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东坡提梁壶》的创作内涵

2014-11-18陈珍华

佛山陶瓷 2014年10期
关键词:造型文化

陈珍华

摘 要:壶身饱满莹润,树枝做成壶嘴,弯曲自然,树洞刻画逼真,茶水倾倒的瞬间,自是一番风光。壶盖上,微塑着一段倒卧的树桩,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苍老之态中又折射出生命的力量——几朵梅花盛情怒放,明亮鲜丽。

关键词:宜兴紫砂;东坡提梁;造型;文化

1 前言

宜兴紫砂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制作工艺、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公认的实用价值,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宜兴紫砂有它清晰的文化背景和独树一帜的制作工艺,它所体现的工艺流程和独特风格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性、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观。从事紫砂工艺制作的人,大多都是从很年青的时候便开始学艺,终身都在技艺上不断的磨练,使技艺纯熟,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制作出好的紫砂陶器。

2 《东坡提梁壶》的创作内涵

在宜兴窑场丁蜀地区,在民间流传最广、最深、最普遍的故事,莫过于《东坡提梁壶》。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但这三者之中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对,自己做茶壶自己用!他叫书僮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必要的工具,开始动手了。谁知看似容易做却难,苏东坡一做做了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一天夜里,小书僮提着灯笼送来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灯笼直转,心想:哎!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吃过点心,说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鸡叫天亮。灯笼壶做好了,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把。苏东坡思量:我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像别的茶壶那样把壶把装在侧面肚皮上,火一烧,壶把就烧的乌漆墨黑,而且烫手。怎么办?他想了又想,抬头见屋顶的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灵机一动说:“有了!”赶紧动手照屋梁的样子来做茶壶,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作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壶身与提梁壶把形成的纵向对比,放大了立体空间,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叫人过目难忘。壶身饱满莹润,树枝做成壶嘴,弯曲自然,树洞刻画逼真,茶水倾倒的瞬间,自是一番风光。壶盖上,微塑着一段倒卧的树桩,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苍老之态中又折射出生命的力量——几朵梅花盛情怒放,明亮鲜丽。高耸有力的提梁绝对是此壶的亮点所在,曲度自然,强劲的生命力呼之欲出。 (下转第60页)

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紫砂壶早就不再是一器,壶可行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它与儒家、道家、释家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如果说,酒文化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茶文化具有现实主义的基调,那么,紫砂文化具有什么特征呢?紫砂文化的鲜明特征,就是自始至终地推崇一种理智的、灵活的包容主义。紫砂文化胸怀开阔,从来不走极端;紫砂文化海纳百川,坚持兼容并蓄。所以,无论是儒家的弟子,还是道家的信徒;无论是出家的僧人,还是还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这把《东坡提梁壶》,静、气、神、韵的抽象之美,是笔者在紫砂艺术路上的极高境界。其造型追求和谐自然之美,外合人的肌肤,内合人的品性,茗茶紫瓯,诗词人间,清香飘远,历史铭记;带着灵气,悠悠然,飘向你的心境间,记下一首诗,一段词,书写着紫砂壶的文人气质。

3 结语

宜兴紫砂壶因其独特的成型技法,能极大地体现作者的创作自由度。其创作题材的多样性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变化、发展和完善。但无论其如何变化和发展,一把好的紫砂壶作品在其设计上一定要能较好地实现泡茶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人们的审美情趣,能引起人们在情感或者经历上的共鸣。

猜你喜欢

造型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浅析知足常乐壶的紫砂文化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