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4-11-20朱华强向礼贤
胡 冬,吴 茜,陈 刚,朱华强,向礼贤,张 薇
(四川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绵阳62100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定植于胃黏膜表面上皮与黏膜层之间的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发现并分离出Hp后,其一直是研究热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在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其平均流行率在亚洲约为50%。Hp感染是多种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的重要致病因素已达成共识。最新研究提示Hp感染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缺铁性贫血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研究是近年来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Hp感染状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子,分析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索Hp感染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3例,男45例,女38例,年龄60~78岁,中位年龄65岁,病例纳入标准为:(1)病例资料记录完整,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ISH)高血压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均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无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衰竭;(3)所有病例均无明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或消化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反酸、胃痛等;(4)所有病例近期均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史。
二、方法
1.血清样本采集 研究对象空腹12 h清晨抽取静脉血,使用惰性分离胶促凝管采集3 mL,30 min内分离血清进行检测。
2.Hp检测 采用安速TM幽门螺杆菌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研究对象Hp感染情况,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3.生化指标检测 采用日立0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高敏 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具体操作参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4.颈动脉超声检测 采用GE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管壁内径,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强度、数量等。以CIMT≥1.0 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标准,以动脉内膜局限性突出管腔和CIMT≥1.2 mm为斑块形成标准。
三、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成组设计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Hp感染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研究对象经Hp检测分为2组[Hp阳性组37例(44.6%),Hp 阴性组46例(55.4%)],两组间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伴随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组CIMT异常率及颈动脉形成斑块率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Hp感染与血清LDL-C、Lp(a)、Hcy和 hs-CRP含量分析
Hp阳性组患者血清 LDL-C、Lp(a)、Hcy和hs-CRP含量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Hp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患者血清LDLC、Lp(a)、Hcy和 hs-CRP 含量分析
Hp阳性患者以是否存在现症感染而分为现症感染组和既往感染组,现症感染组LDL-C、Hcy和hs-CRP 3项指标均高于既往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研究对象Hp感染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析[例(%)]
表2 研究对象Hp感染与血清LDL-C、Lp(a)、Hcy和hs-CRP含量分析
表3 Hp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患者血清LDL-C、Lp(a)、Hcy和hs-CRP含量分析
讨 论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中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最近研究提出病原体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及其他动脉病变的程度,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的CIMT可视为一种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指标,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患病和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分析了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显示Hp感染率高达44.6%;结合CIMT及硬化斑块形成,分析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存在关联,结果显示Hp阳性组CIMT异常率及颈动脉形成斑块率均高于Hp阴性组,提示Hp的普遍感染可能加速了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本研究结果再一次证实了病原体负荷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复杂慢性炎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主要包括脂质因子及炎症因子,现有研究已提示Hp感染与脂质代谢紊乱存在关联[2-3]:(1)Hp致病因子可促进脂质过氧化,产生氧化型LDL;(2)Hp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可激活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脂蛋白酶活性,从而导致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3)Hp释放内毒素或某些炎症介质,使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活性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减少;(4)Hp诱导胃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LDL组分中的载脂蛋白B,可引起血脂增高。另一方面Hp可产生多种与炎症和免疫损伤有关的致病因子(如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细胞空泡毒素、尿素酶等),这些因子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诱导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局部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甚至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特别是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能上调机体血清hs-CRP的表达[4];同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hs-CRP能诱导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刺激单核细胞细胞因子的释放并激活补体系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本研究中分析了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 LDL-C、Lp(a)、hs-CRP含量及Hp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且感染Hp的患者其血清LDL-C、Lp(a)及hs-CRP含量显著高于未感染Hp的患者,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感染Hp一方面可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加剧,进而加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可能直接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水平并诱导动脉局部炎症反应,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众多资料显示血清Hcy浓度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性等,从而促发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Hp感染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含量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为Hp感染易造成胃萎缩,通过影响消化道对Hcy代谢过程中辅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降低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从而造成高Hcy血症,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Hp感染可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Hcy积聚于体内,导致高Hcy血症,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启动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Hp抗体,尤其是IgG型抗体检测仅用于流行病调查,判断Hp的既往感染,难以阐明Hp现症感染与疾病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安速TM幽门螺杆菌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其包含2种Hp特异蛋白(Cls.ll和 A22),其中 Cls.ll是 Hp 在大量繁殖、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是Hp活跃增殖的标志,其特异性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约3至6个月,最长约1年),阳性者提示现症感染[5];而A22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较长,提示既往感染。我们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检测,以此为依据分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LDL-C、Lp(a)、Hcy和hs-CRP含量,结果显示现症感染组LDL-C、Hcy和hs-CRP 3项指标高于既往感染组,提示在Hp活跃增殖状态下,机体炎症反应更剧烈,对脂质代谢具有更大的影响,Hp活跃状态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加重具更高风险,进一步证实了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相互关联。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中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Hp感染能增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尤其Hp现症感染可能具更高风险,Hp可能通过引起/加剧炎性反应及脂类代谢的异常,参与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但由于本研究例数少、观察指标单一,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更确切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Akbas HS,Basyigit S,Suleymanlar I,etal.The assessment of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nd serum paraoxonase-1 activity in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 subjects[J].Lipids Health Dis,2010,9:92.
[2]Gerig R,Ernst B,Wilms B,etal.Gastr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metabolic traits in severely obese subjects[J].Obesity(Silver Spring),2013,21(3):535-537.
[3]Gasbarrini G,Racco S,Franceschi F,et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from gastric to systemic disease[J].Recenti Prog Med,2010,101(1):27-33.
[5]Mumtaz K,Abid S,Yakoob J,etal.An office-based serological test for detection of current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is it useful[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18(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