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4-11-18魏海英彭朝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病区监护感染率

魏海英,彭朝华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科教科 河南 郑州 450007)

重症医学科(ICU)是危重患者监护及治疗的特殊 区域,能对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 医院感染率较普通病区高,医院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研究提示,ICU 患者花费最多的是医院感染[1],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异常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医院感染现状,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出了应对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所有出院患者资料,调查内、外科普通病区44 378 人,ICU(包括外科ICU、RICU、CCU)671 人。

1.2 调查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师及时上报本病区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负责对上报病例录入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并对上报病例进行持续监测。对汇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普通病区和ICU 医院感染率以及不同ICU 医院感染率。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为卫生部2001年1月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h 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ICU 医院感染率11.33%明显高于内、外科普通病区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n,%)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ICU 医院感染部位前3 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血管相关感染,9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46.67%为下呼吸道感染,25.56%为泌尿道感染,11.11%为血管相关感染,均较内、外科普通病区高;但内、外科普通病区血液感染构成比为12.80%,高于ICU。见表2。

2.3 不同ICU 医院感染率对比 ICU 中外科ICU 感染例次率21.2%,高于RICU 感染例次率17.76%和CCU 感染例次率5.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3.1 ICU 感染特点 本研究分析了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率,ICU 感染率为11.33%,明显高于内、外科普通病区0.59%;其中,外科ICU 的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1.2%,感染部位前三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血管相关感染,与报道一致[2-3]。

表2 不同病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n,%)

表3 不同ICU 医院感染发生率(n,%)

3.2 ICU 易感因素 ICU 的患者除原发病严重外,同时还患有多种疾病,加上有创性检查和治疗,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可以使上呼吸道失去过滤功能,气管支气管的纤毛运动减退或消失,削弱了肺免受感染的保护机制,再加上机械通气、排痰困难及人工吸痰的操作,刺激呼吸道使分泌物增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使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4]。ICU 患者由于基础疾病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需侵入性诊疗措施及交叉感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患者[5-7]。

3.3 应对措施

3.3.1 成立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监控小组成员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明确任务与职责。监控医生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控护士督促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3.3.2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率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及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8]。通过各种教育途径,使医务人员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在显著位置粘贴手卫生宣传画,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觉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定期巡视,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3.3.3 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灭菌。患者使用的湿化瓶每天更换1 次,呼吸机管路48 h 更换1 次,湿化瓶及呼吸机管路由中心供应室统一回收消毒。

3.3.4 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3.3.5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培训迁移效果:培训迁移是指受训员工将培训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持续地运用于工作之中。研究发现1/3 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有效的提高培训迁移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 Daschner F.Cost-effectiveness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lessons for the 1990s[J].J Hosp Infect ,1989,13(14):325-336.

[2] 李双玲,王东信,吴新民,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03-507.

[3] 鲁菊英,顾萍.ICU 医院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20-522.

[4] 宋青,周飞龙,王秀英.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与变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73.

[5] 陈青,谭洪毅.ICU 医院感染特点及临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44.

[6] 方桂珍,张丽杰,于杭英.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51.

[7] 刘卫明.ICU 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7):43.

[8] Pittet D,Hugonnet S,Harbarth S,et al.Effectiveness of a hospitalwide program aimed at improving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J].Lancet,2000,356(9238):1307-1312.

猜你喜欢

病区监护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