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4-11-18李萍
李萍
摘要: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三大教学体系之一。它的《学校音乐教材》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流通于全世界。按照它的构思创作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被许多国家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所采用。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结合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介绍”、“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的现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游戏形式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等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一、绪论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
卡尔.奥尔夫(1895-1982),1895年7月1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在短时间内写下超过50首的歌曲以及管风琴小品。19岁时受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的影响创作了《跳舞的牧神》初步奠定了奥尔夫的音乐创作风格。作为作曲家奥尔夫除了创作了《卡尔米娜.布拉娜》等作品外,还专门为儿童创作了大量的、适用于教学的音乐作品及教材。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已经在全世界五大洲广泛流传。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奥尔夫创建了一种能在儿童心中激发起丰富音乐想象和幻想的动力性过程,吸引并带领儿童在音乐世界中遨游。20世纪初,达尔克罗兹的著作和音乐教育思想、方法流传于世界,影响到欧洲。达尔克罗兹的学生著名舞蹈教育家拉班和他的学生维格曼的作品对艺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达尔克罗兹及他的学生的启发下奥尔夫提出了“声势”教学。同时奥尔夫模仿民间艺术的传统,引入发明了许多新的适用于教学的乐器,统称为“奥尔夫乐器”。奥尔夫还编写了《学校音乐教材》适用的奥尔夫教学体系教材。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即节奏与旋律练习、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节奏与旋律练习中的“声势”教学。这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它区别于其他教学法,使得节奏训练与身体生活紧紧联系,变得简单有趣。
总的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所要传达和推广的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奥尔夫乐器的演奏,结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讲故事、说儿歌、做游戏、拍手、唱歌等形式,甚至可以将音乐教学与舞台剧、小音乐剧等综合性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孩子们在玩耍中触摸音乐、感受音乐,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带领孩子们接触音乐的同时,并进行认识、记忆、协调、美术、反应速度、心理、注意力、创造性思维、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过程,对孩子的情商、智商开发大有好处。奥尔夫音乐课堂抓住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儿童的综合性全面发展。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不论从学习的有效性还是对于音乐的兴趣培养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奥尔夫音乐课突破了传统音乐课堂的生硬的“教唱”和“音乐知识硬性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将儿童最易接受的游戏等新颖的教学形式与音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感受音乐、参与音乐、从而喜爱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与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60年代末由苏恩也(比利时)神父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9年我国著名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音乐,亲自访问会见了奥尔夫本人,并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国内。从此,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逐步的到推广与运用。于1989年6月2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协会成立以来,对于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中国的普及推广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协会为了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种先进的教育体系与我国现有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活动。随后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音乐委员会的会刊《奥尔夫之桥》问世,《奥尔夫之桥》问世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和推广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年来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在我国引进、实验、推广奥尔夫音乐教育,借着奥尔夫音乐教育这个桥梁打开一个通道、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接轨。可是在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中国音乐教育并未受到很高的重视。中小学音乐课堂一直以来依旧遵循着注重技能训练、忽略能力培养的说教、教唱的被动性音乐教学。新课改制后情况稍稍有所改观,遗憾的是落实到学校依然并未受到重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推广也就变得越发的困难起来。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可行性研究,所要探讨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能不能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中小学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我国音乐新课标的联系
音乐新课标的中心内容所体现出的理念与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培养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教学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理解多元文化,关注过程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内在契合性。我国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观念也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在这过程中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也进行了分析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借鉴运用于我国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学中,已成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及其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结合了动作、语言、歌唱、欣赏、演奏、创作和表演等内容的综合性音乐教学体系。其教学要求就是要使孩子们会唱、会奏、会跟着音乐跳舞、表演、还要会读谱、记谱。而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在逻辑上是相似的。endprint
1.从语言朗诵中提取节奏“基石”——语言引入节奏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伟大贡献。奥尔夫教学法中提出了音乐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时节奏学习,所以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他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四大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音乐教学的六大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这些领域与模块的学习也都是基于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而展开的。而作为中小学生节奏训练最好的切入点便是语言。中小学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也许他们天天都在学习的语言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所以潜移默化的用语言来引入节奏的学习是在中小学课堂中节奏训练的一个可行的教学手段。
2.声势教学——声势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声势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基本语汇有:跺脚-男低音声部、拍腿-男高音声部、拍手-女低音声部、捻指-女高音声部。前面提到过奥尔夫认为:“‘原素性是原始的音乐、原始的乐器、原始的词语形式和动作形式。”而奥尔夫将人的身体作为乐器,正是遵循了他的“原素性”的原则。从中小学课堂来看声势教学有很大的可行性,首先人的身体不同的部位的拍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以从中让学生探索不同的声音区分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冲破学生对音乐高高在上的形象,向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会是音乐的创造者。其次基于中学课堂场地的局限性,和大班学生较多的客观事实。导致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相对艰难。而声势教学的易操作性在中小学的课堂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声势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接近了音乐,而且好操作适合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
3.乐器教学——奥尔夫乐器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奥尔夫乐器演奏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一大特色。它分为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旋律性的音条乐器两个种类。这些乐器大都音色丰富,且大都是不用经过专门的乐器演奏训练就能容易的掌握,演奏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单声部演奏,也可进行多声部演奏,还可以在合唱中担任伴奏。由于中小学学生音乐基础不同。这种简单易学的乐器演奏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音乐学习兴趣,训练相互间的合作能力,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在教具方面奥尔夫乐器可以拿我们生活中的任意一个可发出声音的物体来代替,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明创造乐器。这也就大大地提升了奥尔夫乐器教学在中小学课堂重的实用性。
4.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动作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奥尔夫的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练习、动作变奏与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这些都是综合的对音乐的感知训练,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对音乐的节奏、音乐的风格变化、音乐的曲式结构等整体的初步感知训练过程。这与我国新课标教育的四大领域六大模块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如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就可以通过动作变奏与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等对音乐进行直观的感受与理解。
5.听力训练——听力训练在中小学课堂重的渗透
听力是通过培训学生对音响的最直观的感知是感知音乐的唯一途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说听力的训练不仅是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它还可以帮助人们尽可能的体验音响的表现力感受音乐的内在情绪。所以说听力的训练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训练。而在奥尔夫教学法的所有手段中都渗透着听力的教学训练。这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曲式结构等都形成了一定的概念,逐渐加深印象视听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游戏的特殊功能
游戏是少年儿童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奥尔夫音乐体系以游戏为纽带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联接起来,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科目在游戏的粘合之后形成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教学手段。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渗透、层层递进,从而为学生建立起宏观的艺术概念,让他们学到艺术结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璀璨的音乐艺术文化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学生们还能从游戏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如为不同的节奏填入不同的音,就能创作出不同的歌曲。选择不同的音,还会构成不同的调:有像太阳一般明亮的大调,也有像月亮一样温柔的小调,它们都是表达不同情感的基本模式。这些音乐基本框架概念的建立,会大大加快孩子以后在音乐学习上的进度。通过游戏形式的课堂教学,乐理曲式结构等方面的抽象知识也变得不再枯燥。
前面提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原素性”教育。奥尔夫教育最适合的群体是儿童,而游戏又是儿童群体最能接受的教学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游戏会适用于我国的小学课堂。以游戏的形式授课的轻松的奥尔夫教学法也许会使中学课堂不在那么沉闷。使学业繁重的中学生在放松休息中学到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
四、结语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运用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次极具挑战而又令人愉快的尝试,它需要漫长的宣传、磨合、适应、渗透、接受过程。但基于理论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众多契合以及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先进性,都给我们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中小学课堂中的工作以很大的希望和鼓励。
参考文献:
[1]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