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境外重要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机制的思路建议
2014-11-20刘伯恩王海军
刘伯恩,王海军,黎 禹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矿产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复兴。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因此,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机制,是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日益严峻,降低境外资源取得成本持续增加的必由之路。集中在4~15年(表1)。部分矿种的保障能力相对较高,但由于这些资源用量大,国内开发规模相对偏低,尤其是铁、铜、铝资源以低品位矿居多。近年虽然由于矿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刺激采掘业投资力度增强,发现了许多大中型矿床,但详查和勘探阶段投资较弱,储量升级缓慢,使得一些重要矿种的储量呈下降趋势。
1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面临的基本形势
1.1 国内资源储量下降,保障能力略显不足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铜等大部分矿产的储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静态供应保障能力主要
表1 大宗矿产储量变化情况
1.2 资源需求急剧扩张,供需矛盾突出
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对大宗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强劲。2000~2011年,铁矿石消费增加了6.0倍,铜增加了3.2倍,铝增加了4.2倍。受需求拉动,国内矿山产量也呈持续扩张趋势。例如2000~2011年,铁矿石、铜矿和氧化铝产量分别增长了4.9倍、1.2倍和7倍,产量增长仍赶不上消费增加,致使供需缺口逐步增大(表2),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如2011年,我国铁矿对外依存度达56.4%,铜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铝的对外依存度接近60%。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市场需求依旧强劲。
表2 我国大宗固体矿产产量、消费量情况
1.3 矿产品进口成本剧增,为经济安全带来隐患
我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原油、铜矿、铁矿、钾盐及氧化铝等大宗资源产品的重要进口国,个别矿产品的进口规模甚至已经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50%。加之矿产品价格持续走高,2002~2011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用汇总额达3960亿美元,按我国GDP增速折算铁矿石进口用汇总额约3151亿美元,十年来铁矿石价格暴涨使我国多支出了约809亿美元(图1)。国际矿产品定价权的缺失,加之缺乏充足稳定的供应基地,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直接增加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成本。
1.4 境外资源来源地集中、运输通道单一,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我国境外矿产来源地相对集中(表3)。以铁矿石为例,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三个国家的进口量占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0%以上,其中澳大利亚一家就占40%多。同时,从我国矿产资源供应的运输通道来看,绝大部分为海上运输、路途遥远、运输周期长,而且必须经过一些海上运输要塞,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境外资源产地集中、运输渠道单一,给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留下了隐患,进而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
2 构建境外重要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机制的思路
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围绕国家宏观需求,根据不同矿种,在不同区域、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图2),降低重要矿种产地集中、运输渠道单一的风险,建立稳定持续稳定矿产资源配置体系,初步建立我国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新格局。
图1 铁矿石进口金额汇总及按GDP增速折算进口用汇(以2001年为基准折算)
表3 2011年我国大宗短缺矿产品进口量及进口来源
图2 境外重要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机制
2.1 重点矿种
瞄准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以我国紧缺矿产、能源矿产、战略矿产、效益显著矿产为核心,建立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一是紧缺急需的大宗矿产,包括铁、铜、铝、镍、铅、锌、锰、铬、钾盐等紧缺矿种。
二是能源矿产,包括铀矿、石油等矿种。
三是新技术新材料战略矿产,包括稀有矿产(锂、铍、铌等)、钴、石墨等重要战略性矿种。
四是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矿产,包括金、银、铂、金刚石等矿种。
2.2 重要区域布局
充分考虑监管、主权和环境风险,重点考虑资源比较丰富、找矿潜力较大、开发环境好、安全有保障、法律较健全的国家,同时,综合考虑资源禀赋(成矿条件与远景、找矿潜力等)、矿产的可得性(地理区位、运输成本风险等)、矿业投资环境(政治稳定性、地缘政治、外交友好程度等)。
一是加强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该地区具有找矿潜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势,但是主权风险较大。
二是强化与非洲国家合作。该地区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外交友好,但缺点在于主权风险较大、运输成本高。
三是深化与拉美国家合作。该地区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大,是当前矿业投资的热点地区。部分国家对外国投资者持欢迎态度,如秘鲁等。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委内瑞拉的主权风险较大。
四是兼顾发达国家。该区域具有良好的法律环境、较低的主权风险、良好的融资环境,但是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3 推进境外重要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机制的政策建议
围绕重点矿种和重要区域,构建“政府引导、地勘先行、企业跟进、金融推动、基础支撑”的保障机制(图2),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实现境外资源勘查开发的重大突破,明显提升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3.1 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的走出合作机制
一是做好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配合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在矿产资源战略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实施境外地质勘查战略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今后五到十年的境外工作目标及重点。二是建立与资源国的协调机制。坚持以国家利益为主,通过政府间合作协议等方式,协调我国与其他资源国的关系,特别是资源禀赋丰富国家。三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如与发改委协调境外矿业项目审批,与商务部协调援外项目合作支持,与科技部深化成矿理论、勘查技术等方面科技合作,与外交部协调地质仪器设备报关、项目人员出国等事项。
3.2 地勘先行,摸清区域地质规律和矿产潜力
地勘工作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前导,在重要区域开展重点矿种基础地质研究和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尤其是亚洲、非洲、拉美等工作程度低、勘查深度浅、资源潜力大的国家。一是加快全球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围绕资源丰富、主权风险低国家,开展重要矿种全球分布规律研究,分析全球不同成矿构造单元上述重要矿种的成因类型和产出特征,总结重要矿种不同成因类型和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和找矿标志,以及相适宜的勘查技术方法。二是做好矿业潜力评价。开展重要矿种全球资源潜力研究,提出上述重要矿种的我国境外勘查、开发的战略选区建议,为后续勘查开发打好基础。三是加快境外地质资料和地学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收集国外地质资料,在综合集成的基础上形成地质资料图和数据库系统。
3.3 企业跟进,多元化开展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工作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主体。一是支持走出去企业多元化。国企对外投资占到投资总额的75%,而民营企业相对滞后。今后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将国内异常活跃的民间资本引导到境外勘查开发中去,进一步为民营企业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企业自主决定不同的境外勘查方式。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境外勘查。如境外并购、长期合同、参股,以及“以援助、贷款、设备、基础设施换资源”等多种途径。三是对企业走出去进行风险提示。国外矿业开发与国内差别巨大,项目投资不能简单套用国内标准,一定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原住民问题、劳动力资源保障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社区要求、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因素。
3.4 金融推动,为境外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具有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特点,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金融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继续发挥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资金的作用。以重点区域为开发重点,灵活采取多种方式,重点支持资源类企业和地勘单位赴国外开展重要矿种的勘查和开发,通过稳定支撑,构建境外矿产资源稳定供应配置体系。二是探索建立境外矿业投融资的新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以矿产资源储量为基础,综合考虑社区、环境、政策风险等多方面要求,探索符合商业运作规律和矿业活动规律的金融支持政策,为“走出去”企业获得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提供支持。三是充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既能实现技术与资本对接,从市场募集勘查资金,也可减少国别因素的影响,间接获得世界各地的项目。
3.5 基础支撑,做好经济规律和投资环境分析
做好目标国及区域经济、政策、文化等方面的前期研究,为我国企业开展境外矿业投资提供服务。一是构建世界矿业信息收集渠道。仿照加拿大MEG,建立与国际主要矿山企业的稳定联系渠道,系统收集世界重要矿业信息。二是加强对资源经济规律的理论分析。根据不同矿种,建立相关模型,深入研究世界矿业经济周期,分析经济规律背后驱动力,指导国内企业如何利用矿业周期,实现权益最大化。三是继续深化国别矿业政策研究。包括国家层面的资源外交政策以及国内走出去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金融机构投资决策、企业项目阶段、投资方式、矿种选择等,完善国别研究的动态信息库。四是建立境外矿产勘查开发的风险预警机制。如对重要资源国家的经济、政治风险等方面进行监测、评估及预警,建立境外投资的风险级别,科学部署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战略布局,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做基础支持。
[1]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总结[R].2012.
[2]贾文龙,陈甲斌,等.2009年度全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3]梅燕雄,胡如权,李莉,等.合作共赢,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J].中国矿业,2011,20(5):1-3.
[4]李振超.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矿业,2013,22(2):14-16.
[5]龙宝林.提高矿产资源持续供给能力问题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