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几点体会
2014-11-21万洪珍
■万洪珍
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几点体会
■万洪珍
在戏曲舞台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塑造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今天的,有中年,有老人,命运不同,性格各异。我通过悉心钻研剧本,认真深入生活,提升艺术修养,在导演指导下,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这些人物表现得较为生动准确,完成了演出任务,得到了观众和专家认可。总结这些年来经历的艺术实践,有一些较深的体会。
一.悉心钻研剧本把握人物性格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1993年,我接到饰演《秦香莲》主人公秦香莲的任务。首场演出后,我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导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万,要深入细致地多看看剧本,正确的理解才能掌握好剧中人物,演好秦香莲。听完导演的建议,我又重新拿起剧本。秦香莲是一个善良、温顺、贤妻良母的典型代表。丈夫进京赶考,成了驸马。她进京寻夫,希望他能收留母子。直到韩琪“杀庙”,才打破了她的幻想。秦香莲觉醒了,开始反抗了。通过再次研读剧本,我加深对人物角色的进一步认识。后来,在演出中,我牢牢把握秦香莲的性格变化,“杀庙”前的演唱、表演基调是哀诉和苦求,“杀庙”后演唱、表演突出强调了秦香莲的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在哀诉和苦求中,运用淮剧大悲调的特点,如泣如诉,悲苦凄切,唱得观众落泪;在义正词严中,我运用精短的叠句,情绪饱满,铿锵有力,唱得热血沸腾。这个戏每到农村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赢来一阵阵掌声。
1998年,为参加第三届省淮剧节,我团排练《养蛇女》。领导研究分配我担任该剧主角柳巧莲妈妈柳母角色。当时,我刚满30岁,主攻青衣,也演过老旦,但饰演大型现代戏中的老妈妈,还是第一次。
初上排练场时,我还是迈着老旦步,端着老旦架。邱龙泉导演笑着说,今天排的是《养蛇女》,不是《药茶记》,要生活化。我满脸通红,震动很大。在导演帮助下,我弄清古装戏与现代戏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同时,我反复阅读剧本,找准人物定位,把握人物性格。柳母在剧中是二路角色,但对她的人物塑造,对该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认为柳母性格特征是善良、温顺,但并不软弱,她将爱女儿的满腔情感融入到坚定支持女儿的养蛇之中。有了对角色新的了解和认识,在排练和演出中,我力争做到动作准、道白清、唱动情,始终把握好角色的脉搏,努力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戏获得第三届省淮剧节优秀剧目奖。
二.认真深入生活丰满人物血肉
演员主要是通过研究剧本理解人物,但仅止于此就不够了,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生活。1995年,我团引进大型现代淮剧《心肝宝贝》。这是一出宣传计划生育的喜剧,我饰演剧中一号人物、重男轻女的妈妈。接到任务后,我感到压力很大。这个人物是全剧的轴心,所有人物围着她转,所有情节围着她展开,关系到戏的得失成败。如何演好这个人物,我在研读剧本的同时,主动要求导演带我们去农村采访、座谈,深入生活。我们去了山阳、夏集等镇,找计生助理介绍农村重男轻女的典型,讲重男轻女的故事。还请助理安排几位能说会道的村里大妈、大爷,与我们在一起聊天。我特别留神他们谈的细节,有趣、生动的语言,独特、别致的动作,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我自小在农村长大,亲戚、邻居中重男轻女的人物,也时时在脑海闪现。渐渐的,我有了创作的冲动与演好人物的底气。在排练中,我就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在导演帮助下,演得得心应手。后来,这个戏在农村演出,赢得观众热烈欢迎,一天两三场,连演50多天,好评如潮。
2014年春,扬州市“扬州好人进万家文艺巡演”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县委宣传部将演出任务交给剧团,由剧团排演新戏参加巡演。我跟剧团两位演员共同组成小淮剧《甜》剧组,我饰演剧中婆婆。这个戏根据我县小官庄镇诚忠村村民蒋长凤失去丈夫后,服侍年迈婆婆、照料智障小姑的事迹创作,角度小,构思巧,被列为这次巡演的重点剧目。宣传部十分重视,主动联系,让我们去诚忠村深入生活。到了村里,与村民攀谈;到了蒋家,跟一家人接触。生活中的婆婆88岁,身体却康健,精神也好。她热情、爽朗,乐于助人,在村里很有人缘。蒋长凤谈起婆婆,也是赞不绝口。两天的访谈,婆婆的言谈笑语、行动举止深深印进我的脑海,戏中婆婆的主要性格特征也渐渐明朗清晰。她疼爱媳妇,视为亲女,但说媒的人为守寡多年的媳妇提亲时,她既舍不得媳妇走,却又为媳妇考虑,要求她走。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顾家又明事理的婆婆。在排演中,我用婉转迂回的声腔唱出情深意切的婆媳之情,又用铿锵有力的道白劝说媳妇改嫁,较为生动、准确地塑造出人物形象,获得观众的认可。这个戏也得到专家肯定,在扬州市汇演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还参加了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的复赛。
三.提升艺术修养塑造人物形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真理,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剧本,更深的认识生活,更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记得1995年演出《心肝宝贝》时,每到一处,座无虚席,好评如潮。我当时很得意,私下请人改了一段唱词,在唱词末尾处,加上八句四字叠句,一板一眼,铿锵有力,将唱段推向高潮,赢得观众热烈掌声。然而,演出一结束,我挨了团里导演一顿训,他说,你怎能乱改唱词、音乐?我不服气,顶嘴,观众不是叫好了吗?导演说,这是廉价的掌声,你改得还像是戏中人物唱的吗?你把人物丢了,忘了自己是在演人还是演戏。导演的话,对我震动很大,我当时还不太理解,也很困惑,我真的错了吗?事隔数月后,我才渐渐的明白,导演的话是对的。这关系到演员的艺术修养,正如戏剧家洪深所说:“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
从那以后,我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多看戏,坐在剧场看,对着录像看;淮剧看,扬剧、越剧、黄梅剧也看。我多读书,读淮剧史、戏剧史,读梅兰芳,读筱文艳。前人讲做诗功夫在诗外,演好戏同样功夫在戏外。如果胸无点墨,衣服越华丽,越给别人肤浅的感觉。许多前辈艺术家的知识、学问都很宽,因此他们的演出就显得很生动、丰富,这是极有道理的。二十年前,我演《秦香莲》获得了一些成功,去年复排这个戏时,我对秦香莲这个角色有了新的体验和理解,唱腔、道白的处理,明显有了提高。对一些细节的表演,也做了更符合人物性格的改动,获得导演的赞许。
同时,我对戏曲音乐、唱腔板式及转换、道白等都认真去学习掌握。唱腔、念白是戏曲演员的必修课。我刻苦学习咬字吐字、气息控制、行腔韵味、念白等技术技巧,在演唱中,将情、腔、字密切结合起来,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感染观众。我渐渐懂得,演员在戏曲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不能只是单纯的技巧卖弄,而应该融合艺术修养,这样才能显现角色的活力和魅力。1997年,在江苏省红杉树杯淮剧演唱大赛中,我获得专业组二等奖;1999年,在江苏省盐建杯第二届淮剧广播演唱大赛中,荣获专业组二等奖;2013年,我荣获江苏省首届中青年演员演唱大赛演唱奖。我天赋不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同时,也为更好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十多年来,我参演大、小数十台剧目,演过古装戏《牙痕记》李氏、《丁郎寻夫》张桂英、《金水桥》长孙皇后、《打金枝》国母、《吴汉三杀》吴氏等,演过现代戏《悠悠柳河情》《春雨情》《鸽情》《卖瓜》等,受到过好评,获得过奖项。一次次的演出实践,使我受益良多,对研究剧本、深入生活有了较深的认识,对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也有了一定的感悟。我将在今后的戏曲舞台上,不断追求新起点,树立新目标,为广大观众塑造更多人物形象,为振兴淮剧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