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发展的系统工程

2014-11-20何向阳

扬子江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作家

何向阳

网络文学发展的系统工程

何向阳

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思路及对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到网络文学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网络文学16年,是一个什么概念?

我们当然可以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性、文学范式诸种方面去感知其间的巨大改变,它几乎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潜在改变着我们思想和写作的方式。而最能说明这个概念的是这样一串数字: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起码有2000多万人参与其中的写作与创作,而在网上公开发表作品、相对固定的至少有200万人,网上赚稿费的作者至少10万人,而职业、半职业的写手已超3万人。以上是白烨近期一篇文章中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字,而另一数字来自胡平,在《网络文学的来路与去向》一文中,他写道:有报告显示,至2013年底,网络文学活跃用户已达4.3亿人。

3万,10万,200万,2000万,4.3亿。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说明,网络文学不仅因其迅猛的发展之势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影响到整体文学的生态、布局。

所以,我非常赞同黄发有教授在《释放网络文学新的可能性》一文中提出的观点:“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程。构建网络文学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升其综合品质,不仅是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迫切任务,而且是改善当代文学整体生态的重要课题”。

如何做好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个人的思考如下:

一、加强网络作家深入生活的工作,从创作源头上加以引导

网络作家的年龄层多集中于60年代后,其中,60年代生人、70年代生人占一部分,而占主导地位的则是80年代、90年代生人,还有一部分新世纪生人参与其中。

这支作家队伍的主体部分是出生于或生活、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的,也即中国的改革开放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历程与他们青春成长的历程相叠印,相较于老一代作家,他们更无历史的包袱,同时又得时代风气之先,所以他们的创作是恣肆汪洋的,语言是激情澎湃的,想象力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的,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处于激情的创作状态,当然与时代的进步性,青春期成长与时代进步的同步性有密切关联,但同时,激情写作也存在一定的潜在的“危机”,比如写作后劲问题,比如资源储备问题,比如人生的丰富性问题,比如现实关照不足问题,或现实叙事偏差问题,语言重复问题,人物性格单面问题,以及历史叙事模式化、类型化问题,诸种问题或致使网络文学内容重复、雷同,复制化现象一定存在,模仿倾向危及创造性现象一定存在,等等,从而危及网络文学的生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当然解决渠道可以有许多路径加以探索,但我觉得,网络文学之所以仍称“文学”,或网络文学说到底仍属文学中的一种新的样式,那么,它势必逃脱不掉文学创作自身的艺术规律,而文学的发展规律也势必在其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点,即关于网络文学的“文学性”学说,我十分赞同欧阳友权先生在《“意义”指向与价值承载》中所言:“网络写作不是‘零度写作’,也不仅是‘孤独者的狂欢’,而是一种主体表达和文化建构,是承载了传统、蕴含了价值选择的意义赋予。无论网络文学多么另类甚或叛逆,不管其媒介载体、写作技能、传播途径和阅读方式与传统文学有什么不同,只要它还是文学,只要它还属于精神产品,属于大众文化产品,就应该具有精神文化产品的特点,通过特定的意义指向和文化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所以,如果深度承认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以及它的精神产品的价值,承认其意义指向与文化价值,或说深度承认其与娱乐功能、艺术功能并行的意义指向与价值承载,那么就必得以文学性、文学创作规律为前提来思考它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深入生活,汲取更为丰富的文学资源应是网络文学发展的题中之义。

中国作协有“定点深入生活”的工程,就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创作计划自愿选择到某一地点、某一地方深入观察、考查当地生活,在作协提供一定的资金扶助基础上,对所掌握的当地生活素材加以思考、提炼进行文学创作,事实证明,这一“工程”促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网络作家若能够定下心来,在一个写作时间段不以数量的多寡衡量自己的创作,而能够屏息定神地沉入到生活中去,在一个阶段不以“输出”多少为写作定额,而在参与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人的思想方法、生活状态,以“输入”的方式充实自我的写作,可能会更好地激发写作的想象力,如此,之于历史、现实诸题材创作,都是件好事。

二、加强网络作家培训工作,从艺术修养上加以提高

诚如胡平在《网络文学的来路与去向》一文所言,“无可否认,网络文学作者来自比传统文学作者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拥有更开阔的创作题材,且写作姿态更为自由、开放,写作观念不拘一格,这些优势是传统文学难以获得的”,“但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同样受艺术规律制约,不享有豁免权。它更需要向传统文学借鉴,寻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途径,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作家,无论他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还是借助新媒介的网络文学作家,如果想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则必得从艺术修养上下功夫,这一点,绝无捷径可寻。

网络文学作家因其年龄、学历、受教育程度等等知识构成,较之传统文学作家具有一定优势,素质较高,学历较高,站位较高,视野宽。但任何一个作家,包括网络作家,都会在创作上的某一阶段面临着“倒空”的危险,这一危险甚至之于网络作家更甚。所以从每日上万字的上传量创作量停下来,某一创作阶段的间隙,为自己放假,接受某种专业的、艺术的、相对系统的指导与“充电”,接受相对正规(相对于文学准备不足而言)的、相对开放(较之于封闭而言)的、相对集体(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交流、沟通和扶助等等,是一种创作的必需。

文学当然是一种“孤独的工作”,于创作工作而言,一个人面对不可见的或可见的、潜在的或显在的读者,是个体写作的常态,但同时,它也需要与他人的沟通、交流,需要与友人深层的、有效的文化意见的交换,需要与其他作家和艺术家的关于人生、艺术的探讨,而不只是生活信息量的简单交换。

所以,我以为,从每日上万字数的创作中暂停下来,防止自我的“倒空”,做一做“等等灵魂”的工作,十分必要。而面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发展与借鉴,面对如美术、电影、动漫、音乐、建筑、设计甚至游戏等等的前沿发展并予以悉心的关注,以使文学置身于新世纪多元文化发展中能够更好定位、更好发展,都需要保持不断学习、积极吸纳的态度。

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院”开办网络作家培训班以来,受到网络界与文学界的普遍好评。各省作协文学院也相继开办了“网络文学培训班”。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支持和引导了网络作家的文学创作,并进一步开阔了网络作家们的视野,功不可没。但仍可以探索一些新的培训方式,或者在培训、提高之中引入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沟通方式等等,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进一步激发网络作家的文学创造力。

三、加强网络文学评论跟进,从学术研究上予以关注

从网络文学生产机制而言,我们无法照搬以往文学标准文学评价,所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与评论话语,势在必行。文学的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也是不断地对现有评论体系、已成定势的评论思维或通常传统的评论话语、评论语汇提出挑战,这种“挑战”不是自网络文学始,几乎是,文学从存在之日起,就在不断更新或促使着评论界的同步更新。

当然,较之更新而言,我们要做的同时仍是对网络文学的评论跟进。正如评论家黄平在《网络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场”》中所言,“网络作家与批评界的分裂对于双方都是一种伤害”。所以,必须意识到并在如下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即:评论如果不及时地介入对网络文学这一文学新样式的观察、思索、探求与研究,那么未来的二十年,可能受到伤害最大的不是网络文学,而是评论本身。换句话,如若评论失去了对新的文学样式与文学探索或说不同的文学机制言说的能力,那么损失最大的不是文学,而是评论。

所以说,评论的跟进,虽有些缓慢和迟疑,但仍是在向前大步迈进的。评论,其目的并不是自上而下地去扶持、关注、眷顾、垂青文学,而实际上它在对于文学的关注的同时,也更是对于自身的思维、话语、思维方式的更新与调整。

当然在学术研究的深度上,这种对接仍是可能存在双赢的。一方面,专业评论家的抵达现场问题,“接地气”地介入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一方面网络文学亦在催生与维护一种对话式的民主性的批评的形成。

中国作协在评论介入网络文学研究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在理论上倡导对“网络文学的再认识”,试图将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对接,而深化批评界理论界对网络文学的深入理解与深度研究,自2014年4月4日开始,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与《人民日报》文艺部联合在《人民日报》持续推出“网络文学再认识”专栏,这一专栏甫一开辟,即受到来自评论界与来自网络文学界两方的重视,迄今已发表有胡平、邵燕君、黄平、欧阳友权、马季、何平、黄鸣奋、马识途、夏烈、黄发有、李敬泽等十多人的文章,从撰文作者来看,既有学院批评家、研究者,又有长期关注网络文学发展的网评家,当然还有老一代作家、百岁作家马识途,从讨论的问题来看,既有对网络文学来路、前景的历史探讨与文化预测,又有迎接媒介新变的理论探索;既有对网络文学的价值承载与意义指向的认定,又有对网络文学的商业性与文学性双重身份的研讨;既有对网络文学精神能量与核心价值弘扬方面提出的期盼,又有针对网络文学的诸多新的可能性艺术空间的探索与建议;话题非常广泛,却又相当深入。这是继《光明日报》开辟“网络文学面面观”评论专栏以来,再次将评论焦点聚集于网络文学,这一工作,在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对于文学新样式的深度介入与研究上迈出了一大步。

还有一些工作,比如2014年开展的全国网络文学调研工作,由作协党组书记处同志带队分赴各省对地方网络作家创作状况展开调研;比如评论界对网络文学的具体文本与有影响力的作品的研讨;比如“结对子”活动;比如“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已做十一年,近几年也已将网络文学纳入重点作品的扶持工作之中。中国作协理论评论委员会每年编选的年度“理论评论选”,以往网络文学研究这一部分相对缺失,从2013年理论年选开始,我们收入了三到四篇研究、评论网络文学、新媒体的论文,以期推动这一方面的评论工作。

四、加强网络文学版权维护,从文学尊严上予以爱护

今年5月,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同志带我和范党辉同志一行去湘、豫二省调研网络文学,听到网络作家反映最多的就是网络文学的维权问题。这是一个较之传统文学维权更为复杂的维权工程。许多网络作家反映,自己的文学作品的许多收费章节被其他网站转为免费阅读,作者损失了大部分收益,甚至还存在着文学作品的全书盗版情况,而盗版网站长期不受制度与规章的限定,或说制度、规章上仍有限定的漏洞,致使网络作家权益受到相当大的损害,这种行为,一方面伤害了网络作家的创作积极性,一方面也同时损害了网站的信誉。如若反盗版工作不能有力进行,长此以往,损害的则是文学创作自身。所以解决网络版权问题,切实维护网络作家权益是今天保证网络文学正常、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作协有“作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文学的发展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此,在文学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网络文学维权方式,发挥维权作用,保护网络作家的创造性劳动,有效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是切实使文学获得发展繁荣的强有力的保证。

总之,文学的工作绝不只是一个部门的工作,文学的发展也不只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界别的工程,而是集体合力的结果,是集社会之力聚人心之力的一个系统工程。网络文学发展更是如此,它需要创作界、评论界、理论界、新闻界、出版界、文化界乃至思想界的介入,它需要作协、大学、媒体、科研院所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方方面面的关注。作为时刻关注文学成长与发展的评论家,我们应该从专业角度出发,更深入地了解和介入网络文学,并将之纳入我们对于文学生态的整体认识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其进一步的走向和发展,以为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借鉴和经验。

※中国作协创研部

猜你喜欢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及省上领导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何建明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