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
2014-11-19何剑波
何剑波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严重,对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贡献率偏低。在此背景下“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应运而生。它将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需求紧密贴合,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改革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以期为培养适应旅游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端旅游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江西省;金牌讲解班;旅游高等教育;同质化;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0-0005-04
一、总论
有数据表明,近年来,旅游专业毕业生初次在本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造成了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又有着较高的流失率,两年后仍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不到20%[1]。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旅游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严重,“专业无特色,学生无特长,特色不鲜明”是其典型特征。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成为制约旅游业持续发展和服务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
究其原因,当前我国高等旅游院校虽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其走的是一条“外延式”而非“内涵式”的发展道路[2]。在经历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扩张式、规模化发展以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空间狭窄、停滞不前的瓶颈期。过快的发展速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办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本、专科人才培养趋同;“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课程内容陈旧落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欠科学等,以致旅游高等教育未能体现旅游业的综合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江西省金牌讲解班”的旅游高等教育实践
(一)成立背景
江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二五”时期是江西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顺利实现建设旅游产业强省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但与其不相对称的是江西旅游高等教育的办学现状。江西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江西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要求,出现了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等问题。
为了破解旅游高等教育发展难题,使之能与发展势头强劲的旅游产业相适应,并促进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之间良好地互动协同发展,2012年9月,全国首创的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应运而生。作为政、校、企、研协同创新的产物,“江西省金牌讲解班”的目标是成为“立足江西,面向区域,辐射全国”的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的“试验田”。
(二)人才培养“六大改革”
1.选拔方式改革
旅游行业属于服务业,有其自身特有的行业标准和人才要求。唯有把好“入口关”,才能保证学生今后的“出口”。“江西省金牌讲解班”的选拔考核紧紧围绕旅游管理高端应用型人才评价总体要求,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采取专业笔试(中英并举)、口语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三位一体,择优选拔”的方式,对应试学生的语言水平、才艺特长、形象气质、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理想目标、思维反应、心理个性等方面,严谨、客观、全面地进行考评。经过层层遴选,33名学生脱颖而出,组成首届“江西省金牌讲解班”。他们分别来自于8个不同的本科专业,形象气质佳,表达能力强,英语水平好,综合素质优。前期不同的专业背景可使他们更好地融汇各专业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彼此学习,共同进步。“江西省金牌讲解班”的选拔模式突破了固有的专业界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开辟了旅游高等教育跨专业、跨学科选拔的新路径。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3]。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为了推动“江西省金牌讲解班”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学校本着“三贴近”(贴近企业,贴近行业,贴近人才需求)的宗旨,不断凝练专业特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能更加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和定位。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具有以下特色: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实现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突出现代教育理念,实现旅游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创新,使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与就业岗位对接,突出人才培养的岗位指向性,使人才培养在与岗位的不断对接中形成自己的亮点,并以此贯通旅游管理学科课程体系间的内在联系,使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内容更符合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江西省金牌讲解班”还确定了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可行性、操作性强的“1+X导师制金牌讲解导游人才培养模式”。“1+X导师制金牌讲解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和协调下,学校与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联动,共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按照教育教学水平、专业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协调沟通能力及双师素质等标准,经过严格评估,在校内遴选出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教师加入“江西省金牌讲解班”的校方指导教师团队;在自办实践教学基地和深度合作企业实习基地中,选拔一批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精、创新意识强、协调沟通能力佳、从业经验丰富的一线管理人员组建企业方指导教师团队;将“金牌讲解班”全体学员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学校及企业为每一组学员配备1位校方指导教师和X位企业方指导教师,共同培养符合旅游行业能力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卓越人才,即对学生的培养采取“双导师制”。校方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学习规划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等;企业方指导教师则按照专业方向中的不同行业岗位,如旅游接待、定点讲解、导游、出境领队、计调、营销等,对学员进行全面指导和培训。
3.课程体系改革
“江西省金牌讲解班”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根据旅游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总体要求,按照“突出特色,强调能力,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手段,整体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课程教学模块,加大专业实训比重,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实行专业课程、语言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构架,即以紧凑、充实的“金牌讲解”专业课程为主体,如模拟导游(双语)、江西历史与文化(双语)、客源国概况(双语)、出境领队实务(双语)、导游业务、旅游美学等,辅以足量的语言类课程,如旅游英语视听、旅游英语口语、语言与交际等,并匹配丰富的素质教育课程,如旅游接待礼貌礼仪、中外名篇经典诵读、声乐、舞蹈与形体等课程。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其专业视野,“金牌讲解班”以前沿讲座的形式,邀请行业杰出人才、优秀校友、知名学者等为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和授课。行业专家和学者的讲座紧贴行业前沿,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持续革新,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使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4.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强校、强专业、强人才培养中最基本的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为办好“金牌讲解班”,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协调和统筹下,“金牌讲解班”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了教师传统的学院归属,积极协调与专业相关的校内其他交叉学科优质资源,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出一批学术视野宽阔,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整合到教学团队中来。目前,“金牌讲解班”总体师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出色,学缘结构良好,保证了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学校还通过协调多方力量,整合现有师资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制定选拔标准,通过评价和考核,在学校内部遴选出一批具有行业一线实践经验的优质“双师型”教师资源,组建改革教学团队。他们分别具有旅游企业咨询顾问、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证书、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领队证等行业证书。此外,学校还主动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发挥政、校、企、研之间的联动优势,在全省范围内聘请了一大批旅游产业一线和旅游教育一线的专家学者,构建了专家资源库,从而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5.实践教学“四化”模式改革
本着“学校和企业互动、专业与市场对接”的总体原则,根据“金牌讲解班”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细则,构建了实践教学的“四化”模式,即“实践教学内容市场化,实践教学场所现场化,实践教学师资企业化,实践教学时间持续化”,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快速而全面提高。根据实践教学“四化”模式改革的具体要求,通过校、政、企、研等多方联合论证,“金牌讲解班”的实践教学环节共划分为三个阶段:
专业理论学习阶段(大学三年级):“金牌班”学生除了学习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程外,还将赴区内大型国际旅行社(旅游公司)、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观摩、调研、见习实训,提高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度,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工学结合阶段(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根据学生确定的职业发展方向,校方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将“课堂”整体迁移到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式主要采取“在岗”学习和企业现场“课堂式”学习:“在岗”学习主要采取“师徒制”“工学结合”的方式。企业方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岗中轮训,确保学生能获得较全面的行业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同时,学生在轮训中亦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各职业岗位及其所需要的不同岗位能力,为今后正确选择岗位奠定基础。“课堂式”学习采取集中授课方式,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在企业现场讲授,将教学计划要求的本阶段理论课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企业现场“课堂式”学习主要采取“启发式”和“研究式”学习方式,师生双方就在岗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升华至理论,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无缝对接”。
顶岗与论文写作结合阶段(大学四年级下学期):经过一年半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学习和训练,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已经高度结合,有能力作为全职员工胜任专业岗位工作,此时学生进入顶岗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将以一个全职员工的角色在旅游企业工作,明确自己的权、责、利,同时遵从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制度。校企双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其在工学结合阶段的具体表现,以及学生的自我认知三方面来确定其具体顶岗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才智。此外,这一阶段学生还应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鼓励学生将在岗学习中发现和思考的管理问题、经营难题作为研究对象,确保所做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研究性。学生在顶岗阶段进行论文研究有利于将研究结论在实践中证明、运用和不断完善,达到研究成果科学化及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
6.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
依据“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树立教学服务质量观”的总体原则和“以人为本,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的建设思路,学校实行了校院“双重监督,分层管理”指挥系统,完善校、院两级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于“金牌讲解班”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此外,为了更加客观、全面了解教学改革实施效果,及时洞察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设计制作了内容详实、评价指标科学具体、操作方式简便的纸质调查问卷,对全体学生进行严肃、规范、全面、客观的“纸质评教”。经过对学生评教数据的统计,有96.3%的学生对“金牌班”的学习感到满意,90%的学生对专业前景充满希望。
三、结束语
旅游强国的核心资源是人才,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当前,中国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将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旅游业未来的发展给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西省金牌讲解班”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新探索,它对切实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产业互动协同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刘宏盈,张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9(10):197-198.
[2]王红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7-07-30.
[3]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J].教育与现代化,2002(2):79-80.
Empirical Research on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Taking “Jiangxi Provincial Elite Tour Guide Class” as an Example
HE Jian-bo
(Tourism College,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8, China)
Abstract In the long run, the homogenization problem in talents cultivation of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 is serious which causes its low degree of overall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order to crack the difficult problems existing in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 “Jiangxi Provincial Elite Tour Guide Class” emerges at the exact moment which combines talents cultivation of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ourism industry tightly. As a good attempt of synergetic development, the class energetically implements system engineering of talents cultivation reforms and enhances the major core competitivenes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and compound high-end tourism talents to fit in with the needs of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 Jiangxi; elite tour guide class;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 homogenization; synerget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