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研究生就业与创业辅导初探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
2014-11-20贺薇宋杨
贺 薇 宋 杨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艺术类研究生就业与创业辅导初探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
贺 薇 宋 杨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本文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应届毕业研究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征和分析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阐述有效改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从而引导艺术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推动高校就业工作。
艺术类研究生 就业指导 创业辅导 有效建议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艺考热”逐年升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艺术类毕业生为12.3万,2006年16.3万,2007年21.2万,2008年26.8万,2009年增加到29.6万人,四年间毕业生数增长近1.5倍,增长率为140.7%[1]。一方面,艺术类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另一方面,社会上的艺术人才需求相对减少。供求矛盾的不断加剧,使艺术类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艺术类学生崇尚自由、不愿受管制和约束的性格、对新鲜事物敏感等特点使他们成为高校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因此他们在就业方向和层次上也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由于部分艺术类研究生的就业意识不强、缺乏理性的自我认知,再加上个人职业期望与用人单位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原因,因此在毕业季会面临“单位选我,我不去;我选单位,单位不要”的尴尬两难境地,造成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签约率低下,导致社会各界对艺术专业前景表示堪忧。例如2012年2月,上海市教委将艺术设计、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18个本科专业列为“年度预警专业”,建议艺术类院校压缩10%的招生规模,原因是这些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签约率低[2]。
提高艺术类研究生的就业率,必须做好艺术类研究生就业与创业辅导工作。首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毕业生的求职目标和需求,其次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看待求职过程中的挫折,不断完善自我,最后使个人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于2014年6月针对应届毕业研究生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15届工业设计、设计艺术学、传播学三个专业的学生集中开展了就业创业相关问题的书面调查活动,并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系统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选择职业因素分析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意愿会受到自身内外部、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成长经历、职业发展规划、社会就业背景、专业市场发展前景等。从调研结果来看,影响艺术类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35%的学生选择职业发展前景,认为这是在选择工作中首先应该考虑的,说明很多学生已经做了比较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28%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表明学生比较关注自己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25%的学生选择就业地区;12%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理想和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就业地区”排在第三位,说明硕士研究生意识到大城市虽然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是就业压力较大。
二、就业信息渠道
在获取就业信息渠道方面,参加校园现场招聘会是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就业单位的主要方式,约占调查人数的45.7%。通过与校企合作实习,包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的同学占28%。采取他人推荐,如导师、校友、亲友等方式的同学占16.3%。主动到单位求职自荐的同学占10%。大多数同学(约占64.9%)认为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择业的最佳方式。
三、关于就业去向
研究生就业去向的选择为:找工作占62%;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占23%;继续深造占2%;自己创业占11%;其他占2%。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在毕业生创业指导这方面我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如成立创业实验中心或相关的机构,对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创业辅导。
四、关于行业类型
研究生在选择单位性质时,体现出稳定的倾向。按照最想去的工作单位性质所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占34%;国有企业占30%;外资或合资企业占16%;私营或民营企业占14%,三资企业呈直线下降趋势。除了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原因还可能收到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研究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性质时更加倾向于国家机关及大中型企业而轻视了三资企业。
五、关于就业地区
参与调研的同学希望在以下地区工作: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占52%;中小城市占34%;西部占4%;不限地域占10%。大多数同学向往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中有一些认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形成大部分学生扎堆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局面。面对这样的选择现实,我们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深京沪等地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避免就业竞争压力过大选择在本土发展,他们往往带有家乡较富足的自豪感。
六、关于理想薪资
学生普遍认为研究生理应比本科生,专科生挣钱多。他们希望的月薪价位是:(A)4000~6000元占47%(B)6000~8000元占29%(C)8000元以上占24%。令人可喜的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内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设计的重要性,2007年温家宝同志特地强调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这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是非常有利的。
七、关于女生就业问题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尤其是当今社会职场不容忽视的性别问题,女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值得我们重视。调查结果显示76%的同学同意“女硕士就业难”的观点,8%的同学表示还说不清楚,16%的同学表示不同意。这说明同学们普遍对女硕士生就业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由此可见,女生的就业问题更突出。
通过对我院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很好地让学生做到了“知己知彼”。“知彼”即了解、掌握大家的就业心态和意向,有助于学院指导和帮助大家顺利就业;“知己”通过学生反观学院,有利于学校在教学改革和课程的设置及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上的方式调整,使之更具针对性。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艺术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就业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形成原因,现就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两难”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价值观,加强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受社会、学校、家庭、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阶段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择业观,因此怎样让他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显得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评价自己,包括兴趣爱好、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适应能力等,避免选择的盲目性,适时结合当年就业总体情况、专业市场、个人目标,确定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找到自身和单位的结合点,准确进行个人定位,不断完善和调节自我,为单位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2.建立全程化、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教育指导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应区别于本科生。要向专业化、一体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做到科学性、连续性和前瞻性。高校应深入挖掘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指导队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未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国内外资深的职业规划专家、学者到学校作报告,帮助学生完善艺术类研究生职业生涯测评体系,使学生的愿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做到职业规划与个人综合素质相匹配,与市场接轨。
3.建立区域共享的艺术类就业与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应充分整合资源,让学生快速全面地获得就业信息,要建立一个更专业化、更强大的艺术类就业和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包括三部分:(1)就业信息。主要有单位发布的职位需求、社会实习实践、行业前景调研等信息内容;(2)创业信息。主要包括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创业指导教育、创业项目信息、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等信息内容;(3)咨询信息。主要指就业咨询和创业服务咨询。使各学校、各专业的艺术类毕业生能够充分共享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了解行业特点和市场前景,找到适合自己而又满意的工作。
4.建立“一对一”帮扶,进一步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
提高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降低就业困难生的比例,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通过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电话约谈等形式,帮助困难毕业生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重新调整就业期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同时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困难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积极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5.积极组织与国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项目,拓宽毕业生的国际视野。
通过学生活动,有计划地挖掘创新型人才,培育创业团队。通过和国外高校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包括社会实践实习、项目合作资助、课题联合研究、就业创业培训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与创新的区域合作平台,提高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增加就业创业成功的砝码。
6.建立贯穿艺术类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就业与创业辅导体系。
研究生课程采取了1+1的授课方式,第一个“1”指的是学院老师授课,第二个“1”是由国内外在创新创业方面突出的老师或企业家传授实战经验。第二个“1”中包括了积极推荐学生参与合作项目,提高专业技能,近距离接触社会;创业前辈讲授创业历程,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增长创业知识;企业家讲述公司运转等情况,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1]苏茂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
[2]新华社.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为主流[N].中国文化报,2012-0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