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014-11-19王艳春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6期
关键词:探究性初中化学新课标

王艳春

摘 要:初中化学新课标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学科探究为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该文重点阐述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三个方面来改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期和同行们交流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68-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使学生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求知、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1)刺激感官产生兴趣。开始教学要通过化学实验的神奇现象来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对化学及化学实验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多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现象进行思考,对化学及化学实验产生追根究源的兴趣。演示一些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或者生成沉淀物的或者生成有特殊颜色沉淀的实验。如在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发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红色物质是什么、铁丝质量如何变化,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创设情境产生兴趣。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教师要科学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如何鉴别二氧化碳实验中,老师往石灰水里吹气,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使得石灰水的颜色变成“牛奶”,这一奇特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3)自主设计操作产生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实验,变教师演示型实验为学生设计操作型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验证不同金属活动性的实验中,教师提供所需药品和仪器,学生自拟实验方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独立实验,虽然时间长一些,但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积极探究,验证自己设想,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 优化实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设计实验情境。在实验中,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简易鉴别氮肥的时,让学生思考所给化肥的颜色、气味是否一样?哪些氮肥含有氨根?如何检验氨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如何设计实验来科学鉴别,具体步骤是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2)设计问题环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营造合适的探究氛围。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之后,学生自己提出“铜在什么条件下生锈”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借鉴“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来进行探究。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根据铜绿{Cu2(OH)2CO3}的元素组成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去验证。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获得真知,并体验利用化学实验来探究现象本源的快乐。

(3)模仿实验设计。在讲解化学实验课文内容的时候,要重点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方法和化学研究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开展模仿实验设计,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进行气体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浓氨水、烧碱、生石灰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来制取少量氨气。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模仿设计,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学会了氨气收集、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的创新性意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设计启发性问题,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分析比较,一一排除后得出结论。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实验室不便操作。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室温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容易净化,实验室可行。教师进一步深入引导: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教学中可补充两个实验:实验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实验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实验1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由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生成后就不断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大理石和稀硫酸的接触,反应就逐渐变慢直至停止。实验2反应速度过快,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在实验中,教师有效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的创造性思维。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关键是要指导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来理解、掌握和巩固化学概念、原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用实验来探究知识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为帮助学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可以设计三个实验。实验1: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从这一实验中观察到酒精燃烧,而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的结论。实验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到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得出了空气中有氧气,物质的燃烧可能需要氧气的结论。实验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易点着,煤不易点着。得出物质燃烧仅有氧气还不行,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结论。纵观三个实验得出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结论。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挖掘实验教学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探究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学习探究方法,成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肖川.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 王祖浩.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化学) [M].北京大学,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初中化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