽与三千名奴隶、战俘、罪犯等上场“表演”、殴斗,这种人与兽、人与人的血腥大厮杀整整持续了一百天,直到兽和人同归于尽。在这样残暴的统治方式之下也诞生过勇敢反抗的英雄,那就是古罗马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角斗士斯巴达克,他最初率领78个角斗士起义,后来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在罗马各地坚持战斗长达两年之久。

如今,金戈铁马、血腥狼烟已消散于千年风霜,贪婪的贵族、悲壮的角斗士和暴怒的野兽化作云烟,曾经的汗水、泪水和鲜血全都渗入这沟壑纵横的角斗台废墟。有人说,只要你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我站在罗马炽烈的阳光下静默地看着这座精致恢弘的废墟,心想时间是仁慈的,它将血腥洗刷,让悲惨消逝,独留下废墟拱门之上细致整齐的纹饰和线条,受人瞻仰又静立无言,任时光流转,世人慨叹。

离斗兽场不远就是凯旋门和帕拉丁山,步行登上帕拉丁山依然是各种神庙、祭台的遗迹废墟,这让罗马成为一座与众不同的首都,市中心不是比邻的摩天大楼和人声鼎沸的大广场,却是大片大片镌刻着历史的荒地和废墟。也难怪有种说法,整个罗马城就是一座开放的大博物馆,它有一种执着的气质,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执着,是一种让难再寻、难再得的过去驻留的执着。

上:凯旋门和帕拉丁山,历史感厚重的市中心。摄影/荆潇

下:古罗马帝王的别墅区帕拉丁山上的露天剧场遗址。摄影/萧良华/FOTOE

寻常只道西班牙广场浪漫不过特莱维少女泉

有一类电影就像是导演写给某个极富魅力的城市的情书,这其中就有为数众多的写给罗马的情书,比如《罗马假日》,比如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这两部气质不同的电影都与西班牙广场和特莱维喷泉有关。《罗马假日》里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在西班牙广场阶梯上俏皮地吃着冰激凌嫣然回眸的镜头成为永远的经典,也使西班牙广场的大阶梯成为世界影迷心中的朝圣之地。而欢快小品《爱在罗马》中,怪才大师伍迪·艾伦让所有的故事从西班牙广场开始,一个在西班牙广场执勤的典型的意大利警察将发生在罗马的诙谐故事娓娓道来。

1953年,美国电影《罗马假日》剧照,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和格利高利·派克(Gregory Peck)的组合堪称经典。供图/文化传播/FOTOE

左:罗马街头小摊。摄影/罗小韵/FOTOE

右:特莱维喷泉即许愿池,许下愿望重回罗马。摄影/荆潇

我在午后时分行至西班牙广场,终于在看过《罗马假日》的若干年后来到这里寻觅公主的芳踪。午后斜阳照亮整个阶梯,阶梯周围的建筑却都处于阴影之中,明暗对比使阶梯更加夺目。游人们悠闲地分散坐在阶梯之上,有人边晒太阳边品尝美味的冰淇淋,一派闲适享受的模样。大阶梯周围也是购物的天堂,众多品牌的旗舰店鳞次栉比,每个店铺的橱窗都布置的如童话里场景的微缩版,就算不进去购物,只在外欣赏橱窗,就已经能够体会意大利人对于时尚的不凡品味。随意穿梭精美店铺逛街购物,走累了买一只冰淇淋在大阶梯上坐下来休息,此番光景应该就是罗马最寻常的美好时光。

穿过西班牙广场,再路过大概两三个街区就到了特莱维喷泉,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就是许愿池,《罗马假日》里的安妮公主和美国记者乔在这里投币许愿,再回罗马,情愫暗生,而《爱在罗马》里的美国女孩在这里与浪漫的跨国恋不期而遇。别称是少女泉的特莱维喷泉大隐于建筑群之中,就像是罗马安藏在宝盒里的一件精美珍宝,游人到此都因它美丽的故事和亲见后比故事更美的景致深深吸引,或站立或席地而坐,只愿能与它亲近无间,靠近欣赏它每一道精美的浮雕花纹,捕捉天蓝色池水激起的每一朵水花,回味着记忆里与之相关的每一个浪漫故事,美妙的一切因为真实经历而铭刻在心。

这就是罗马。沉静的街道与建筑自有淡定从容的气质;斗兽场和帕拉丁山的历史有着铁灰质的沧桑;西班牙广场和许愿池的浪漫娴雅牵着古老与时尚,活泼又清新。这就是罗马,街道与墙壁的缝隙溢满故事,有永恒之城的丰富与厚重慵懒其中。

猜你喜欢

角斗士斗兽场母狼
走进古罗马的浴血斗兽场
母狼报恩
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角斗士喝什么?
罗马惊魂
狼曾舔过我的手
罗马惊魂
让狼舔舔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