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研究
2014-11-20马艳洁
马艳洁
【摘要】目的:研究肛周脓肿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160例肛周脓肿患者,对其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60例患者共分离出205株病原菌,其中厌氧菌115株,占56.1%;需氧菌90株,占43.9%;革兰阴性菌181株,占883%;革兰阳性菌24株,占11.7%。检出株数最多的为脆弱拟杆菌,检出91株,占44.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检出58株,占283%。其次,肛周脓肿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敏感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达989%。结论:肛周膿肿多是由厌氧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混合性感染,首选抗厌氧菌及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肛周脓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R6571+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1-0079-02
肛周脓肿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1]。绝大多数患者是由肛腺感染导致,多数患者发病急,伴有高热,剧烈疼痛。该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占整个肛门直肠疾病的25%[2],多见于男性,并且病程较长,患者承受痛苦较大,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该病患者均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引流排脓,控制感染[3]。本研究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指导临床用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160例,男118例,女性42例;年龄16~71岁,平均(43.6±15.26)岁;病程4~16d,平均(725±2.18)d。其中黏膜下脓肿6例,皮下脓肿7例,马蹄型脓肿12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1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35例,低位肌间脓肿82例。瘘道内口(胸膝位):2点18例,5点27例,6点41例,7点22例,10点17例,12点35例。
1.2取样方法肛周局部消毒,手术切开引流前,严格无菌操作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2ml,立即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3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①需氧菌培养:将脓液直接涂片并行革兰染色,同时将其接种在普通培养基上,37℃培养24 h后,选择典型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并进行菌种鉴定。②厌氧菌培养:用5 ml注射器抽取脓液后,快速插入塞内进行检查或者床头接种厌氧菌培养基,进行厌氧菌的培养。③药敏试验:采用常规纸片扩散法,37℃下12 h观察结果。若抑菌圈大于15 mm,则判定该菌株对所试验药物敏感;若抑菌圈小于15 mm,则判定该菌株对所试验药物中度敏感;若无抑菌圈则为耐药。
2结果
2.1病原菌培养结果160例患者共分离出205株病原菌,其中厌氧菌115株,占56.1%;需氧菌90株,占43.9%;革兰阴性菌181株,占883%;革兰阳性菌24株,占11.7%。检出株数最多的为脆弱拟杆菌,检出91株,占44.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检出58株,占283%。结果见表1。
2.2药敏试验结果肛周脓肿病原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敏感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达989%,结果见表2、表3。
3讨论
肛周脓肿的病原菌主要是由需氧菌与厌氧菌构成,正常情况下,需氧菌和厌氧菌属于正常菌群,在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4],但当机体抵抗力较低时,这些菌属可能会侵入人体的组织器官,导致内源性感染。
本研究中,160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混合细菌感染的患者有98例,而单一细菌感染的患者只有62例。从肛周脓肿患者脓液中分离出的细菌中,除链球菌属及葡萄菌属以外,大多数细菌属于人体肠道的正常菌属,且与腹部其他部位分离出的菌种相似。由此说明,正常情况下这些菌属不具有致病性,而且在人体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这些正常的菌属则会表现出其致病性。
有研究认为,需氧菌为肛周脓肿的主要致病菌,近些年来,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不断提高,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不断升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肛周脓肿患者中厌氧菌感染率较需氧菌高,占56.1%。本研究还检出革兰阴性菌181株,占883%;革兰阳性菌24株,占11.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肛周脓肿病原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敏感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达989%。
本研究提示,肛周脓肿大多为内源性细菌感染导致,其主要是以厌氧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的混合性感染,进行治疗时,应首选抗厌氧菌及抗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宋新江,张利萍,严水根,等.肛周脓肿病原学特征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38-5040.
[2] 杜一华,胡晖.肛周脓肿合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10,25(18):1723-1725.
[3] 宋新江,张利萍,严水根,等.肛周脓肿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785-4787.
[4] 谢杰斌,陈荣,郑晨果,等.肛周脓肿细菌谱及药敏变化特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5-97.
[5] 张晟春,李开伦,陈锦珍.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在肛瘘旷置术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10,31(9):1175-1176.
(收稿日期:20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