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星闪耀照淮水

2014-11-18许祖范

党史纵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总长淮北根据地

许祖范

1959年初,笔者受中共安徽省委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委托,带领一个由五六人组成的工作组长驻北京,负责访问在京老同志和复制历史文献档案。1961年8月,八一建军节刚过,时值周六,上午8时,我准备携来京探亲的家属和孩子去天坛公园参观。刚迈出南河沿招待所,服务员急匆匆赶出来,招呼我回去接电话……原来,电话是时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办公室打来的,通知第二天上午9时,张副总长接见我们。喜讯传来,我和其他同志都欢欣雀跃。

第二天一早,我们按照电话“通知”,来到东华门国防部招待所等候。9时整,卫兵验明我们身份后,领着我们一行穿过像四合院一样宽大的内走廊,来到一间挂满布帘的会客室。室内长方形的会议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东边墙上挂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画像下面摆放着4盆常青盆景;在四周悬挂的水晶灯照耀下,整个会议室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就好像一座高层指挥所,平时只有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此时此刻却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9时30分,会议室东边两扇边门打开了,一位50岁左右的军人出现在门口,他的平顶头下两道浓眉,炯炯有神的眼睛十分亲切地看着我们,连声说道:“欢迎、欢迎!”他身边的一位年轻人(秘书)介绍说:“安徽同志,这位就是你们要访问的张爱萍同志!”我们急忙站起来,连连鼓掌。当时我想,这个年轻人真是的,怎么这样既不称呼首长,又不称呼职务的介绍人呀,后来我才知道,中央机关都这么称呼人的。

张副总长一边招呼我们,一边亲切地操着四川口音说:“安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四师多年,你们是我的老乡、小老乡嘛!”这时,服务员从里边端出8个盘子:4盘点心、4盘水果。张总长站起来连连招呼我们品尝,说:“不用客气啊!……”他见到我们坐着不动手,便接着说:“你们放心,这是我自己掏钱招待你们的,太简单了,不成敬意。”说罢便亲手将点心、西瓜、荔枝等分到每个人面前……。

可能是事先看过了我们提交的采访提纲,张副总长的话匣子便依次从他的身世、革命经历、彭雪枫牺牲、奉命来淮北接替新四军第四师师长说起。他说:我是四川达县人,1910年生。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四川、上海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队指导员、副大队长、政委。后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闽西特委常委、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等职。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后任红三军团的团政委,率部参加夺占娄山关、攻克遵义城、坚守老鸦山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江浙省委军委书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参谋,豫皖苏边区鹿邑亳州特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四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1944年9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前线指挥作战中牺牲后,我奉命接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挫败日伪军多次“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苏北和淮北抗日根据地。

说到这里,他换了一种口气,诙谐地说:这是我要回答你们的第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党中央、中央军委派我来接替雪枫同志,那是因为形势紧急,我是就近“下汤面”呀!

接着,张副总长追忆了好多关于彭雪枫的感人故事:1905年,雪枫同志出生在河南镇平县七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参加革命运动,抗战初奉命组织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抗日,在河南的永(城)、商(丘)、夏(邑),安徽的涡(阳)、亳(县)、萧(县)、宿(县),江苏的睢(县)、杞(县)、太(康)等地区,取得多次抗击日军的胜利。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思想的工作模范,他善于做干部、战士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循循善诱、平等待人的态度,深得部下的好评。为了开展抗日宣传,他还积极创办了著名的《拂晓报》,并便亲自动手选稿、编辑、排版、印刷,甚至亲手撰写重要文章和社论,深得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好评。《拂晓报》在苏联展出时,受到国际友人的赞叹!雪枫同志不仅善于做群众运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困难,深得群众的爱戴,而且严于自律,身为部队高干,从不搞什么特殊,这是有目共睹的,我不需多说。

张副总长说到这里,慎重地告诉我们说:这是我要回答你们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雪枫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他托起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丰碑!至于他怎么牺牲的,党中央已有结论,是他在一次战役中,打扫战场时不幸中流弹牺牲的。不要听信旁门邪道的传说,请你们写党史时注意。

第三个问题,关于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的问题,他说这是与少奇同志南下有关,是少奇同志直接领导淮北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开展反摩擦斗争,粉碎敌、伪的“扫荡”,扩大了抗日游击区,逐渐把分散的游击区连成一片的结果。

说到这里,他兴奋地回顾了当时到盱眙城迎接刘少奇的情景:那天,少奇同志身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灰军装,神采奕奕地向欢迎人群招手,到达根据地后,一刻不肯耽误,立即和大家研究工作。他认真听取汇报……不料,这时泗县、五河的日伪军,突然于拂晓对根据地发动“扫荡”,情况紧急,会议只好停止,全军立即投入战斗。经过一天激战,我们最担心的是少奇同志和中原局机关的安全,决定趁敌人摸不清情况的时候,连夜转移,跳出敌人的合围圈,从外线寻找战机,打击敌人。少奇同志听了我们的行动计划后,说:“你们情况熟悉,认为这样好,就这样办好了。”

不料,国民党顽固分子、江苏省保安队第一纵队司令王光夏,暗中与日军勾结,趁日军对我“扫荡”之际,西渡运河,向我背后进攻,占领了我军转移目的地新行圩子(我根据地边缘区)等大片根据地,造成了我军四面受敌的困境。少奇同志听了我们的紧急汇报后,冷静地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毛主席指示我们的。我们反击日军的‘扫荡,而顽固分子趁机向我们进攻,这就逼得我们不得不自卫了!”

我军斗志昂扬,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既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又打退了王光夏的进攻,夺回了被王光夏一度占领的根据地。为了彻底粉碎王光夏的再度进攻,少奇同志决定组织一次讨顽战役。在少奇同志的亲自指挥下,我部同八路军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一部,经过两天激战,歼灭了王光夏在运河以西、洪泽(湖)以北地区两个多团的顽军。至此,我们完全收复并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

50多年过去了,张爱萍副总长的亲切接见,和他谈话的余音仍时时萦绕在我耳边,铭刻在脑海中。我在病中记下了这段历史,供后人参考。(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总长淮北根据地
淮北市融入徐州都市圈产业对接路径研究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韩检察总长辞职再被驳回
新四军第五师“总长”刘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