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译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词在外事演讲中的翻译策略浅析

2014-11-20赵晓帆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口译策略

赵晓帆

【摘要】信息时代,口译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国际交流如外事演讲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代表,在交流中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如何将古代诗词在口译现场翻译成目的语还要求精准性和目的性,这令许多学者头疼困惑。因此探究中国古代诗词在外事演讲中的特点及其口译策略,可为口译工作者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口译 外事演讲 古代诗词 翻译技巧 策略

一、引言

历史上有记载的交替传译会议口译活动发生在1919年法国巴黎和会上,因为有说英语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首相乔治参加,英法交替传译被大规模采用。目前,交替传译仍是最为常见的口译类型,现在普遍应用于如公共演讲、商务洽谈等场合。随着信息时代全球化到来的今天,口译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国际交流如外事演讲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使用语言交流时,必然涉及到文化的交流。而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髄代表,在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联合国会议,还是国事访问演讲,与会领导人数次引用中国古代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决心。而由于古代诗词是文化的高度集中体,因此将诗词在口译现场翻译成目的语还要求精准性和目的性,这令许多学者头疼困惑。无数学者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文字千锤百炼,以使其翻译通顺又能体现它原本的文化。这样耗时耗力的内容不仅令笔译者折腰,更让时间紧迫的现场口译陷入困境,而如何准确的把握源语讲话人所要传递的信息,对于中国古诗词的出处及白话文理解,以及在此处使用此句诗词的目的,该怎样在短时间内将这些意思和文化传达出去?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外事演讲翻译

外事翻译具有政治性和政策性强两大特点。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外事翻译的内容大多是有关国家的立场和政策。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形象、声誉、地位及国际关系等,就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其次,外事演讲翻译的时效性很强。而口译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时间紧迫,要求译员当场必须完成翻译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向中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向世界介绍我们的国家,尤其是通过外事演讲手段介绍我国。作为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外事演讲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桥梁,它有助于加强中外的友好关系,促进贸易往来,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所以这其中有多位中外领导人在中外外事演讲或出席各种活动中引用中国古代诗词来更好的介绍中国。然而中国古代诗词英译原本就是一个正处于研究中的问题。不单是中国古代诗词具有的浓缩性,诗词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中国诗词多半是短小精悍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不多,但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因此要借助非常简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体现讲话人在演讲中引用此句的目的和意义,这难度对于现场口译古代诗词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变译理论

目前针对黄忠廉的变译理论,其研究对象多为笔译, 然而变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与口译的特点十分契合。因此试图将变译理论与口译相结合,本文尝试探究诗词在外事演讲中现场口译的翻译策略。虽然口译与笔译都是翻译行为,二者的理论上也存在着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但二者在实践中也有明显的不同。在笔译中,译员可以花大量时间思考习语的翻译。而口译具有“当下性”和“及时性”,即在连续口译中,译员需在2~3秒内即做出反应。变译理论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我国翻译理论的空白。特别是修正了我们普遍的翻译观念,认为只有全译才是翻译,变译就被忽略,甚至算不上翻译。变译理论将这些非全译的方式和文本给予正名。但是就如其他翻译理论一样,变译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本文运用变译理论分析了2013年李克强总理两会答记者问和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以其译员在现场口译中的处理策略为例。

1.摘译,先摘后译。“摘”指采撷原作精华。根据特定读者的需求,选取原文中的主要信息或者读者最感兴趣部分的内容的变译活动。摘译的目的是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但绝不是乱砍滥伐,而是要有针对性,所选内容和含量应根据读者需要而定;所译部分要确切表达原意,不得加入译者个人的见解。

例子如下:

a.谢谢杨部长,谢谢大家的光临,祝各位记者朋友在大会期间的采访顺利成功。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

b.That is the end of the conference today and thank you for coming.

原句是典型中国式会议结束语。然而这种汉语中盛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很可能就是累赘,显得繁琐而不达要点。译文中译者只截取这些习惯用语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会议结束,谢谢,即上文。简洁而明了的表达了发言者的意思。

2.编译,对原作加工整理后翻译的编译方法。所谓编译就是编译与翻译,是译员对原语内容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翻译的变译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先编后译。编译的方法与摘译方法相比,多了合并、增添、调整顺序等手段。

a.构筑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b.to build a new type of major-country relationship that is unprecedented and inspiring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本句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意思是比古人更好,后来者也无法超越。笔译的译文是“The best there ever was.The best there ever will be.”两句是分开翻译,且句子太长。而口译中,译员则整合两者意思进行编译,简洁明了。

3.阐译,对原文字里行间的意义通过增加词语明显的翻译并解释出来,即增译。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译员要对内容进行补充性解释翻译。让听者可以理解发言者引经据典所要表达的意思。增益的手段通常有解释,增补,加注等,而口译多数使用的就是解释。

a.两岸三地的华文媒体人

b.between mainland,Taiwan,Hongkong and Macao.

若译员按照发言的人话应直接将“两地三地”翻译成“both sides and three places”,这显然会造成听众的困扰。因此,译员对两岸(即海峡两岸)三地(香港,澳门,台湾)进行解释,即为阐译。

四、结论

现在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外领导人在外事活动中引用中国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现象而言,口译同传对于听者来说也变得更加重要和艰难。而无论是何种翻译方法都有其可行性,只是哪一种更为简洁迅速,让人更加通俗易懂而已。根据黄忠廉的变译理论,外事口译活动中对于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方法,摘译、编译和阐译尤显更加快捷、方便,也希望此观点为众多的翻译人员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

[2]黄忠廉.变译(翻译变体)论[J].外语学刊,1999(3).

[3]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外对翻译出版公司,2002.

[4]王青.变译理论及其在外宣翻译中的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口译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