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背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气囊压力的影响
2014-11-17杨凤玲夏晓黄庆萍
杨凤玲 夏晓 黄庆萍
为保证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治疗上常为有适应证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甚至是气管切开,而对气囊压力的科学管理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环节。将人工气道气囊内压力保持在25~30 cm H2O,既可以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实施,又可以部分阻挡口鼻咽腔分泌物下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1]。但调整好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2]。拍背是临床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的护理措施,拍背是否影响气管切开患者的气囊压力将在本研究中进行观察分析。本研究通过测量和比较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拍背前后气囊压力的变化,了解拍背对气囊压力的影响,及时调整气囊容积,为气管切开气囊压力的监测及调整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ICU住院的30例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的患者,均用高容量低压套囊的PVC导管,导管型号为8.0~8.5,导管使用时间15~30 d,平均26 d。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5岁,平均46岁;机械通气10例,非机械通气20例。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分别记录早中晚三次的数值,即采用专用气囊压力表测量气囊压力。在测压时排除患者活动的影响,如体位改变、咳嗽、用力憋气、呃逆、躁动及吸痰等各种影响胸内压的活动,并且是同一名护理人员拍背,分别在三餐前30 min及三餐后2 h进行拍背,避免由于背部和胸壁的震动导致呕吐或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在平静状态下,拍背前测量并记录气囊压力,每次拍背完毕后待患者平静后(约3 min)测量并记录气囊压力的数值。当气囊内压力降至25 cm H2O,即刻补充气囊内气体,将气囊内压力调整在25~30 cm H2O。
拍背的具体做法如下:拍背时患者采取侧卧位,五指并拢,手指关节微屈,掌呈凹式,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左右两肺,共5个肺叶。每次每一肺叶叩击 1~3 min,120~180次/min,5~15 min/次。力量的强弱、频率以痰液排除顺利、患者耐受为宜,操作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拍背前后平均气囊压力变化的比较 共观察记录90例次拍背前后气囊压力。拍背后气囊压力无变化者6例次,占6.7%,有变化者占84例,占93.3%。拍背后平均气囊压力(25±3.6)cm H2O明显低于拍背前的(28±2.4)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8,P<0.01)。
2.2 拍背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拍背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低于拍背前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3,P<0.01),见表1。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合并肺炎的患者来说,其死亡率明显更高,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肺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病情重,痰液黏稠,经积极治疗病情不能控制或伴有呼吸肌麻痹者,通过拍背振动使痰液及分泌物与气管管壁松动,使之尽可能集中于气管或上呼吸道,便于及时清除分泌物。
表1 拍背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
人工气道是促进患者顺利呼吸的重要路径,因此加强护理,对气囊压力进行合理调整至关重要。由于患者切开器官后,呼吸道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气囊与声门之间常形成一死腔,导致分泌物过多聚集,因此气囊器套管与导管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压力,避免两者之间不会出现漏气现象方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胃内容物、口腔分泌物等被患者误吸入气道,进而起到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此外,还能有效防止气体泄露,在保证通气量的同时,减少对器官黏膜的损害。长期气囊压力过高,会导致气管黏膜受压缺血,甚至发生溃疡和炎症,特别是诱发肺炎。
肺炎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关研究表明,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几率可增加38.9%,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延长了治疗时间,并大大提高了其他合并症的发生率。而肺部感染与气道内痰液阻塞、气囊压力过高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出现炎性细胞紧密相关,因此加强拍背,减少痰液黏附、阻塞,对气囊调整至关重要。
护理中强调气囊压力的调整非常重要。气囊压力受气囊注气量影响,还受人工气道的材料及使用时间、患者体位、吞咽反射及吸痰等因素干扰。相关文献表明,气囊充气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尽量应用最小封闭压力,进而有效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更加顺利,显著缓解患者产生的不适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体位不同的前提下,压力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依次为: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平侧卧位、半卧位。也就是说患者右侧卧时,气囊压力最大。而这也充分证明患者在右侧卧位时,气囊对器官黏膜造成的压力最大,同时对器官造成的损伤也最大。因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选择半卧位,尽量减少对患者器官黏膜造成的损伤。但也有相关文献[3-6]表明,半卧位极易导致患者褥疮的发生,对此可将防褥疮气垫应用在实际护理中。同时还应遵守“最低密闭容积”的原则,即充气刚能密闭气管不漏气为度。
拍背同样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日常护理中的重要护理内容之一,其主要通过对患者背部进行右下向上,由外向里的拍打,促进患者支气管部位产生的痰液、分泌物等。通过震击,使其转移到气管中,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气管内的痰液进行吸取,从而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在本次研究中,相关结果充分证实了拍背对气囊压力亦有影响。拍背前气囊压力为(28±2.4)cm H2O,拍背后平均气囊压力(25±3.6)cm H2O,气囊压力减少,故在拍背平静后要及时测压校正,防止气囊漏气尤为重要。同时,研究结果还有效证明,拍打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反应,大大降低患者咳嗽、痰多、吸痰困难等不良现象。对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拍打、叩击等,以充分保证患者安全[7-9]。
除了对重型脑损伤患者实施拍背、调整气囊压力等护理措施外,还应注意护理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护理措施。(1)强化呼吸道护理细节。定时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可取生理盐水,并加入一定量的庆大霉素,在保证气管湿润的同时,对所产生的黏稠痰液起到显著的稀释作用。在吸痰时,应选择大小适应的吸痰管,并注意吸痰间隔时间不要小于2 h,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s。在吸痰过程中还应注意吸痰动作应轻柔,尽量缩小对患者气道造成的损伤。定期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避免细菌下滑至呼吸道进而引发炎症[10-12]。(2)强化患者体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一定的营养强化措施,可实施静脉滴注营养液,增强患者对肺炎等炎症的抵抗能力,减少患者炎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3)避免气管放置时间过长,相关文献[12]表明,患者所带气管时间越长,气囊压力便会越大,气管黏膜受到损伤也越严重。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生理退化,气管壁自身弹性较少,逐渐变硬,很容易导致气管压力过高,因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拔除气管。对于必须长时间置管额患者,则应加强对气囊压力的检测[13]。在对患者气囊压力进行测量时,应先告知患者,避免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然后将气囊测压表用连接管将其与气管导管小囊紧密连接。用合适的力度对充气手柄进行按压,使其缓缓充气,避免对气管组织造成损伤。对于压力过高者,应进行适当放气,保证气囊测压表的指针位于表盘绿色区域。断开连接管,并检查呼吸机是否存在漏气现象[14-15]。
在ICU治疗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有助于患者保持呼吸舒畅,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拍背能够使积压在患者体内的分泌物与痰液松动,有利于分泌物与痰液的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拍背后,需对患者气囊压力进行实施紧密监控,若气囊体积发生变化,及时采用气囊压力表校正,保证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以防止漏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16-17]。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161.
[2]Sole M L,Penoyer D A,Su X G,et al.Assessment of endotracheal cuff pressure by continuous monitoring:a pilot study[J].Am J Crit Care,2009,18(2):133-143.
[3]巴宁,蒋萍,刘孟丽,等.心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96-697.
[4]张承贤,薛文莉,侯诗箐.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77-3078.
[5]曾霞.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引起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3(9):567-568.
[6]谢嘉涛,许金发.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率高的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1924-1925.
[7]张瑞英,焦瑞娟,张冰洁.人工气道气囊测压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147.
[8]李俊梅.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104.
[9]姚洁.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68-169.
[10]邓清军,向志国,谢富连.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5):3044-3045.
[11]户瑞玲.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08-109.
[12]孙齐云.气管切开两种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07-108.
[13]戴春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3,25(3):547-568.
[14]杨灵霞,陈书琴.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29(22):227.
[15]苏海霞.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20-321.
[16]刘同云,何庆玲,陈孝梅.气管切开患儿的气道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62-164.
[17]崔俊晔,王舵.4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35-136.