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是一场革命

2014-11-20

北京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协同北京资源

作者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

北京之所以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城市病严重,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强的公共资源和城市功能过于集中。

近期,结合参加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关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调研,反复学习总书记来京时的指示、郭金龙书记在市第十一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关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有几点思考。

需要强化的认识

疏解非核心功能不等于疏解低端产业。北京之所以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城市病严重,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强的公共资源和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战略定位下,虽然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没有定位经济中心,但北京实际形成了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如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所言:“北京现在实际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真正的金融中心。上海一共只有四十几家出版社,北京有几百个出版社……过去梅兰芳非到上海唱出戏才红,1949年后,不管什么剧团(演艺人)不到北京去,没有人承认你的艺术成就……”。不提北京经济中心定位,不是不要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而是改变大而全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多的人讲的是低端产业如何疏解,很少讲什么功能应该疏解。一般讲,低端产业指耗能高、污染重的行业,也指洗浴、足底、小饭馆等产值低、科技含量小(无)的行业。但需考虑的是,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安全、卫生、廉价、规范的后者,恰是国内外游客所欢迎的服务。由此联想到北京过于集中的医疗、教育资源,实际成了全国的医疗中心、教育中心,并承载着由此发生的大量的人流、物流。所以,总书记讲的是疏解非核心功能,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低端产业。

疏解非核心功能,不等于分解非核心功能。就功能而言,其产业载体既包括高端部分,也包括低端部分。如服装产业既有艺术创意、服装设计、服装教育、国内外服装展示、交流等高层面生产经营活动,也有服装机械研发制造、服装加工、制作,更有服装批发、零售等物流层面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研究功能疏解时,不能只讲物流层面,而割裂其上游产业链的联接与发展。

协同发展不等于资源的简单疏散。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基础是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只有协同发展,才能走上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区域互补、利益相连的辉煌大道。资源有物质的、自然的;也有智力的、科技的、知识的;有可物理性分割、调整、平衡,也有不可物理性分割和疏解。有的资源是可以随功能疏解而调配,有的资源则做不到。如北京定位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反映出北京最大的资源是创造、管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人才、知识、技术;对此很难简单化的迁移、派送,而需要发挥其向外的辐射作用,使津、冀两地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发挥津冀两地人口、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优势对接技术、科技、知识等高新产业资源,捕捉本地实体经济发展机会,做到产业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使北京成为一盏辐射周边的明灯而非吸耗周边资源的黑洞。

需要坚定的立场

站高、增全、看远。市区两级政府各部门、相关单位都要向高处站,只有登得高才能看得远;都要增强全局观念,只有心中有全局,才能自觉登高看远。何算高处?何为全局?就是总书记强调的: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认识它的重大意义,去研判每一项功能的是与非,去设计每一个产业的留与去,去落实每一次决策的主体责任,去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北京、天津、河北打破各自一亩三分地的局限。但并不是说只讲全局,不讲局部,只讲三地不讲本地。如北京在协同发展中必须保证首都功能的实现,形成服务中央党政军、国家机关工作的实力、服务国际交往中心的实力,创造科技、文化发展的最佳环境的实力,满足国内外游客和城乡居民需要,提供消除城市病的生态、宜居条件的实力,这就要求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大的提升和持续的活力。因此,京、津、冀三地必须从全局的立场和各自的定位出发,综合三地人口、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优势、区域长项和产业基础,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实现强强对接、差异互补、协同改造,淘汰产能过剩、耗能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产业,这是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基础,坚定站高、增全、看远的立场则是前提。

肯舍、真助、狠己。可以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会更多地涉及经济功能范畴的产业,既包括隶属北京地方的企事业单位,也包括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正如郭金龙书记所讲,调整疏解北京城市功能,关键是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克服“舍不得”的思想。首先是对效益不错、耗能不高、污染不重、潜力待发但不属于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舍得疏解出去,真正作到壮士断腕,只有这类产业疏解,才能得到天津、河北的真心欢迎。其次,对于高消耗、重污染产业以及带有一般性污染性质的产业,应会同天津、河北共同制定实施改造措施,使其疏解到位后得以改变,成为疏解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不能改造的产业应坚决淘汰,其实不淘汰也不会有人接。再次,对疏解后腾空的土地、厂房、商厦等用地、设施,既要腾笼换鸟发展符合城市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满足首都功能实现的经济要求,更要狠于律己,改做减法。在建筑体量上只减不增,通过建筑体量上减量,达到减人流、减物流、减资源负担,缓解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要舍得将减量中腾出的空地合理用于补充城市绿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益设施用地,改变首都的生态环境,并逐步消除道路拥堵、空气质量低下的城市病。

需要务实有序的政策措施

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不是纸上谈兵,重在落实,难在实施,既要政府引导,更要市场主导。

建立高层次的领导体制。设立中央分管领导与京、津、冀三地主要领导挂帅,两级政府跨部门的疏解建设发展协调机构,统筹制定规划、政策并领导实施。建立疏解、建设、管理、运营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三地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合理安排疏解产业用地需求和规划布局,严控北京五环路内增量,引导京、津、冀三地产业及业态升级、转型、整合、迁移、淘汰,实现三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谋划、协同发展。

建立市场为主导的运行机制。疏解非核心功能涉及大量的产业转移、市场迁建,产业发展、市场兴衰由市场规律起决定作用,难以人为强求。为此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由中央和三地及三地所辖相关政府,按一定比例从各自财政收入中筹建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扶植基金,并统筹制定税收、供地等政策,在前期疏解工作过程中专项扶持产业改造、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市场培育,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发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级产业园区的政策辐射、成果转化、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系统的产业对接协作政策。

疏出地北京应依法规范做好合同解约工作,制定合理的经营损失补偿政策,联合接收地天津、河北制定商户进场的鼓励政策、企业落户的奖励政策。

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的投融资机制。统筹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有计划的组织土地一级开发,既是打通三地发展大动脉,激活三地资源要素,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要求,也是被疏解功能产业落地的保证。两项工作工程量大、投资集中,资金运作一般是先投入后回笼,需由三地共同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投融资平台,并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策资金支持和国家社会保险等长线基金的融通。

另外,对随产业或单位疏解到新区的原北京市常住人员在住房、医疗、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及现行政策下的户籍管理等方面均需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猜你喜欢

协同北京资源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我给资源分分类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资源回收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