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XN5主辅发电机转子磁极线圈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

2014-11-19林炯韩景涛侯正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制造工艺

林炯+韩景涛+侯正华

摘 要:该文针对从GE公司引进的HXN5主辅发电机转子线圈在国产化制造中出现的匝间绝缘击穿率高,生产成本压力大等现状,通过区分线圈正反面,优化打磨、增加酒精擦洗等工艺优化,改进了该电机的制造工艺,确保了品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HXN5机车 主辅发电机 磁极线圈 制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064-01

HXN5主辅发电机是我国2005年10月从美国GE公司引进的最大运行速度的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配套电机,该机车为现今乃至将来我国铁路干线的主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1]。按合同要求2009年后由我国自行生产,主辅发转子磁极线圈的一次性通过率不到70%,造成了大量返工和物料浪费。针对以上问题,对制造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

1 工艺分析及原因排查

按照GE公司引进的制造工艺主辅发转子磁极线圈的制作步骤为:

线圈扁绕、一次退火、冷压成型、二次退火、铜焊引线头、线圈半径成型、铣角、去除线圈毛刺、垫匝间绝缘、夹紧和粘合、平滑线圈、线圈测试、检查线圈高度、磁极一体化

通过分析在制造过程中造成匝间绝缘击穿的因素有:

(1)线圈内残留的尖棱毛刺划破绝缘造成击穿;

(2)线圈内有杂质造成通电状态下杂质处放电继而破坏电机绝缘;

(3)线圈绝缘等级不够或绝缘材料质量有待提高。

前两者根结在现场和线圈的清洁度不高,后者因引进的是成熟技术可能性不大,重点通过对制造现场和工艺操作进行排查发现,造成绝缘击穿率居高不下的具体原因有以下4方面:

(1)“线圈冷压成型”工序中,由于油压时未要求做正反面区分,造成线圈压弧后内侧翻边和毛刺突出,后工序打磨去除毛刺时不仅困难,还不易清除,进而浪涌测试通过率低。

(2)“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工艺要求将残留的粉尘吹扫干净,而使得浪涌试验中受大电流强电场作用易气化形成气泡,进而造成气泡处放电击穿绝缘。

(3)“平滑线圈”工序中,要求用电动刮刀去除多余的绝缘垫,且刮除中的粉尘易溅入匝间,形成二次污染。

(4)试验设备性能不稳定,过流过压也造成了匝间绝缘击穿的增多。

2 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

找出了根结并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制定了解决和优化的具体四项改进措施。

2.1 “做标识”

做标识,目的是便于冷压成型时正面朝上,减少油压形成的翻边和毛刺,继而减少“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的打磨量。

2.2 “清洗线圈”

在“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将原整体打磨改为局部打磨。打磨后改原工艺的吹扫为用酒精擦洗晾干,目的是更有效去除黏附的粉尘。

2.3 “增大绝缘余量”

在“平滑线圈”工序中刮除多余匝间绝缘目的是防止绝缘粉尘溅入匝间,同时也可防止刮刀伤及铜线。

2.4 “改良设备”

现场使用的浪涌测试仪为HFT VP201高频绝缘测试仪,试验时要求参数为压力50 kN,这也为原设定的绝缘等级带来破坏性影响。因此定期检测设备的精确度纳入日常管理,确保其测试时的性能稳定和可靠。

3 效果检验及工艺固化

通过对工艺改进后匝间绝缘领用数量的统计发现,匝间绝缘的报废率为7.31%,较改进前的31.29%降低了23.98%,由于合格率由攻关前的68.71%提高到了97.69%,因此在后续的193台电机制造中不包括所用的如:水溶性漆、刀具和用电损耗,仅原材料和工时费就为公司节约了近45万元(表1)。

工艺技术改进不仅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和依据,更为公司的物耗成本控制创造了条件,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作业效率,使得原本每天仅能完成3个线圈的整体打磨提高到每天能完成7~8个的局部打磨,效率提高了2.6倍。为固化工艺,持续改进,车间还通过隔离打磨区,改高压风吹扫为吸尘器吸尘等措施避免所有工序在一个场地上进行,继而造成灰尘交叉影响给质量埋下隐患。

4 结语

通过工艺改进后线圈的一次性合格率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按照GE工艺要求击穿后的匝间绝缘将报废处理,不得修复使用,而在现场试验中,通过对修补后的匝间绝缘进行破坏性试验时,发现仍具有较好的绝缘和电气性能,因此后续车间将继续利用已报废的材料做工艺试验,打破照搬照抄“填鸭式”的技术引进,创新形成并固化为国产化的电机制造工艺,不仅确保产品品质,并且提高市场价格带来的成本竞争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化,黄华强.车载式电流和电压检测仪的设计与应用[J].机车电传动,2012(3):49-51.endprint

摘 要:该文针对从GE公司引进的HXN5主辅发电机转子线圈在国产化制造中出现的匝间绝缘击穿率高,生产成本压力大等现状,通过区分线圈正反面,优化打磨、增加酒精擦洗等工艺优化,改进了该电机的制造工艺,确保了品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HXN5机车 主辅发电机 磁极线圈 制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064-01

HXN5主辅发电机是我国2005年10月从美国GE公司引进的最大运行速度的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配套电机,该机车为现今乃至将来我国铁路干线的主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1]。按合同要求2009年后由我国自行生产,主辅发转子磁极线圈的一次性通过率不到70%,造成了大量返工和物料浪费。针对以上问题,对制造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

1 工艺分析及原因排查

按照GE公司引进的制造工艺主辅发转子磁极线圈的制作步骤为:

线圈扁绕、一次退火、冷压成型、二次退火、铜焊引线头、线圈半径成型、铣角、去除线圈毛刺、垫匝间绝缘、夹紧和粘合、平滑线圈、线圈测试、检查线圈高度、磁极一体化

通过分析在制造过程中造成匝间绝缘击穿的因素有:

(1)线圈内残留的尖棱毛刺划破绝缘造成击穿;

(2)线圈内有杂质造成通电状态下杂质处放电继而破坏电机绝缘;

(3)线圈绝缘等级不够或绝缘材料质量有待提高。

前两者根结在现场和线圈的清洁度不高,后者因引进的是成熟技术可能性不大,重点通过对制造现场和工艺操作进行排查发现,造成绝缘击穿率居高不下的具体原因有以下4方面:

(1)“线圈冷压成型”工序中,由于油压时未要求做正反面区分,造成线圈压弧后内侧翻边和毛刺突出,后工序打磨去除毛刺时不仅困难,还不易清除,进而浪涌测试通过率低。

(2)“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工艺要求将残留的粉尘吹扫干净,而使得浪涌试验中受大电流强电场作用易气化形成气泡,进而造成气泡处放电击穿绝缘。

(3)“平滑线圈”工序中,要求用电动刮刀去除多余的绝缘垫,且刮除中的粉尘易溅入匝间,形成二次污染。

(4)试验设备性能不稳定,过流过压也造成了匝间绝缘击穿的增多。

2 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

找出了根结并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制定了解决和优化的具体四项改进措施。

2.1 “做标识”

做标识,目的是便于冷压成型时正面朝上,减少油压形成的翻边和毛刺,继而减少“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的打磨量。

2.2 “清洗线圈”

在“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将原整体打磨改为局部打磨。打磨后改原工艺的吹扫为用酒精擦洗晾干,目的是更有效去除黏附的粉尘。

2.3 “增大绝缘余量”

在“平滑线圈”工序中刮除多余匝间绝缘目的是防止绝缘粉尘溅入匝间,同时也可防止刮刀伤及铜线。

2.4 “改良设备”

现场使用的浪涌测试仪为HFT VP201高频绝缘测试仪,试验时要求参数为压力50 kN,这也为原设定的绝缘等级带来破坏性影响。因此定期检测设备的精确度纳入日常管理,确保其测试时的性能稳定和可靠。

3 效果检验及工艺固化

通过对工艺改进后匝间绝缘领用数量的统计发现,匝间绝缘的报废率为7.31%,较改进前的31.29%降低了23.98%,由于合格率由攻关前的68.71%提高到了97.69%,因此在后续的193台电机制造中不包括所用的如:水溶性漆、刀具和用电损耗,仅原材料和工时费就为公司节约了近45万元(表1)。

工艺技术改进不仅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和依据,更为公司的物耗成本控制创造了条件,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作业效率,使得原本每天仅能完成3个线圈的整体打磨提高到每天能完成7~8个的局部打磨,效率提高了2.6倍。为固化工艺,持续改进,车间还通过隔离打磨区,改高压风吹扫为吸尘器吸尘等措施避免所有工序在一个场地上进行,继而造成灰尘交叉影响给质量埋下隐患。

4 结语

通过工艺改进后线圈的一次性合格率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按照GE工艺要求击穿后的匝间绝缘将报废处理,不得修复使用,而在现场试验中,通过对修补后的匝间绝缘进行破坏性试验时,发现仍具有较好的绝缘和电气性能,因此后续车间将继续利用已报废的材料做工艺试验,打破照搬照抄“填鸭式”的技术引进,创新形成并固化为国产化的电机制造工艺,不仅确保产品品质,并且提高市场价格带来的成本竞争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化,黄华强.车载式电流和电压检测仪的设计与应用[J].机车电传动,2012(3):49-51.endprint

摘 要:该文针对从GE公司引进的HXN5主辅发电机转子线圈在国产化制造中出现的匝间绝缘击穿率高,生产成本压力大等现状,通过区分线圈正反面,优化打磨、增加酒精擦洗等工艺优化,改进了该电机的制造工艺,确保了品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HXN5机车 主辅发电机 磁极线圈 制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064-01

HXN5主辅发电机是我国2005年10月从美国GE公司引进的最大运行速度的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配套电机,该机车为现今乃至将来我国铁路干线的主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1]。按合同要求2009年后由我国自行生产,主辅发转子磁极线圈的一次性通过率不到70%,造成了大量返工和物料浪费。针对以上问题,对制造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

1 工艺分析及原因排查

按照GE公司引进的制造工艺主辅发转子磁极线圈的制作步骤为:

线圈扁绕、一次退火、冷压成型、二次退火、铜焊引线头、线圈半径成型、铣角、去除线圈毛刺、垫匝间绝缘、夹紧和粘合、平滑线圈、线圈测试、检查线圈高度、磁极一体化

通过分析在制造过程中造成匝间绝缘击穿的因素有:

(1)线圈内残留的尖棱毛刺划破绝缘造成击穿;

(2)线圈内有杂质造成通电状态下杂质处放电继而破坏电机绝缘;

(3)线圈绝缘等级不够或绝缘材料质量有待提高。

前两者根结在现场和线圈的清洁度不高,后者因引进的是成熟技术可能性不大,重点通过对制造现场和工艺操作进行排查发现,造成绝缘击穿率居高不下的具体原因有以下4方面:

(1)“线圈冷压成型”工序中,由于油压时未要求做正反面区分,造成线圈压弧后内侧翻边和毛刺突出,后工序打磨去除毛刺时不仅困难,还不易清除,进而浪涌测试通过率低。

(2)“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工艺要求将残留的粉尘吹扫干净,而使得浪涌试验中受大电流强电场作用易气化形成气泡,进而造成气泡处放电击穿绝缘。

(3)“平滑线圈”工序中,要求用电动刮刀去除多余的绝缘垫,且刮除中的粉尘易溅入匝间,形成二次污染。

(4)试验设备性能不稳定,过流过压也造成了匝间绝缘击穿的增多。

2 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

找出了根结并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制定了解决和优化的具体四项改进措施。

2.1 “做标识”

做标识,目的是便于冷压成型时正面朝上,减少油压形成的翻边和毛刺,继而减少“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的打磨量。

2.2 “清洗线圈”

在“去除线圈毛刺”工序中将原整体打磨改为局部打磨。打磨后改原工艺的吹扫为用酒精擦洗晾干,目的是更有效去除黏附的粉尘。

2.3 “增大绝缘余量”

在“平滑线圈”工序中刮除多余匝间绝缘目的是防止绝缘粉尘溅入匝间,同时也可防止刮刀伤及铜线。

2.4 “改良设备”

现场使用的浪涌测试仪为HFT VP201高频绝缘测试仪,试验时要求参数为压力50 kN,这也为原设定的绝缘等级带来破坏性影响。因此定期检测设备的精确度纳入日常管理,确保其测试时的性能稳定和可靠。

3 效果检验及工艺固化

通过对工艺改进后匝间绝缘领用数量的统计发现,匝间绝缘的报废率为7.31%,较改进前的31.29%降低了23.98%,由于合格率由攻关前的68.71%提高到了97.69%,因此在后续的193台电机制造中不包括所用的如:水溶性漆、刀具和用电损耗,仅原材料和工时费就为公司节约了近45万元(表1)。

工艺技术改进不仅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和依据,更为公司的物耗成本控制创造了条件,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作业效率,使得原本每天仅能完成3个线圈的整体打磨提高到每天能完成7~8个的局部打磨,效率提高了2.6倍。为固化工艺,持续改进,车间还通过隔离打磨区,改高压风吹扫为吸尘器吸尘等措施避免所有工序在一个场地上进行,继而造成灰尘交叉影响给质量埋下隐患。

4 结语

通过工艺改进后线圈的一次性合格率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按照GE工艺要求击穿后的匝间绝缘将报废处理,不得修复使用,而在现场试验中,通过对修补后的匝间绝缘进行破坏性试验时,发现仍具有较好的绝缘和电气性能,因此后续车间将继续利用已报废的材料做工艺试验,打破照搬照抄“填鸭式”的技术引进,创新形成并固化为国产化的电机制造工艺,不仅确保产品品质,并且提高市场价格带来的成本竞争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化,黄华强.车载式电流和电压检测仪的设计与应用[J].机车电传动,2012(3):49-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造工艺
核电主蒸汽及主给水大口径管道制造工艺
连续管钻井技术及其设备
论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
IC引线框架产品简介及其模具设计和制造
关于油田用压裂泵调整垫圈加工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