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分析研究
2014-11-17丁文文
丁文文
摘 要: 德育教育是一个传统话题,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前教改形势下的一个崭新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目前高职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及德育教育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德育方法应与时俱进,并对一些新的德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德育教育 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党和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中职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在中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他们在创业中的成功往往有赖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即道德意识、开拓意识、拼搏精神、吃苦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用人单位的录用原则也由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慢慢转向综合素质,更看重德才兼备。
一、目前中职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职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现在许多中职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不愉快,有的无所事事,有的心理压力大,对前途和未来较担忧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把诚信看做是自己的优良品质,在平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注重讲诚信,但当遭遇自己的利害关系时,实际做法变得缺乏诚信,导致知行不统一。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淡薄。还有的只关心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集体和社会公益活动不感兴趣,缺乏对别人和对自己都一致的公共道德标准,不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2.目前中职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课程内容的变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使得智育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德育则逐渐没落[1]。以学生成绩论老师的教学成果,大大增加了学科老师的压力,使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开始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不再是知识传授与道德影响并重,德育渗透逐渐远离课堂教学。使德育教育成为学校班主任、德育老师等的专职工作。德育教育远离课堂教学,沦为没手段的目的;课堂教学也只顾传授知识,忽视德育熏陶,成为没目的的手段。导致学校课程的设置与现实生活距离拉大,与教育的本真脱离。事实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品行有较大影响,但在实际课程中德育的渗透较少。做好思想工作就是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使育人问题在管理中有更好的效果,从与学生交流中知道很多学生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不满意,认为学校的管理文化较钢性,人情味不够,师生间缺乏民主协商和情感沟通,对德育的考核以量化为主,“两课”成绩以考试分数考核,平时表现以操行成绩考核,都以量化为主,没有考虑学生道德知识的内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少人把德育课变成了智育课,在德育内容的处理上,重概念分析,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不注重学生的内化,不注重情感的渗透,以致知行脱节;德育方法呆板、单一,甚至用智育方法代替德育方法,心中有“书”而目中无“人”,照本宣科,无的放矢;致使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甚至无效。
3.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学校对德育教育方法的研究不够重视,没有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系统的思路,缺乏完整的规划,害怕学生出安全事故,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少;有些学校的设施和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另外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还不够。其次中职学生有一种自卑感和失败感,没有明确目标,不能以积极的姿态适应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排斥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还有就是德育方法创新不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疑难困惑等。
二、中职校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进措施
新时期的德育不能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和老办法,而应该随时而变,与时俱进,探索并运用一些新的德育方法。
1.环境感染,有效利用实践活动。
学校环境的布置是直观的,创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如有特色的宿舍文化、教室文化、校园人文景点、校园文化走廊等,学校的风气和人际关系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体察,更易于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认同。这种环境的影响能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各种读书组织和活动,暴力和爱情专题研讨会,看教育片或开不同主题的班会,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主持,要求部分学生做重点准备,他们就会搜集资料,认真思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体验,让学生得到课堂内得不到的很多素质锻炼。
2.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道德教育不能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不能从其他诸育中抽离,道德教育过程随时都可以发生,而非发生于单独的实体化的德育过程中[2]。人们按照这种思想构建学校教育,教学和德育逐渐形成一种固定联系,教学成为实施德育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成了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现代意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开始对学校德育、课堂教学进行深刻讨论和反思。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并利用知识点进行道德渗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地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抓教育激活点,即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抓住德育的时机,用准确、生动、通俗、浅显的语言,自然贴切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做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学生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主观化、片面化、表面化看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捕捉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深入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结合点有意识地点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体现了德育的导向性原则,使渗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也可通过作业、实验、课堂纪律等许多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关心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综合辅导。
现代德育中的某些问题实质上是心理教育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德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情感调控和生活适应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行为可以通过咨询、讲座、测试、心理训练等方式,在学习方面、情绪方面、交往方面和升学就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辅导和教育,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这也要求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有正常健康的心理,在辅导过程中能坚持平等原则,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同时知道辅导不仅是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学生中发现并树立榜样,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开展感恩活动,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网上”聊天、“网上”辩论、“网上”咨询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等德育“渗透”。
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要实现德育目标,达到德育效果,不是单纯使用一种方法就能办到的,常常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另外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因人而异,采取各种有效的德育方法开展德育工作,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德才兼备、志向远大的人,为祖国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为个人的幸福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衡长虹.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追思与展望团.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教育研究[J].2001(9).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