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通络法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14-11-17刘化峰郑桂玲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髓海脑髓血管性

高 虹, 刘化峰, 郑桂玲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 河北 唐山 06330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因素而致脑实质损害,进而所产生以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具有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及其他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1]。本病属于中医“呆病”、“健忘”、“痴呆”等范畴,认为病位在脑,其本在肾,涉及肝肾心脾,多发于中风之后;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应补虚、化痰、祛瘀并用。在临床上笔者以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VD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其机制探讨如下。

1 病机分析

1.1 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是根本 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具有统帅精神和全身机能活动的作用。《灵枢·海论》曰:“脑为髄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说明脑活动的正常发挥以脑髓为物质基础。《灵枢·脉经》“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通于脑,肾精上聚于脑而为脑髓,说明肾中精气是脑的重要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脑髓充盈,脑活动方得以正常发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肾生骨髓,髓生肝”,肾藏精,肝藏血,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故肝肾同源。肝肾不足,则精血匮乏,髓海失养,脉络空虚则出现痴呆善忘,神志异常,可见肝肾不足,导致髓海失充是影响智能的重要因素[2]。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是本病的根本病机。

1.2 痰瘀互结为标 血管性痴呆乃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即指“痰”和“瘀”。自古便有因痰、瘀致呆的理论,如《素问·调经论》曰:“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血证论》云:“有痰沉留于心包,壅塞心窍,以致精神恍惚凡事多不记忆者”,亦有“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之说。现代医家也有因瘀致呆、因痰致呆的理论,颜德馨根据“脑髓纯者灵,杂者钝”之说,认为清灵之府因癖不能与脏气相接,脑失其养,遂致此病;张觉人、巫绍中认为本病多因痰而起。痰挟风火而上,迷蒙元神则痴呆[3]。痰浊与瘀血兼夹互结是本病主要病理环节,“瘀”和“痰”贯穿疾病始终,以瘀为主,瘀阻塞脑络,闭塞清窍,神机受损,进而引发痴呆。

总之,“痰”、“瘀”的形成由“虚”而生,进而互结。肾为“先天之本,元阳之根”,肾亏阳虚,推动乏力,血聚而为瘀。肾气亏虚,气化无力,水液不得正常蒸化,变生痰饮。脑为髓海,髓虚脑空,浊邪乘虚而入,气机阻遏终致痰瘀交阻于脑。血虚则脉络不充,血行不畅,涩而为瘀。病程漫长,久病入络,也可导致痰瘀阻络。痰瘀相关,痰可致瘀,瘀可致痰。痰饮积久,阻碍气机升降,气血运行不畅,则成瘀血;瘀积日久,津液不行,聚而为痰。

2 益气活血通络法与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发病以肾精亏虚为基础,痰瘀互结,阻滞脉络,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本病发生发展重要环节,基本病机为脑髓不足,神机失用。经过历代医家的探索总结,笔者可认为血管性痴呆,其根本在“虚”,其标或为“痰”,或为“瘀”,或为“痰瘀互结”,发病缓,病程长,虚实夹杂,迁延难愈。故治疗当以补肾益气为本,配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治其标,方能标本兼治。如陈士铎《辨证录》言“不去填肾中之精,则血虽骤生,而乃长涸,但能救一时之善忘,而不能冀长年之不忘也”;陈士铎《石室秘录》曰“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孙思邈《千金翼方》有云“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善忘”[4]。今之医家亦着手于补肾益气,化痰祛瘀的大法治疗本病。韩桂华等采用涤痰化瘀,填精益髄法对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显著[5]。张利平采取祛瘀化痰开窍,补肾健脑之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5例,在综合疗效、MMSE及 HDS评分方面有显著优势[6]。周氏自制启智胶囊(党参、黄芪、白术、何首乌、熟地、枸杞子、肉苁蓉、核桃仁、石菖蒲、远志、天南星、全蝎、水蛭、川芎、灵磁石等)治疗本病80例,总有效率93.75%[7]。

由此可见,虚实夹杂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特征,补肾与祛邪二者兼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思路,通过益气活血通络法补虚、化痰、祛瘀并用,从而使痰瘀化消则窍开络畅,脑髓得养,神安智生。

3 典型病例

刘某,男,72岁,家住河北唐山,因患者头晕、反应迟缓1年多,近日逐渐加重,于2011年5月13日来诊。家属代诉:患者1999年检查为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自2004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明显下降、时常丢三落四、自私、固执、反应迟钝、走路不稳、不知大小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既往无特殊病史。检查:T36.6℃、R20次/min、P85次/min、BP160/100 mmHg;神志清、表情呆滞、目光无神、流涎、语言不利、说话颠三倒四、反应迟钝、步态蹒跚、记忆力及理解能力差、判断及定向能力明显减退,时有幻听,幻觉、答非所问、头颅五官端正、心律齐、两肺呼吸音稍粗糙、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欠温、神经反射无异常,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头颅CT检查: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常规检查:血:RBC:4.32×1012/L、HB:144 g/L、WBC:14.7×109/L。血脂:TG:1.70mol/L、CE:2.2 g/L、HDL-C:0.35 mmol/ L、LDL-C:3.25mmol/ L。西医诊断:(1)血管性痴呆;(2)脑梗死,中医诊断:呆证(痰瘀阻络,髓窍失养)。治疗: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法,组方:黄芪30 g,鹿角胶30 g,熟地15 g,制首乌15 g,枸杞30 g,远志30 g,山药30 g,当归15 g,地龙10 g,红花10 g,酸枣仁30 g,川芎12 g,丹参12 g,菖蒲20 g,益智仁30 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15 d为1个疗程。辅以针刺等理疗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原有走路不稳、语言不利、流涎、失眠、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等症状明显好转,嘱患者再服用2个疗程,三诊患者走路平稳,双腿有力,定向力明显恢复,知道大小便,生活基本上能自理,续服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患者各方面疗效明显。

4 小结

血管性痴呆多继发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样,病程长,呈渐进性,同时易夹杂其他病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久病气血两虚,肝肾不足为主,标实则为痰浊内生,瘀阻脑窍,神机记忆受损。虚、痰、瘀互结阻络贯穿疾病始终;基本病机为脑髓不足,神机失用。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为本病发生的基础;痰瘀互结,阻滞脉络,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治疗当从其根本着手,兼顾标证,补肾益气为主,配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能标本兼治共奏其功。本病病程较长,以辨证论治为主早期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在中医日益发展的将来,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必将取得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涛,田桂杰,韩景献.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心脑管血病杂志.2008,6(3):333-336.

[2]蔡春华.加味左归丸治疗肝肾阴虚型老年性痴呆31例[J].江苏中医,1994,15(11):9-10.

[3]周霞.健忘证防治方药的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

[4]关东升.益肾化浊、祛瘀逐痰法论治血管性痴呆[J].中医研究,2013,26(8):6-8.

[5]韩桂华,常明华.涤痰化瘀填精益補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45.

[6]张利平.通窍健脑汤治疗血管性痴呆 35例[J].中医研究,2009,22(4):23-24.

[7]周端求,周广青,杨铮铮,等.启智胶囊治疗老年痴呆8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2):239.

猜你喜欢

髓海脑髓血管性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