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韩国德育发展的成功路径
2014-11-19方宗丹
方宗丹
摘 要:韩国学校德育历经蜕变,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并合理吸收传统儒家文化,紧随时代发展需要,成功地将德育生活化、实践化,突出了德育的重要性,这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落实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韩国德育 儒家思想 课程设置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188-03
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韩国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发展最缓慢的国家之一。谁也没想到“经济神话”使韩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也叫做“四小虎”,另外三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第一国,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到如今,韩国已完全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中。
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后指出,韩国的崛起同其“家族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伟大的成就要归功于韩国伟大的德育教育。韩国学校德育在遵循个人发展规律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公民进行教育,其内容吸收传统儒家文化精髓,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将德育融入到公民的日常生活。其德育生活化,内容设置层次化,并放射到社会各领域,使人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到德育,极大地提高了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1 韩国德育的历史演变
韩国德育教育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几十年来,韩国的教育一直在经历着改革,不断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可以说,韩国不断改革德育体系,也是在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问题。
韩国德育课程改革主要从二战后开始。战后初期,韩国根据美国占领军对韩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
从1945年开始,韩国学校教育废除历代朝野在学校体制位于各科之首的“修身”德育课程,并在社会课中进行德育,实现从强调儒家忠孝到宣扬道义、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到1962年后,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掌握政权后,非常重视对国民意识的改造,大力宣扬民族中兴的伟大使命,呼吁国民以国家利益为重,并对德育课进行了全面改革,对青少年学生及全体国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弘扬民主精神,提高竞争意识和民族生存能力。此后这一目标成为各级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两次伟大的变革摆脱了以往的封建专制,取而代之是民主和自由,民主主义教育成为了韩国德育的理念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与经济高速增长伴随而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国民所得增加等因素,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的意识变化;韩国的德育发展在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上带来了全面的发展,面对来自西方价值观的冲击,韩国借鉴了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观,在大力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和先进技术的同时,设置了适合本国的德育目标,使教育理念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使韩国德育更加自由。
2 韩国德育的特色
2.1 儒家思想在韩国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影响
自古中韩比邻而居,唇齿相依,这种地理上的便利条件,加上政治、经济原因,诸多学者将韩国称为“在中国文化的摇篮里孵化出来的韩国文化体”。韩国受儒家思想的浓烈熏陶是东亚其他民族无与伦比的。
儒家文化在韩国历经“实学运动”、开化派运动、二战后的重大历史演变,最终使儒家文化又获得了新的重大改造。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在他的《我们国家的道路》中对这一文化变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概括并阐释了儒家伦理在韩国三次历史转变具有的时代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国的儒家思想不仅很大一部分传承了儒家原有的思想体系,而且较为合理地融合了韩民族特有的文化特点。立足本国国情,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博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开放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建构起一套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儒家伦理体系。这一套韩国化的儒家伦理体系的建构无不与韩国的学校德育教育有着深刻的关系,虽然其儒家思想的转型与改变往往受到外界国际形势的影响,但其根本且最直接的驱动力还是韩国的学校德育。由于儒家伦理在韩国学校教育深厚积淀,一方面使得儒家伦理的转型成果能够通过学校德育渗透到韩国学校教育的民族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中去,另一方面儒家伦理又对韩国学校德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指导作用。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韩国学校的核心内容是—— 儒教教育。其具体表现在:
第一,儒家思想在韩国学校的德育内容中的渗透。
儒家提出,协调个人同社会的关系同个人修养的自我完善有着内在的联系。个体修养完善是整个社会取得安定和谐局面的最根本保证。韩国学校从儒家这一思想出发,在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中均体现这一儒学伦理把儒学的道德伦理、。而且在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更把儒家思想作为德育之根本。
首先,在重视个人修养方面,在韩国小学《正经的生活之道》,在这一道德伦理科目中,分设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其中,要求学生注意个人方面的端正、诚实、节制、创造、慎独的教育,对待他人时要注意宽容、和谐、亲切、有责任、有团队精神、公正公平。这些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国民的个体的修养。
其次,在注重人际交往和礼仪教育方面。中学的道育教科书中就详细说明了长幼之间的礼节,如遇晚辈和长辈同桌共饮,晚辈应礼貌地给长辈斟酒并敬酒,而且晚辈自己喝时应不动声色悄悄喝下。由此可见,韩国学校德育高度重视礼貌的无形的熏染。
再次,儒家思想中的爱国精神,也渗透在韩国学校的的德育过程中,并成为了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在韩国朴正熙政府对德育进行改革时,基于儒学的群体观,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强化青少年和整个社会的“国民精神”教育。这种以儒学提倡的忠孝一体化为中轴的“家族式”秩序教育,能产生相互依托,充分信任的感情,并以特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行为,从而统一全体人民思想,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
第二,儒家思想在韩国学校的德育理念中的影响。
韩国的教育是将儒家教育作为重点来培养,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高人生准则,大韩民族的气质也正是通过这门课程在历史中不断塑造出来。可见,韩国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并指导着的。endprint
在韩国人的眼里,胸中有文墨,并能学以致用,内外散发着优雅,这种质朴的“儒生”,就是他们的理想形象。韩国学校教育也力图希望把国民教育成为“儒生”。
另外,韩国光复后,民族、民主主义的教育理念,“弘益人间”的教育理念,国民教育宪章的制定和教育理念的重新确立,全身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人性化、信息化、世界化的教育理念等各个阶段或多或少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三,儒家思想在韩国学校德育中的实践。
在韩国,为了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学校将儒家思想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设有传统习俗的教室里,学生能通过看陈列的各种实物来直观地学习传统和美德。在每逢奏国歌、升国旗时,无论是谁在何处,均须肃立。这样通过民俗参观、升旗仪式,从而有效树立学生的爱国精神,正式通过这样,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韩国学生每时每刻无不在接受儒家思想的熏染,程度极深,范围之广,是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
2.2 韩国德育课程设置特色
(1)放射型的内容结构模式与阶段性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放射型的内容结构模式,指以个人为中心,逐步延伸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以这一模式以基础,教学的重点的径向深化,从“尊重生命,诚信,务实,自主,节制等一系列因素开始到尊重和爱,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宽容,爱家庭,相互援助、社会秩序,公益,正义,民主秩序”,并最终提升到了“爱祖国,爱民族,统一的,国际间的友谊,对人类的爱”等高尚的道德情操。韩国的德育课正是将这样一种模式与阶段性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韩国的德育课都由“个人”、“家庭近邻学校”、“社会”、“国家”四部分组成,每部分根据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出现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从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韩国德育课的名称是“正当地生活”。三到六年级的德育课关注的是培养基本的道德习惯,了解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在此基础上,初中阶段(七到十年级)主要让学生理解道德原则,并形成自发的道德心。在完成上述学习之后,高中阶段(十一到十二年级)可选学“公民道德”、“伦理学与思想”和“传统伦理学”三门课。在具体内容编排上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原则,注重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加大重点部分的出现率,以此来达到循序渐进、强化意识的目的。同时关注到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层次性、阶段性,高低年级各有区分,低年级以安排有关生活与习惯的教育、基本的道德概念为主要内容,高年级则安排复杂而抽象的道德概念与理性道德评判为侧重方向,其目的在于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合理地安排组织德育教学的内容与知识,不断推动学生的道德水平迈向高一级阶段。
(2)评估方法灵活多样及其对德育教师素质的严格要求
长期以来,评价一直是教育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又因德育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其教育目标的抽象性,使评价工作更为复杂与艰巨。如今,单一化的笔试不再全面而又准确地来评价学生的道德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德育的成功取决于评价体系的合理与否。
针对这一问题,韩国现行德育课的评估追求多样化、多方面地来考察教育效果,并强调对学生道德品质作客观全面的评估。其评估内容可为四个部分:一是仍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参入多选题、主观论述题等其他形式来评估学生的道德认识;二是以行为观察、面试、课堂问答等模式来评估学生的道德信念与态度;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思考能力的评估,这里主要是道德评价判断力,即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和价值选择;四是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估,这是整个道德课评估中的重难点,所以在评估时力求方法上的多样化,甚至也可以用前三种评估中提到的所有方法。这样的评价全面而又客观,但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需对教师进行专门而系统的训练。
韩国的德育教师一般都要求具有专门进行德育学科的教学执照,在具体进行德育时,对韩国教师又提出了以下严格要求:第一,重视传统道德与现代生活的接轨,目的是对学生实践传统道德的意愿和意志力的培养;第二,教师应将传统道德的精华内涵用不同的图片、人物、表格以及音频视频媒体予以充分利用和反映;第三,教师应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培养和提高的重点方向,使学生能够将理解和解释的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自觉应用到当下的生活现实中去;第四,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技术以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传统的道德面貌的本来面目。综上所述,德育教师掌握普通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自身具有深厚的素养,能够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用丰富的道德实践去锻炼学生。
2.3 贯彻课程内容的有效途径
韩国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它在通过德育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解伦理道德知识后,又重视将公民德育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并且渗透入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形成全面实施道德教育的模式。具体而言,韩国德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门开设公民德育教育的课程。韩国将德育课作为重点,培养公民的道德。虽然德育课的课程名称常有更换,内容也不尽相同,也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不同,其作为韩国学生的必修课却是一直不变的。
(2)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韩国的德育教育不仅存在于德育课上,还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以其为载体扩大德育教育的范围。以韩国语文教科书为例,将韩国的节日、礼仪、风俗、家庭观念融入课本,不仅让学生了解韩国传统文化,而且吸收蕴含在其中的孝亲、礼让、睦邻、公德心等价值观,以加深对韩国传统的文化与价值观的教育。除此之外,韩国的其他学科教育中也有着相似的德育教育内容。这种韩国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显然对韩国富有成效的德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公民德育体制。韩国政府一直强调,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长期以来,韩国立足于学校,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建立广泛的社会教育网、监督站,创立学校和社会机构于一体的互助合作,共同活动的文明社区等。社会,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促进韩国德育的大大发展。
(4)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韩国德育一方面以系统的德育学科知识教育为支撑,另一面也将实践活动作为重点。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开设活动课程,学生在活动中扮演相应的角色,接受相应的教育;二是多彩的课外活动。目前,韩国中小学到目前已经约有98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爱国主义活动、自我调控训练、传统艺术活动、各种仪式等。这些活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三是鼓励学生积极投生于社会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规范的训练。以礼节教育为例,分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四个方面的生活礼节,从最基本的走、坐、立到对他人、对国家的行礼,逐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影响。
3 结语
综上,韩国德育具有极强的融合性和创造性,汲取他国文化精髓,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加以创新,突出国民精神培养,重视民族凝聚力,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人的“精神资源”,从而才能使资源有限的韩国在短期内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强国。这一点正是我国需要借鉴的地方。如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大力倡导和落实,就应该要尊重每个个体的能动性,将人文精神理念“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生活”,从而“实实在在”地贴近,“时时刻刻”地渗透,实现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最终为中国梦的实现奔跑。
参考文献
[1] (美)L·罗伯特·科尔斯.解读韩国人[M].徐冰,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 许倩.韩国道德教育浅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9):87-88.
[3] 侯越,戴茹.韩国德育特色化研究及其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5):77-78.
[4] 刘成荣.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2):42-43.
[5] 肖薇.儒家思想在韩国的德育功能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