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晚期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监测的临床意义

2014-11-17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凝凝血因子二聚体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济宁 272111)

妊娠是妇女特殊的生理过程,由于产妇机体各种激素水平的变化,妊娠晚期产妇血液呈现生理性高凝状态,以利于产时止血和凝血,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但高凝状态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产后血栓、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胎盘早剥等诸多并发症[1]。为些,我们对妊娠晚期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探讨各指标在妊娠晚期机体中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待产健康晚期妊娠产妇70 例为观察组,年龄22~43岁,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80 例为对照组,年龄23~42 岁。两组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其中3 mL 于枸橼酸盐抗凝管内,混匀后分离血清,于Sysmex CA-7000 型血凝分析仪进行PT、APTT、TT、FIB检测,D-二聚体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另取静脉血2 mL 于EDTA-K2 抗凝管内,混匀后于BC-5800 血球计数仪进行血小板检测,标本均无溶血、脂血、黄疸等,采血后于1h 内完成各实验项目检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PT、APTT、TT 平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 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MPV、PC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指标比较(±s)

注:P<0.05

组别 例数 PT(s) APTT(s) TT(s) FIB(g/l) D-二聚体对照组 80 13.41 ±1.63 33.05 ±3.24 13.82 ±2.14 2.63 ±0.38 114.36 ±25.14观察组 70 9.35 ±2.17 27.35 ±3.04 12.26 ±1.83 4.61 ±0.95 260.35 ±41.38

表2 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PLT(109/L) MCV(fL) PCT(μg/L) PDW(fL)对照组 80 185.44 ±35.16 12.54 ±2.17 0.25 ±0.04 16.18 ±2.63观察组 70 167.82 ±29.35* 12.83 ±2.33 0.24 ±0.03 17.47 ±2.85*

3 讨论

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体血液凝血因子、血管壁及血小板的凝血机制与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且相互制约,构成了凝血系统的完整性,从而维持机体内血液的流动并防止血液黏滞,但任何一种环节出现紊乱均可导致血栓性疾病的发生[2]。妊娠是妇女的一种复杂生理过程,至妊娠晚期时孕妇机体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明显增高,各种凝血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纤溶活性代偿性增高,使孕妇处于生理性的高凝状态。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在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作用下,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组织凝血活酶类促凝物质释放入母体,诱发DIC 并大量消耗血小板和组织凝血因子,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易发生异常出血[3]。

PT、APTT、TT、FIB 是临床诊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实验室指标,其中AP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血浆水平的试验;PT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Ⅰ、Ⅱ、Ⅶ等血浆水平常用的筛查试验;纤维蛋白原是体内一种凝血糖蛋白,通常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纤维蛋白而发挥止血功能,TT 常用于检测患者机体内是否有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变化、是否发生纤溶及存在肝素类物质[4]。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标志物,在DIC 发生早期有较高的阳性率。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晚期妊娠妇女血清PT、APTT、TT 平均水平明显下降(P<0.05),FIB 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3]。以上指标显示晚期妊娠妇女处于高凝状态,以利于清除子宫内膜静脉的血栓,加速子宫内膜的修复,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PDW 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再生率差异的检测指标,当机体血小板消耗、破坏增加时,可刺激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使PDW 增加[5]。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DW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晚期妊娠妇女因血小板的消耗量增加,刺激骨髓致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以弥补产妇血小板的消耗。

综上所述,对妊娠晚期产妇监测血液中PT、APTT、TT、FIB 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及时了解产妇的凝血功能状况,对预防和治疗晚期妊娠血栓形成、DIC 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李三忠.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4):386-387.

[2]王永平,李琳,唐伟.码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64-3065.

[3]蔡琴.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63-464.

[4]孙艳,金映川,王阳,等.临产孕妇凝血4 项的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134-2135.

[5]王秀华.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3,33(5):31-32.

猜你喜欢

高凝凝血因子二聚体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