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生活中完整的碎片
2014-11-17郑娃萍
摘 要:当前,小学生作文严重抄袭,缺乏真情实感,更谈不上构思的独特,立意的新颖。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给他们创设一种相对宽松愉悦的写作环境,采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化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真实深厚的情思来。”其实作文与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聆听林间小鸟的歌唱,仰望星空细数繁星点点,体会人间冷暖阴晴圆缺……写作即记录生活,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被一双充满兴趣的眼睛捕捉到,都可以成为美妙故事的开端。
一、节日缤纷记
作文教学时可以抓住各种节日契机,利用节日氛围。今年母亲节的时候,学校组织班级的小记者团到厂里参观妈妈工作的情景,体会妈妈所付出的艰辛,学生把鲜花献给了亲爱的妈妈,并把事先准备好的“写给妈妈的一封信”递给了妈妈,其中一学生这样写道:“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遭遇过无奈与烦恼……但始终一路有您的陪伴,沐浴着爱的圣洁,我很满足,谢谢您,妈妈。”这样的语言朴实无华,却真挚感人,在母亲展开信的那一瞬间,我们分明看到了母亲按捺不住的激动与喜悦,看完了信件,已是热泪盈眶,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样动人的一幕,这样真善美的情感,足以拨动人们的心弦。这样血溶于水的亲情,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恩情,在这样的节日里更让人为之震撼。
二、游山玩水记
夜空,炊烟,夕阳,田野,老牛……农村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好的画卷,这些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和创意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生活在市区里的学生缺少了这样的情感体验,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玩具更是琳琅满目,但是小河边垂钓、郊外捕蝴蝶……才是他们真正向往的。赞可夫说:“我们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学生从狭隘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记得在《我用我的眼睛去寻找……》的习作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去了森林公园,一下车,学生就像出了笼子的小鸟,欢呼着,雀跃着,听着淙淙的流水,嗅着林间的花香,置身于大自然中,在玩赏中观察,学生亲眼见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了“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所表达的意境。课上,在优美的轻音乐中,伴随着入情入境的解说,我呈现了他们去郊外时悄悄为他们拍摄的照片,趴在草地上观察小蚂蚁搬东西,追逐花丛中的蝴蝶……学生兴趣盎然,眼神里装满了微笑。很多学生在后来的写作中都觉得这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学生有内容可写,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写作就是水到渠成、信手拈来的创作,而不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苦差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感受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浪漫、冬的纯洁。这样的形式不但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体验记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继而使学生自由表达,尊重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暑假带领学生去了劳动基地。除草、种菜、浇水、收割,体会劳动的辛苦与愉悦,享受收获的喜悦。在《第一次做家务》的作文教学中,我先请学生回忆第一次做家务的情景,再请学生来表演,在表演的同时渗透写作手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把句子写具体,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激发了写作灵感和写作兴趣。
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一阵子“溜溜球”在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课后我布置了一篇如何玩溜溜球的作文,学生一听竟高兴得欢呼起来,我分明看到他们脸上掠过的一丝喜悦,开始在底下窃窃私语。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简直出乎我的意料,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竟也写得头头是道,学生从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其中隐含的原理,带给人的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趁热打铁,我又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跟我玩……》,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游戏,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表现的智慧、开阔的视野,也令我自愧不如,感触更深的是那跃然纸上的童趣竟撩起我的一丝羡慕与嫉妒,勾起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也让我真正感受到和学生一起活动的乐趣,让我明白,其实教师也可以放下身段和所谓的权威,和学生融为一体,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四、生物万象记
对于学生而言,生物万象都是吸引人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双手触摸,用心灵感受,不同的感官带给他们不同的体验。可爱的动物朋友们、奇特的植物们、春天池塘里的小蝌蚪、夏天树上鸣叫的知了……连太阳公公和乌云都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淘气的可爱伙伴,说着只有学生才懂的语言。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都在学生的想象世界里熠熠生辉。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在班级养蚕宝宝,并把它们每天的变化用笔记录下来,和同学们沟通交流。学生把蚕宝宝当成了好朋友,每天用眼观察、用情体验、用心探究、用爱呵护。从蚕的生活习性到生长过程,他们都用心记录了下来,这个过程,倾注了学生所有的爱心与智慧,他们因为蚕宝宝的死去而伤心不已,因为它们的破茧成蝶喜极而泣……通过养蚕,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关于小动物的写作素材,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可见一个学生没有下河捕鱼的生活体验,就不会写出“见鱼心切、失鱼懊恼、得鱼欣喜、吃鱼有味”的完整情感变化。有了生活的积累与体验,写作时,脑海就会闪现生活情景,情感就会奔入眼底,注入笔端,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捡拾生活中完整的碎片,谱写生活中完美的诗篇。
作者简介:郑娃萍,女,本科,1983年4月出生,就职于泉州市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职称:一级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