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悲怆的黎明》中“白云”唱段的演唱
2014-11-18肖园园巫苏宁
肖园园+++巫苏宁
摘要:歌剧《悲怆的黎明》是新世纪中国第一部原创民族歌剧。该剧成功塑造了一群忘我牺牲的青年学生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那代人的人性之美和崇高之美,在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中获得好评。本文以剧中女二号“白云”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唱段音乐的剧情背景、作曲技法、反映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成功塑造“白云”形象需注意的五方面演唱技巧,并结合具体唱段,详细剖析相关技巧在实际演唱中如何运用。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白云”的戏剧形象和审美价值,努力为后人欣赏该剧、演绎“白云”、乃至于塑造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提供理论支撑和有益借鉴。
关键词:歌剧《悲怆的黎明》 白云 戏剧形象 演唱技巧
歌剧《悲怆的黎明》中,“白云”是一个来自上海、出身富家的青年女学生,年轻、善良、温柔,信仰基督教,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她原以为能和暗恋的思明同赴战场、甚至在出发前夕主动表白,但思明却因心爱的林梅和田园热恋,遭受打击而远赴苏联留学,最终“白云”独自踏进残酷的战场,面对无情的敌人,被迫拿起枪进行战斗,不幸中枪牺牲。她的“爱”与“死”构成交织起伏的情感线和生命线。毫无疑问,“白云”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深刻理解、正确演绎这个角色对于全剧意义重大。
一、“白云”主要唱段的音乐分析
《深深的爱》和《我多么想》是“白云”在该剧中比较经典的两个唱段,尤其是“白云”牺牲前演唱的《我多么想》,对塑造“白云”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拟通过细致分析两个经典唱段的剧情背景、音乐风格,总结提炼出在两个唱段中塑造“白云”形象所需要把握的角色性格特点。
(一)唱段《深深的爱》音乐分析
1.剧情背景
《深深的爱》是“白云”在参军临别之夜,向思明敞开心扉、深情告白的一段唱段。正如她在唱段中所演唱的那样:“我是一只欢乐的小鸟,我愿为你轻声地歌唱,我是一支无虑的小花,我愿在你心中悄悄地绽放”。“白云”把对思明的好感和爱慕和盘托出,希望能在思明那里找到感情的依靠,然而,最终思明还是放弃了参军,走上了留学的道路。
2.作曲技法分析
曲式结构图示:
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A由两重乐段组成,调式调性为G大调。第一重乐段a有两个乐句,两个乐句的旋律与词以模仿重复的手法进行,第一句的结束和弦为Ⅰ级和弦。第二乐句的和弦为Ⅴ级和弦,节拍为4/4拍,旋律的音区在中音区起伏。第二重乐段b的节拍变为4/5拍,音乐的情绪开始流动起来,音区由中音区向高音区发展,调式调性不变。
第二部分由三重乐段组成,节拍和速度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节拍由4/5转为2/4拍,乐曲的速度变的稍快。第二部分是整个乐曲的展开与高潮部分,伴奏音型由三连音变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琶音进行。在第31—40小节中,达到了整曲的高潮点。“啊思明,我生命的港湾”这句歌词重复了三遍,前两遍的音区不断增高,最后持续在最高音a2上,最后一遍突然低八度在a1出现,如同喃喃自语,情绪由最高潮突然跌落。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A的紧缩再现,在再现部分中,只重复了第二重乐段b部分,而省略了a。
整部作曲的旋律与歌词密切联系,调式调性统一,音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较为强烈。
(二)唱段《我多么想》音乐分析
1.剧情背景
《我多么想》唱段就是“白云”中枪后、牺牲前所演唱的唱段。在生命临危之际,“白云”无限悲叹命运的悲惨和人生的残酷,她思念着远方的思明,直至停止呼吸。“多么想我是那蓝天的白云,快快飘到你的身边,多么想晨空里只有我和你,你我永远不再分离;多么想在生命的艰难时刻,能有一双手牵着我,一起向前走,向前走……”
2.作曲技法分析
曲式结构图示:
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作品,这部咏叹调作品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a是呈示性的段落,由3重乐段组成,旋律采用模进手法进行。
第二部分b是展开性的段落,音区较高,是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这个段落由3个大乐句组成,每一个乐句的开头都是以一样的节奏与歌词统一进行,呈现出“白云”内心的激荡。
第三部分a1是第一部分变化的再现。前两重乐段是基本重复,将旋律略微施加装饰,例如:增添同音的重复的装饰。而最后一重乐段进行了完全动力化的改变,旋律、节奏、音区、力度、和声与第一部分完全不同,并且在结构上进行了扩充。
尾声运用了b部分的材料。
整部作品的调性非常统一,全曲运用了bB大调。a 部分与b 部分的对比主要体现在节拍、音区、和声、力度等变化,使音乐形象在气氛上,色彩上和性格上形成对比。
二、“白云”唱段的演唱技巧与人物塑造
把握各个唱段的演唱技巧,是成功塑造“白云”形象的重要基础。歌唱中,“白云”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音色的对比、力度的变化等加以实现。
(一)演唱技巧
重点要从咬字吐字、气息控制、共鸣位置、润腔选择、情绪调节五个方面进行把握。
1.语言的清晰准确
众所周知,汉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演唱字头部分时,要注意咬字,做到“咬紧”、“有劲”,但同时要保持适度弹性,不能“咬死”、“咬僵”;演唱字腹部分时,因其所占音值最长,在主要母音延伸过程中,既要发挥头腔、胸腔、鼻腔等共鸣,也要保持口型稳定,强化口腔开、合、圆、扁的控制力;演唱字尾部分时,应遵循“收韵”、“收声”的传统要求,做到顺、短、准、轻,且收尾的部位要准确。
2.气息的控制
气息是歌唱的根基,称其为“声之本”、“音之帅”毫不夸张。我们平时讲话时的气息可以随意伸展、停顿或休止,但声乐演唱必须要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流畅的气息贯通、精巧的气息变化、优美的气息发挥,做到高音不喊、低音不虚。①歌剧演唱中,如果没有扎实的气息作支撑,首先,很难完成两个小时左右的长时间、高难度演唱任务,其次,难以精准演绎歌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进而影响整体剧情的发展。②endprint
3.腔体共鸣、声音位置
在声乐演唱中,共鸣是扩展音响、支持高音、调节音区、变化字音、变化音色的关键。③共鸣可分为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三种,一般来说,在唱高音时,常用头腔、口腔共鸣,而重低音则趋于胸腔共鸣,但针对不同演唱者,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情况可能有所区别。“白云”的角色在歌剧中属于女高音,演唱她的各个唱段时要始终打开喉咙,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并适当运用口腔共鸣,即把声音挂在面罩上,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
4.润腔技巧的选择
润腔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特有的技法,它是对声腔作各种润色,表情性与技巧性同时具足。④润腔与曲调相辅相成,主要用来刻画性格、意境,弥补曲调情感表达力的不足,从而使得歌唱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中国民族声乐的润腔技法很多,主要包括唱腔装饰润腔、音色变化润腔、声音造型润腔、力度变化润腔、节奏变换润腔等等,不同的润腔技巧对应特定的表达含义,因此,在演唱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5.歌唱情绪的调节
首先,按照角色的心理状态进行思考。表演者要让自己“毫无保留”地成为“白云”,按照设定的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全心全意分析、感受“白云”的思想和情感变化,同时,排除舞台内外其他因素的干扰,以忘我的状态进行表演,一心一意“当好白云”。
其次,准确把握角色心理的发展变化。尽可能地将“白云”的思想、情感和剧情的发展融合起来,使其呈现内在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要根据剧情准确把握“白云”在特定时刻的心理状态,不去过早考虑剧情中尚未形成的心理,避免表演造成人物“性格错乱”,让观众产生不信任感。
演唱者充分调节好情绪,也有利于其正确进行二度创作,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展示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二)唱段《深深的爱》演唱分析
在演唱这个唱段时,首先,一定要考虑到“白云”的身份、年龄、性格。此时的“白云”正值花样年华、涉世未深,要体现出她纯真、善良的性格。其次,要充分考虑剧情,在出发的前夜,伴着皎洁的月光,“白云”与思明单独相处,尽管思明对她态度不明,但白云还是把对思明的爱慕和盘托出,希冀得到一份对等的关爱。因此在演唱中又要表现白云羞涩、忐忑的一面。
1.情感的真切投入
对于演唱者而言,塑造“白云”形象,一要演得“像”,二要演的“活”,这一切都离不开情感的真切投入。唱段中,演唱者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白云”的小女生心态,歌唱中把对思明刻骨铭心的爱、鼓起勇气表白时的忐忑、以及因为思明态度不明而心中产生的一丝埋怨,很好地进行融合、演绎,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白云”。
2.气息的高超驾驭
唱段中除了一般的气息控制的要求以外,有三处难点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第一处,“深深的爱久久在心底埋藏,深深的情常常在心海中激荡”,演唱这两句时要做到舒缓、连续,才能表现白云这份爱掩藏之深,这就对演唱者气息的持久度和平稳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还要找准适当机会“偷气”,才能达到较好演唱效果。第二处,“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和“我是一只无忧的小花”中两个“一只”前后低音到高音的转换,高低位置的短时间变换需要较强气息做支撑,一旦气息失控,就会造成前后声音的不统一。第三处,“啊,思明,我生命的港湾”,这是本唱段最为高亢、激昂的部分,连续、渐强的高音对气息要求也十分苛刻。
3.润腔的恰当运用
在本唱段中,有两种润腔技巧可以适当使用:一是力度变化润腔,使用声音的轻重、强弱以及收放的不同力度对比来渲染情绪,如前两句“深深的……”就可以用弱音,既可表达白云对思明深深的爱慕之情,又可以描绘“白云”示爱时的羞涩之情,一举两得。二是滑音润腔。尽管“一只欢乐的小鸟”中的“一”字、“我愿为你轻声地歌唱”中的“愿”、“歌”、“唱”字等等,均为上滑音,显示“白云”的欢乐、幸福,但这几个滑音的音程长短不一,重音前后也有不同,演唱者要结合实际进行装饰和美化唱腔。
(三)唱段《我多么想》演唱分析
1.情感的真切投入
本唱段是“白云”牺牲前的一段悲伤的绝唱,演绎时要重点表现出“白云”内心中的“念”、“爱”、“憾”、“憎”四种情感,笔者按照情感权重,依次将它们进行了排序。
首先是“念”,即对远在苏联留学的思明的想念,“我多么想,在生命的艰难时刻,能有一双手牵着我”,就是情感最强烈地释放。
其次是“爱”,即她始终对幸福生活充满着向往与热爱,希望和同学们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再次是“憾”,柔弱的她被迫拿起枪战斗,但却没有挺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和其他战友们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的新生活。
最后是“憎”,尽管唱段没有直接表达,但敌人和战争无疑是造成“白云”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她的善良与不幸就是对敌人最强烈地控诉。
2.气息的高超驾驭
《我多么想》是“白云”牺牲前的一段悲伤、决绝的唱段,在演唱的时候尤其要控制好气息,总体要做到凄凉、声声悲,在唱段开始,“啊,上帝,你可知道人世间的善与恶”等,要用缓慢、较弱的气息来集中展现出“白云”在生命艰难时刻的柔弱和无助。在唱段中间,“思明,思明,你在哪里”,要用节奏由慢渐快、音量由弱渐强的方式来处理,显示“白云”思念思明的迫切。在唱段最后,“能有一双手牵着我”等以及“白云”临终前的一声“思明”,必须依靠极强的气息支撑以打开横膈膜、获得头腔共鸣,把“白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残酷现实的不甘表达地淋漓尽致,震撼观众心灵,引起强烈共鸣。
3.润腔的恰当运用
本唱段可以集中使用唱腔装饰的几种润腔技法:一是泣音。这是一种戏剧性很强的演唱技巧,必须善于控制气息,顿胸,造成抽噎之态伴随歌唱,如“啊,思明,思明,你在哪里?”这句用边哭边唱的技巧来演唱,表达效果无疑更佳。二是抽气。即倒吸气时声带振动的声音,可以与泣音一起,来表现“白云”此刻的悲痛欲绝。三是颤音。用长颤音、慢颤音、先直后颤等方式,修饰演唱风格,加深情感表达。endprint
三、“白云”的戏剧形象和审美价值
歌剧形象,无论对理论研究也好,还是对于创作、表演和欣赏,都是一个最基本的和最核心的问题。⑤因此,要较全面把握歌剧角色的艺术形象,首先应该对其戏剧形象进行分析。⑥
(一)“白云”性格分析
“白云”的性格是鲜明而又多面的。其性格中,突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善良温柔。唱段《我希望》中,她希望“天空再没有硝烟,大地不再颤抖;人间能有一个公正的上帝,善良的人儿永远心情舒畅”。在上战场前夕,她唱道“上帝没有教过我杀人”,充分显示了其爱好和平、一心向善的性格。
二是聪明直率。她暗恋思明,甚至敢冲破世俗的枷锁,主动对他表白,在那个时代,这个举动没有非常之勇气绝不可能完成。但是聪明的她也敏感地察觉到,思明对她的态度并不明朗,所以,她就调皮地用“交换”礼物的名义让思明给她一件礼物,弄得思明十分难堪。
三是爱憎分明。对幸福生活,她火一般的热爱,对残暴敌人,她勇敢地拿枪战斗,尽管握枪的手还不稳,但丝毫不影响她用斗争的方式坚决争取和捍卫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白云”形象的审美价值
“白云”角色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因为她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是生动性。她的善良、温柔、聪明、直率、爱憎分明,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角色的鲜活使其具备了很强的审美价值。
二是悲剧性。一个热爱生活的花季少女,本可以在学校安静读书、在家里快乐生活,但因残酷的敌人却不得不走上战场,最终不幸牺牲。悲剧性产生的深刻审美力量使“白云”形象更具吸引力。⑦
三是政治性。政治因素一直是中国歌剧创演的一种特殊催化剂和强大的推动力。⑧历史上,中国女性长期处于受欺凌的社会最底层,但她们心怀美好信念、始终不曾屈服,执着地追求美好的理想。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理想情操,逐渐构成了中华民族女性群众的心理素质,客观上推动形成了中国歌剧创演女性角色的极为鲜明的政治倾向和社会文化时尚。
注释:
①杨霞:《<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四川: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年。
②江婕:《歌剧<红珊瑚>中珊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演唱分析》,江西: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年。
③杨霞:《<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四川: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年。
④史倩:《试论中国民族歌剧演唱技巧——如何演唱歌剧<木兰诗篇>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8期。
⑤江婕:《歌剧<红珊瑚>中珊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演唱分析》,江西: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年。
⑥徐晓红:《歌剧<原野>中金子的艺术形象分析》,甘肃: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8年。
⑦徐晓红:《歌剧<原野>中金子的艺术形象分析》,甘肃: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8年。
⑧顾娜:《中国民族歌剧女性角色所体现的美学特征及文化内涵》,大众文艺,2011年第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